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十四章、赚钱只是意外
  如果说1868年的圣诞夜,让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随着“不夜城”的大名文明世界,那么1869年就奠定了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在行业的霸主地位。
  随着一系列专利授权的完成,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标准也变成了电力系统的国际标准。
  要打破这套标准体系不难,只要肯砸钱总是可以打破的。只不过要砸多少钱进去,就没有人知道了。
  如果这是一个暴利行业,那么财团们没准还会试试。遗憾的是电力产业才刚刚兴起,城市供电系统看上去美味却难以赢利。
  市场什么成熟没有人知道,但是专利技术什么时候过期,大家可是一清二楚。
  这个年代还没有进入高节奏时代,大家的危机意识没有那么强,根本就不认为二三十年内,电力就会变成这个时代的主流。
  以蒸汽船为例,1796年乔弗莱制造出了出来。当时也被人们认为是改变时代的技术,然而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大海中主流船舶还是风帆动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项技术从出现,到大规模运用,中间有一段时间周期。这个周期长短直接决定了技术的商业价值。
  为了推动电力技术的进步,弗朗茨砸下去了数百万神盾,如果计算后期推广费用,成本已经上千万神盾了。
  要知道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套产业体系。包括上游的钢铁、冶铜、橡胶等原材料产业,以及下游的电力输送、发电机、电灯、电表......
  没有大笔投资是不可做到,这不是一两个科学家、几十工程师就能够完成的,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这也是19世纪科技发明创造大都集中在欧美的原因,没有配套工业体系,就算是给你一份原子弹制造技术,你也造不出来。
  弗朗茨的心情很不错,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赢利了,尽管是通过卖技术换来的,这也是好的开始。
  如果不出意外,以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为核心的一家财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
  资本主义时代降临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去掌控他们好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作为皇帝,弗朗茨是不缺霸气的。凭借手中的权势+先知先觉的优势,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在暗中掌控帝国经济并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叠厚厚的商业合同就是底气,截止到目前为止,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已经和上百家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条约。
  不仅仅只是奥地利的城市,还包括一些欧洲其它国家的城市,大家能够达成一致,主要原因就在合作上。
  简单的来说,就是由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出技术折价加上出部分资金和地**府合伙建立子公司,大家共同为推进人类照明事业做贡献。
  让外国公司垄断本国的电力供应,大家肯定是怕了,变成本国公司就不一样了。
  很多地**府都是不会直接投资的企业的,那么这部分股份也可以由民间资本入股,具体股份分配自然要从双方出资额计算了。
  在利益面前,大家都可以变成好朋友。电力的前景没有人怀疑,只不过考虑到成本,大家都默契的把施工时间延后了。
  这是各取所需,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完成了战略布局,将影响力延伸到了欧洲各国。
  政客们拿到了一份令民众们满意的合同,至于未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那都不重要了,这一份儿政绩他们已经捞到手了。
  投资者投资的是未来,现在只是签订商业合同,拿出少量资金建立空壳公司,等未来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是真正掏钱的时候。
  受这一系列合同的影响,煤气公司的股票又下滑了不少。普通民众可不知道现在电力成本多高,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煤气即将被电灯取代。
  这个判断也不能算错,煤气灯照明的价格同样不低,只是比普及前的电费便宜。一旦电力系统完善,每个月照明用电,反而更具有成本优势。
  普通家庭就几个灯泡,通常还只会开一个,一个月最多也就几度电,电费也就几个先令。
  贵主要是在供电设备上,导致开户费用很高。光成本最少也需要数十神盾,普通民众根本就负担不起,成为电力普及的最大障碍。
  这还是安装率高的情况下,如果片区安装率低,没准这个成本会高达上千神盾。
  毕竟,一家人用电也必须拉一条线,几十家用电还是只需要一条线,开户数量越多人均摊销就越低。
  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些合同变为了现实,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就拿到了一张长期饭票。
  那怕是这些子公司盈利能力不咋地,光靠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卖配套的电力设备,都足以令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吃饱了。
  就算是什么也不干,咸鱼到21 世纪,那也是一家世界五百强。幸好这个年代没有人想那么多,不然这些生意可没有这么容易拿到手。
  不应该说是拿,好像都是对方送货上门的。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都没有出去跑业务,客户就主动上门了。
  咸鱼思想是要不得的,不思进取的公司,怎么能够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呢?
  “告诉马克奥立弗,让他们再接再厉,尽可能多的跑马圈地。趁着没有巨头介入,把更多的城市拉进来。
  另外对公司进行包装一下,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不仅仅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而是一家有伟大理想的企业。
  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亮起来,赚钱只是一个意外。
  如果某些合作伙伴有疑虑,可以让他们在子公司中占大股。总之,现在要尽快扩张,早日完成欧洲战略布局,然后把触手伸到全世界。”
  垄断电力供应是不可能的,现在能够做的只是靠先手优势,把城市给圈地了。
  至于农村,赔钱的生意,那是政府的事情,暂时不在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规划中,未来就说不定了。
  这种公共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未来各国政府都会限制利润的,不然唾沫星子都能够杀人。
  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把农村用电考虑进去了。新增加的建设、维护费用,直接摊薄了子公司的利润。
  不再是暴利行业,民众自然不会喷了。保留十几个点的合理利润,谁都没有话说。
  况且,子公司利润降低,不等于总公司利润也降低了。分红少了,设备后期维护费用、采购的配件费用又上去了。
  就算是有人喊电力国有化,也要看地**府敢不敢接盘。私企变国企增加的成本可不是十几点,赚钱的企业变成赔钱的企业,一点儿都不奇怪。
  要是有政府收归国有,弗朗茨也不介意卖个好价钱。有背景的企业,从来都不担心被生吞了。这是合法企业,想要国有化必须要按照规矩来,政府溢价收购企业股份。
  反正在此之前,早就赚够了。附带着在其他方面获得的收益,可能还要直接利润多得多。
  这是财团的优势,一项产业带动一系列产业。就算是表面上亏损的产业,在其他方面也赚了回来。
  ......
  “这里就是不夜城,果然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不是东京能比的!”
  “那当然,全世界也就伦敦和巴黎能够相提并论。东京想要达到这个地步,不知道需要多久。”
  对话的是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1868年倒幕战争胜利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
  为了收回主权,明治天皇派出了代表团前往欧洲和各国政府谈判。谈判也兼职着实地考察,向欧洲各国学习强国之法。
  见到的越多,就越能够感受到双方的差距。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可没有半点儿傲气,完全就是一个乖乖学生的形象。
  看得出来他们的兴致不高,一路上他们已经访问了很多国家,然而谈判进展的非常不顺利。
  欧洲各国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想要修约收回主权做梦吧!吃到嘴里的肉还能够吐出来,那还是弱肉强食的19世纪么?
  不知道是他们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这个时间弗朗茨正在巡视巴尔干半岛,随行的还有内阁几位大臣。
  大人物都不在,想要依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奥地利让步,自然是不可能了。
  奥地利外交部早早的给出了答案,想要修约可以,拿利益来换,或者是直接出钱也可以赎买,空口白牙的忽悠就不用谈了。
  话说得这么死,自然是谈不下去了。想要求见****,也被外交部驳回了。没有那么多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轻视。
  现在的日本的国际地位非常低,甚至还比不上黑山公国,欧洲各国直接把他们当土著对待。
  伊藤博文等人一路访问了六七个欧洲国家,都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外交礼仪。想要见各国政府高官还要掏钱行贿,不然人家没空接待。
  谈判不成,那就只能实地考察,学习强国之法。都顶着君主立宪制的旗号,实际上英法奥三国体制还是各不相同。
  初步的观察了解,伊藤博文已经发现英法奥的模式,都不是他们能够玩儿转的。
  这三家都是老牌帝国,近百年来最没落的时候都是欧洲强国,遇到的麻烦基本上都是内部问题,从来都没有被变成殖民地的风险。
  这不是日本能够比的,他们可没有足够的底蕴,能够抵御外患。
  大久保利通问道:“伊藤君,你发现了没有,在维也纳我们没有看到浓浓黑烟,这和巴黎伦敦截然不同。
  据说欧洲正处于经济危机中,很多工厂都关门了。现在奥地利皇帝都亲自巡视地方,是不是说奥地利的经济危机非常严重,维也纳都没有工厂开业了?”
  看了看繁华的大街,伊藤博文用手指了指说:“不太像,这完全是一副盛世的景象。如果经济危机有那么严重,这些普通人恐怕早就笑不出来了。
  而且维也纳可是不夜城,这么多路灯,每个月的电费开销恐怕都不下于四五十万两白银。”
  电灯还是进入伦敦之后,他们才接触到的新生事务,还冲击到了他们的认知。
  不过,在伦敦电灯也只是少数富人的专利,为了日本的不丢脸,他们也只是远观不曾近距离接触。
  到了奥地利就不一样了,电力公司已经在推广电灯了,不仅大街上有路灯,就连他们入住的宾馆都已经安装了电灯,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伊藤博文猜测每个月四五十万两白银的电费开销,直接让整个代表团陷入了死寂。大家不自觉的拿日本做了对比,尴尬的发现,维也纳电费就是他们财政收入的一半。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准确,道路照明用电和居民用电价格可不一样,折算下来每月电费也就十几万两白银。
  这些钱也不是维也纳市政府买单,而是分摊到了商人头上。这笔税大家是乐意出的,自从维也纳亮了起来后,商业变得更加繁华了。
  不夜城的名头,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这些外来者到来,带动了商业上的繁荣,维也纳已经有向旅游城市发展的迹象。
  代表团团长岩仓具视摆摆手说道:“不用深究了,这里是奥地利人的地盘。不管是怎么回事,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没准这座城市就没有工业呢!”
  没有工业,这话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年代没有工业的大城市确实存在,但那都是在落后地区。
  列强国家的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是浓烟滚滚。奥地利也不例外,维也纳只是在弗朗茨干涉下出现的一个意外。
  冲天而起的浓浓黑烟,还被不少人认为是国家强大的标志。就连臭烘烘的伦敦,都被很多人奉为理想乡。
  擅长走极端的日本人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仔细翻找他们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没有少正面描写这些内容。
  总之,这些废气都是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