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锅才行
  对于这个读书人不把人家蛮子当人看的行为,崇祯皇帝表示这很正常,很给力。
  半兽人么,兽字在人字前面,不当成人看是对的。
  对于这种对味口的读书人,崇祯皇帝很大方的表示酒楼走起,老哥请你喝酒。
  然而刚刚走到酒楼的大门,就听着轰的一声巨响,地面也开始了一阵晃动。
  随行的方正化等一众内厂太监已经尖着嗓子喊道:“护驾!”,与此同时也不知道从身上哪里抽出来的短刀就已经握在了手中,将崇祯皇帝紧紧的围了起来,并且将那个书生给隔离开来。
  魏良卿所带着的锦衣卫则是随手脱去了外袍,露出了锦衣卫标志性的飞鱼服之后,人人皆是一把短铳在手,腰间则挂着绣春刀。
  好在地面的晃动只那么两下就停止了,街面上的人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然后就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早就听说大明现在的崇祯皇帝没事儿就喜欢出宫私访,没想到今天竟然就看到了活的……
  方正化低头道:“皇爷,王恭厂方向发生爆炸,不如先行回宫?”
  回个屁的宫!
  王恭厂那破地方离着皇宫只有六里地的距离,而且这破地方好像不是第一回爆炸了吧?
  天启六年五月的时候就已经炸过一回了,拔大树二十余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厂房屋倾倒,木石在上,而瓦在下,杀千人。
  崇祯二年三月炸了一回,十一月的时候又炸了一回。
  天启六年的那一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恭厂大爆炸事件,只要不是二傻子,基本上都是听说过的,而后面的两次则是自己经历过的。
  这他娘的再这么炸下去可怎么了得,随着以后这破玩意的威力越来越大,早晚有一点得顺带着把皇宫给炸掉。
  然后自己没有因为快递李小哥而挂到树上去,也没有因为建奴进关而死社稷,结果却死在了自己家的火器局的爆炸之下。
  简直就是千古第一逗逼的死法。
  心情不爽的皇帝阴沉着脸吩咐道:“去王恭厂!”
  方正化躬着身子道:“皇爷恕奴婢不敢从命!请皇爷回宫!”
  冷哼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道:“怎么,连你也要违背朕的意思了?”
  方正化的身子根本就没直起来,而是一直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回皇爷的话儿,王恭厂乃爆炸之地,皇爷去了,奴婢没有把握保证会不会再有什么问题。
  如果皇爷生气,可以砍了奴婢,奴婢绝无半句怨言,但是奴婢也绝不敢让皇爷履涉险地。”
  崇祯皇帝气哼哼的道:“回宫!”
  崇祯皇帝倒也不再强行要求往王恭厂去了,方正化这个死心眼的家伙确实不会让自己去王恭厂那种险地,除非先砍了他。
  问题在于大明的太监有的是,但并不是每一个太监都是东方不败,而且也不是每个东方不败都会像方正化这样儿忠心耿耿。
  回到宫里的崇祯皇帝直接就吩咐道:“传工部尚书来见朕!”
  最近薛凤翔的心情已经好多了,不再纠结于自己被马夫给绿了这件小事儿上面。
  毕竟不管是那个贱人还是那个马夫,都已经化成灰了,而自己现在手里的活计也开始慢慢的轻松下来了,以后也不用担心,这心情就难免会好一些。
  可是随声王恭厂的一声巨响,薛凤翔就知道自己刚刚过了没几天的好日子算是完犊子了。
  果然,自己正在琢磨着这事儿该怎么办的时候,皇帝陛下就派人过来把自己给提溜到宫里来了。
  对于崇祯皇帝提出来的外迁火器局并加强管理的事儿,薛凤翔表示了一半儿的同意。
  对于火器局这种要害部门来说,管理上面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崇祯七年这时候搞出来这么一出,在全国形势都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玩了这么一出大爆炸,说不丢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薛凤翔本身也有意好生整顿一番,再加强火器局的管理,争取以后不要再出这种妖蛾子。
  但是对于火器局外迁,薛凤翔表示不能同意——这玩意多特么危险啊,要是被某些心里阴暗的人给弄去了,这影响可就真的要了命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在意这一点,一般人弄火器没有什么鸟用,弄这玩意要么为了杀人要么为了造反。
  而早就已经造反的建奴现在被围困在辽东生死两难,要不是大明自己的屁事儿太多,崇祯皇帝现在就能去彻底怼死他们。
  至于说大明的百姓们会弄了火器然后造反,这种事儿当个笑话听一听就好了——陕西倒是反过,可是现在也平定下来了,而且其他地方遭灾的也有,可是在崇祯皇帝砍了大批的人头之后,赈济也算是基本到位,根本就没有人打算造反。
  倒是有不少百姓在家里供奉了崇祯皇帝的长生牌位,暗祝这位皇帝能再活他个五百年,最好能长生不老。
  但是崇祯皇帝心大,薛凤翔可不敢心大,这种事儿一个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问题,谁也随随便便的就答应啊。
  想了想,薛凤翔干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陛下若是一定要让火器局迁出城外,臣请陛下调派卫所以守护,免为小人所趁。”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朕自然会调拨卫所守护,这一点爱卿可以放心,但是火器局绝对不能在城中,否则危险性太大。
  纵然危及不到宫中,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一旦出事就是一场大灾难,天启六年之事,断不可重现!”
  但是还没等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来,许显纯就匆匆忙忙的跑来了:“启奏陛下,南京急报,应天府地龙翻身!”
  崇祯皇帝噌的一下就从椅子上面站了起来。
  应天府这是第几次了?就算是之前的地龙翻身都不是以应天府为中心,应天府仅仅是有震感,可是这一次却是应天府变成中心了。
  应天府啊,南直隶,太祖高皇帝定都之所在,就算是成祖皇帝北迁至顺天府,应天府那里可也是有着完整的皇宫及各部的,连各级官员都是齐备的。
  甚至于皇帝只要一个人去了应天府,整个大明的行政系统就能立即在应天府发挥作用。
  更关键的是,孝陵还在南京呢——朱元璋他老人家挂了之后可没有埋到凤阳的祖陵里面,而是埋在了南京。
  也就是说,如果这事儿处理不好,崇祯皇帝下个罪己诏什么的简直不要太正常——连太祖高皇帝寝陵之所在都发生了地龙翻身,皇帝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了?
  就算是一个两个的传言不足为惧,可是人多了呢?
  三人成虎,积毁销骨。
  虽然说崇祯皇帝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要脸,可那是针对于朝堂百官们来说的,崇祯皇帝对于自己在民间的形象可是很重视的。
  薛凤翔也是暗自叫苦不迭,本来工部的破事儿就多,满大明的打井还有疏通河道桥梁也就算了,修路的事儿也像铁路修建一般推给了交通部,可是其他的事儿还是多的要死。
  现在皇帝陛下安排的火器局外迁的事儿还没有办呢,这应天府就玩了一出地龙翻身,到时候光是应天府那边就得占去一部分人手。
  缓缓的坐了下来之后,崇祯皇帝才吩咐王承恩道:“命人传温体仁过来见朕。”
  等温体仁匆匆忙忙的赶过来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锦衣卫急报,应天府地龙翻身。”
  不等温体仁开口说话,崇祯皇帝又缓缓的道:“朕自继承大统以来,战战兢兢,夙兴夜寐,唯恐有伤我大明历代先帝之遗德。
  今应天之事,乃上天之警也,不可不慎。
  其令,南京工部调派人手,对于受遭需重建之外,无论官衙还是百姓民居,都要做好重建。
  着应天府着力抚恤民间,万不可生了乱子。
  免应天府崇祯七年、八年、九年之赋、税,受灾之商户,免崇祯七年秋税。”
  崇祯皇帝这也算是大出血了,光是应天府一地的商税,哪怕只是秋税,估计都是三五百万两上下,而且这还是往少了算的。
  而且自己只要开了这个口子,不知道应天府里面会多出来多少受灾的商户——哪怕原本是扬州的,估计也会连夜跑到应天府去。
  崇祯皇帝永远都不敢小瞧大明的这些个混账东西们,也不敢高估他们的底限。
  毕竟这些家伙到了几百年后那么发达的时候还是这鸟样,更何况现在这么一个完全靠人工的时代了。
  社会学这玩意就不能说是一门科学,人心难测更难懂,人性的下限更是低的可怕,经不起试探。
  崇祯皇帝在肉疼商税的事儿,温体仁和翔凤翔可就真的很蛋疼了。
  这位爷现在出了这么大的血,再让这位爷把这个锅背起来明显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毕竟皇帝是明君,不可能出错以至于天地震怒到地龙翻身的地步。
  那么地龙不仅翻身而且还是在应天府这么个关键的地方,这个锅要是没有人背起来,妥妥的就只能靠皇帝一个人背。
  背了就得下个罪己诏,说明皇帝以前肯定是干了什么狗屁倒灶天怒人怨的事儿了,现在知道错了,求老天爷原谅,请天下百姓见证一番。
  这种事儿换成别的皇帝,估计不背也得背,因为大臣们需要皇帝来背这个锅。
  然而崇祯皇帝会背么?
  温体仁和薛凤翔心里正在胡乱的想着,崇祯皇帝就直接吩咐道许显纯道:“派人查一查应天府,到底是哪个混账在乱搞事情以至于上天震怒,查出来后直接锁拿进京。
  另外,民间之事也要盯紧了,别因为应天府免了一半的商税就有些混账东西坐不住!”
  许显纯自然是无所谓,当下便躬身应了,剩下温体仁和薛凤翔可就蛋疼的很了。
  不过再怎么蛋疼也没有用,皇帝不想背的锅,谁也没办法强制让他老人家背起来不是?
  而且应天府离着顺天府那么远的距离,就算是现在着急上火也没有什么用了,只能暗自祈祷那边的官员们能给力一点儿,别太掉链子,到时候让锦衣卫给抓到京城来砍了脑袋。
  当务之急,还是应天府那边的赈济和火器局的搬迁事宜——总之,各有各的闹心之处。
  随着崇祯皇帝的要求,火器局便迎来了崇祯七年的大搬迁——从离着皇城六里远的位置直接搬到了房山那边的山沟里,而且周围被一个抽调了士卒新组建的火器卫给围了起来。
  这下子崇祯皇帝放心了,最起码以后就算是出了啥问题,也不会影响到京城里面的百姓了。
  毕竟后世的那些个玩枪炮弹药研发制造的地方哪个不是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哪家敢在闹市区了?
  这种要命的玩意不出问题还好,一出可就是要命的问题了。
  还嫌不足的崇祯皇帝干脆决定把盔甲厂和刀剑厂也一起找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搬过去算了。
  然后崇祯皇帝又少了一桩闹心事儿,洪承畴心里又多了一桩闹心事儿。
  对于火器局什么的搬到深山老林里,洪承畴原本是同意的,而且也乐得看工作忙成狗的笑话。
  可是随着崇祯皇帝要求修建从深山老林到房山再到通州的铁路,洪承畴可就笑不出来了。
  大佬您是不知道这大明现在修铁路都已经忙成什么样儿了吧?
  整个铁道部现在有多少人您知道不?
  有多少路段在同时开修您知道不?
  现在还要再加上这么一段,而且是专门往深山老林里面修,您这是觉得铁道部的人都太闲了是吗?
  其中波及到多少多少百姓?多少土地?
  洪承畴的心思,崇祯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放在心上——毕竟让你洪承畴来干这个铁道部的部长就是要吃苦受累得罪人的。
  对于这一点,洪承畴也是心知肚名,所以一道奏章又递给了崇祯皇帝:“建奴白奴昆仑奴又不够用了,再来一批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