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bwu.NET ,真正已完结甲壳狂潮全文阅读!
关键时刻,狙击炮再次开火,这一次终于轰开了相对薄弱的腹甲,在巨虫肚皮上开了个只比拳头稍大一点的窟窿。
一位机灵的爆破手立刻举起了榴弹发射器,一枪就把榴弹打进了巨虫的肚皮,随即榴弹在巨虫肚子里爆炸,硬是没崩开巨虫的肚子,只从肚皮的窟窿里蹿出一股黏稠无比的深褐色浆液。
巨虫的外壳坚固非常,可是内脏绝对不可能和外壳一样坚固,挨了一枚榴弹之后就算没死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有人都是跟巨虫打了多少年交道的老兵,都知道巨虫的生命力顽强无比,即使濒死的巨虫也十分危险,所以没有任何从靠近巨虫,只是调转枪口向敌人射击。
形势刚刚稳定下来,北通道右侧的墙壁又重复了之前的那一幕,一只巨虫撞破墙壁,成群结队的外星人跟在巨虫屁股后面冲了进来。
有了之前的教训,右侧的意军早就远离墙壁,见到巨虫之后简直就是新仇旧恨,立刻用手里的步枪向巨虫和敌军发出了最强的声音。
中方的部队也马上加入战斗,几个炸药包同时扔到巨虫身后,准备重复之前的战术,再度掀翻巨虫。
外星人也不是没有防备,看到炸药包之后立刻集火射击,至少几十道丝光击中炸药包,在上面刺穿了一次又一次。
外星人的本意究竟是什么没人知道,反正炸药包没让丝光打碎,其中一个炸药包的引信幸运地逃过一劫,没让丝光击中,于是炸药包落下之后轰然爆开,不仅掀翻了巨虫崩飞了外星人,还把墙上刚刚挖好的那个洞给炸塌了。
爆炸的威力有点出乎意料,距离近一点的人类战士都被冲击波吹倒,掀翻的巨虫滚了好几圈才掉下来却不是肚皮朝上。
附近的战士们吓了一跳,赶紧退开几步离这只危险的虫子远一点,可是巨虫落地之后挣扎了几下,居然再也不动了。
情况有点诡异,大伙都不敢相信虫子真死了,一个战士灵机一动,摘下背上的单兵火箭筒朝巨虫打了一发,穿甲燃烧弹毫不费力地击穿巨虫,巨虫却依然没有半点回应。
直到这时大伙才回过味儿来,这特么的就是让爆炸震死的啊!
不熟悉战场的人,大多认为爆炸的威力在于弹片,实际上冲击波同样危险,躲在掩体里能避开弹片,却被爆炸震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为国人熟知的,就是淮海战役中的没良心炮,这玩意本名叫炸药抛射筒,还叫飞雷炮,因为弹药是西瓜大小的炸药包,爆炸后数十米内的敌军都会被爆炸震得七窍流血而死,因此果军又惧又怕地将其称之为没良心炮,其本名反倒没多少人清楚。
必须说明的是,这东西并不像电影里那样把汽油桶往地上一放就能开火,而是必须把汽油桶埋在土里,还要把土夯实,有土层承受发射时的膛压才能顺利发射,否则就等着炸膛吧。
不过想通归想通,能把这么大一只巨虫震死仍然让许多人觉得意外,不少人都冒出了一个念头,说不定刚才那只巨虫也是震死的。
又一次粉碎了外星人的进攻,可是大家的心却都悬在半空放不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警惕地盯着墙壁,似乎敌人随时都有可能穿墙而入。
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多少,唯一的问题就是敌人下一次选择哪个方向。
意军看到了中方部队的战斗力,赶紧把分出来的部队撤回去,而且向叶涵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中方看顾更多的方向。
情况紧急,叶涵没心情跟意军扯皮,直截了当地答应下来。
按多国舰队提供的情报,意军应该有整整一个旅,而且意军里头有个准将,这一点也符合情报上的内容。可是意军满打满算也就一个营多一点。
叶涵不知道意军遇到了什么情况,但是损失巨大肯定跑不了,如果援军没到,迫于生存的压力肯定能再坚持一会儿,可是现在援军到了,意中心里那一口气必然泄掉不少,还剩下多少战斗力实在让人担心。
若自家不多承担一点,叶涵怕意军不思战斗,万一被敌人攻破防线就不好了。
击毙第二只巨虫之后,战士们立刻意识到火箭筒可以对付巨虫,凡是身上背着火箭筒的战士都把这玩意摘下来扛在肩上,就等着敌人再攻进来。
可是连续两次失利已经让外星人意识到挖墙战术难以建功,不仅放弃了继续挖墙,连各个通道里的进攻部队也撤了回去,这一轮对抗正式结束。
战斗暂时中止,战士们却闲不下来,抓紧时间补充弹药修补掩体,几个战士灵机一动,把巨虫的尸体扶正了摆在洞口,立刻有了两道异常坚固的掩体。
叶涵也把罗麒和欧阳平叫到身边,三个人商量几句,不仅在各个洞口外安排了防线,还专门安排一组人盯着天花板。
谁也没规定外星人必须挖墙,要是他们把上面挖开,问题可就大条了。
安排好防御之后,叶涵非常谨慎地向北通道里放了两只机械蜘蛛。
蜘蛛顺利进入通道,但是没走多远就被敌军击毁,只传回寥寥几副画面。
画面上的负八号通道里塞满了外星人,他们凶神恶煞地盯着洞厅方向,随时都有可能发起另一轮进攻。
被动挨打不是叶涵的习惯,他马上命令罗麒立刻召集人手,成立两个突击组。
每个突击组只有三个人,仍然以机枪为核心,分别从北通道左右两侧悄悄靠近通道口,抵达进攻位置之后,同时向将机枪探入洞口开火。
叶涵压根儿没指望反击能把敌人怎么样,也没指望能冲破敌人的阻击,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打乱敌军的进攻节奏,夺取战场主动权。
他的计划确实成功了,突击组的突然袭击打死了不少外星人,暴怒的敌军立刻发起了又一轮进攻。
这一轮进攻准备不足,毫无疑问地被守军击退,双方再次陷入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