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老妇人说是会绣花,柳雅眼睛一亮,问道:“婶子,你既然会绣花,那手工活肯定是也会了?能不能帮我做三套衣裳?你看看手工得要多少钱。 net”
老妇人还没答话,旁边有人笑道:“李大婶做活那可是没得挑哦。手也是真巧,做衣服好看、绣花也精细。要不是窝在这山沟沟里,在镇给人家绣花能赚钱了。”
有人夸奖,李大婶也笑笑道:“手艺好倒是不敢说,但是做了一辈子的手工活,做几件衣裳还是行的。我这年纪也不小了,家里还有孙子、孙女要带呢,哪能到镇去讨生活。小姑娘,你要做衣裳呀?”
柳雅点点头道:“是啊,帮我爹、我弟弟和我姐每人做一套衣裳。以前家里是我娘做衣裳,可我娘去世两年了,家里太穷买不起成衣,我和姐姐也都没学会做手工活,只能求人做。可是我家只够买了布头的钱,买不起大块的布料,不是手艺好的不能接这活,怕一剪刀下去裁偏了,不够做衣裳了呀。”
听柳雅这么说,李大婶看看柳雅身的衣服,又伸手摸摸她袖口绣的花,点点头道:“看你这衣裳也是你娘做的吧?你娘的手也是真巧,这花绣的可是够精致的,难怪你这姑娘眼光高。估计着,不是一般人不能给你做衣裳,是你看不人家的手工吧。”
柳雅笑笑没说话,不过有人夸她娘,她心里还是高兴的。纵使这只是芽儿的娘亲,可是她也能够感觉到留给她的那股子温暖。
李大婶打量了一下柳雅,又问道:“你要是做三套衣裳,可得等着几天。我要看着孙子、孙女,干活的时间可不多。约莫着三、四天能做出一套来吧。要是你家人着急穿,可别找我了。”
顿了顿,李大婶又道:“不过,我保证做出来的衣裳合适,手工也好,又耐穿。算是穿着下地干活,也不会扯脱了线。至于价钱嘛,做一套衣裳起码要七十钱。你要是三套都在我这做,三套衣裳你给二百吧。而且大人小孩的衣裳价钱差不多,除非是特别小的孩子,那样的衣裳便宜了。你要是觉得合适,那把料子拿过来,要是不合适,你再看看别人家能不能我这里还便宜。”
柳雅不用算,也知道秋红那里的价钱是便宜多了。何况,之前在吴桂花那里买布料的时候也问过了,做小孩衣裳和大人衣裳的工钱差不多,因为都是一样的做法,一样的缝制,没有小衣裳简化的道理。
而且她仔细打量了一下李大婶身的衣裳,虽然只是土布的料子,又是拼色的,但针脚又细又密,线缝也直,确实做工很不错。
柳雅便道:“行,不那么着急穿,又不是等着过年呢。李大婶帮我们做了吧。你看看尺寸咋办?”
李大婶道:“尺寸也好办。我估计你自己也不会量尺寸,你把你家人的身量划一下,或是找身量相当的人给我指指,我心有数了。唉,做了一辈子的衣裳喽,其实你说说你家人穿多大的鞋子,我都知道大致做多大的衣裳了。”
“呀,这么准?真是神呢。”柳雅也不由得赞叹一声。不过她可不是不信,而是很相信。因为柳雅相信一句话“高手在民间”嘛。
李大婶笑了笑,摇摇头道:“也准,也不准,看你是不是挑剔了。要是有的人眼光毒,特别的挑剔,那我没办法了。尤其是给小孩子做衣裳,孩子长得快,两个月高了一节;也可能秋冬胖一点,夏天热了不爱吃饭瘦了,你说我的衣裳不合适,那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这话,柳雅也跟着笑了。然后道:“李大婶放心吧,我不是那么挑剔的人。只要手工好,耐穿,挺好。我们是穷人家,能穿新衣裳挺高兴了。估计过两天我还来,把布料给你带过来。”
“行啊,那这么定了。不过,小姑娘你是哪个村儿的?大老远的转山过来做衣裳,合适吗?”李大婶没见过柳雅,觉得这小姑娘挺有意思的,竟然不在自己村里做衣裳。
柳雅往身后一指,道:“我是屏山村柳家的二丫头,叫柳雅。以后常来常往的,大家叫我雅儿行了。”
有人便问道:“呦,常来常往?你这是要做小货郎,常常来卖东西吗?”
柳雅笑了笑,道:“也不是不行啊。而且我卖东西价格便宜,大家都得着实惠嘛。”
立刻有个年轻姑娘问道:“那我要一面小铜镜,你啥时候能带来?”
柳雅想了想道:“这个我还真是不知道。说实话,新东西贵呀,我进货的本钱都没有。是淘换些旧的,但是很实用的好东西,也算是给大家个方便了。”
那年轻姑娘撇撇嘴,笑道:“哦,那可惜了。你卖东西确实是便宜,可是我家也不缺坛子也不缺壶。”
柳雅知道这年轻姑娘有几分开玩笑的意思,没有恶意,索性接口道:“那我下次进城可得好好淘换淘换,看看谁家有旧的铜镜,又光亮又好看的,给这位姐姐弄过来。”
年轻姑娘道:“哈,小妹子真会说话。要真的是这样,我给你个好价钱。”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话,倒是气氛热络了不少。
接着又有个小媳妇问了问酒坛子,三个都要买。柳雅给她算十钱一个,三只又便宜了两钱,只收她二十八钱。那小媳妇也是高高兴兴地买走了。
要知道,那酒坛子可不小,一只能装五、六斤酒呢。三只坛子要是在镇赶集的时候买,一只得十几呢。二十八可能连两只都买不到,现在柳雅三只只要二十八钱,她可是觉得捡了大便宜了。
这下子,柳雅的小板车可是空落了不少,剩下那些窗帘、几把铜壶和一套炊具了。
柳雅看看最先买了她一把铜壶的妇人还在看着那些窗帘,便问道:“大嫂子,你看了这么半天了,是这窗帘不合心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