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调教大宋 > 第45章 判苏州事
  对不住大伙儿,今天两章的字数都不多,只有两千出点头.....今天查了一天的资料。写的很慢,下一步要涉及很多宋朝的官制,军制....
  了解一点宋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官制,特别是熙宁变法之前的官制连宋人自己都弄不太明白,别说咱这个千年之后的小白了...苍山还有点没理顺。
  还有一个事儿就是,答应加一更的,今天也没实现....明天吧,明天一定加。
  拜谢各位的点击、收藏,还有推荐。当然还有斛拔的几个大红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十一世纪
  欧洲的大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在万里之外的大宋,却已经有了一个人口超百万的超级都市——开封。
  作为大宋的都城,开封是绝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大宋朝权力中枢所在。
  政事堂设于宫禁之内,下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为大宋的政事中心。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各地揍报汇聚于此,同时也有数不清的朝堂政令下发全国。
  此时,刚下早朝,政事堂各部的职能官员都是忙碌非常。猛然间,只见参知政事吴育,手里捏着一本奏章,急匆匆地从中书值房跑了出来,在堂院里拐了个弯儿,一溜小跑地钻进了昭文馆大学士贾昌朝的屋里。
  众人不禁皱眉,吴育贵为副相,今天这是怎地了?怎会如此失态?而且...
  而且就算是汇报工作,也应该是找他的顶头上司,同平章事陈执中才对,跑到内相值房去干嘛?
  不光大伙儿想不明白,连贾子明贾相公也是有些不懂,见吴育心急火燎地冲进来,连门都没报,不由脸色一沉。
  “春卿贵为宰执,如此失态,成何体统?”
  吴育哪有心思和贾昌朝讲什么体统,面沉似水地道:“出事了!”
  贾昌朝一愣,“出什么事儿了?”
  “子明兄看看这个。”说着,吴育把一本奏章塞到贾昌朝手里。
  贾昌朝顿了一下,最后还是翻开了奏章。按规矩,他身为内相,是没有资格看奏章的。
  只是粗扫了几眼,贾子明的脸色也同样拉了下来,阴沉得吓人。
  只见奏折上赫然写着:给事中范仲淹请奏。
  “范希文什么意思?”吴育一脸的凝重,急不可待地问道。
  贾昌朝合上奏章,往桌子上一扔,不答反问,“邓州刚来过奏报没几天吧?”
  “三天前刚进来一份,范希文还在里面大夸邓州政兴民治,好像还报了个神童。说是十四岁,不通孔孟,却知天下大势,日后定是辅国之材。”
  “哼!”贾昌朝一声冷哼。“三天前还干劲十足,一副勤理政事的样子;三天之后,转个脸儿就要撩挑子?”
  吴育一听,不禁眉头锁得更深。
  “他到底在搞什么鬼?”
  “还能搞什么?他这是在下面呆够了,要回中枢!”
  吴育瞬间骇然,“你是说...范希文这是以退为进,要逼着官家就范?”
  “当是如此了。官家离不开范希文,怎能放任他请辞?这一点你我知道,官家知道,范希文更知道!”
  贾昌朝苦笑着继续道:“以官家对他的依仗,他这么一逼,八成还真的就回来了。”
  “绝不能让他回来!”吴育一声怪叫。“他若归京,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你我二人!”
  吴育担心的,还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当初范仲淹等人主张新政初行之时,贾昌朝、章得象和他吴育都是支持的。但后来,见新政阻力之巨,非人力可为,再加上守旧权臣的极力拉拢,这三位竟临阵倒戈了。
  不但倒戈了,范、韩等人贬出中枢之后,贾昌朝、吴育还利用手中职权,极力打压新政势力,把主新之臣全部赶到了地方。尹洙被一贬再贬,险些病死均州,那就是他吴育的手笔。
  前一段时间,章得象刚刚被罢相,已经不足成虑。而中枢之中,得罪主新之臣最狠的,就是他和贾子明这两个‘叛徒’,这要是范仲淹回了京,能有他的好?
  “怎么办?”吴育没了主意。
  “还能怎么办?先呈上去,看看官家的反应再做计较。”
  如今的政事堂首相是陈执中,他虽然并不看好新政,但对范仲淹其人还是十分敬服的。有陈执中在,这本奏报,他们两人想压也压不下来。
  吴育闻言也是无法,心怀忐忑地拿着范仲淹的奏报走了。
  ...
  陈执中看到范仲淹的奏报,也是凝重非常。说心里话,他是不想让范仲淹回到中枢的。
  去岁那场地震,虽然以范希文主动下放告终,但是东西两府,三省六部几乎在那场风暴之中换了个遍。若范仲淹回朝,说不得还能出些什么乱子。
  但是,陈执中并非奸佞小人,范仲淹的这份奏报是呈给官家的,那范仲淹归京与否,都应该由官家来决定。所以,下午这份奏报就呈到了赵祯的面前。
  仁宗皇帝看到这份辞呈,同样脸色阴晴不定。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像范希文的作风。
  三天前刚递了折子,说一切安好,请官家放心,还报了个神童。只过三天,就要请辞?这意图也太过明显了。
  以赵祯对范仲淹的了解,他绝不是耍手断以恩宠要挟皇帝的人。难道是革新之心不死,在地方等不及了?
  或许吧.....也许他真的等不及了,才出此下策,急于回京。
  但是,他现在还不能回来。赵祯今年虽只有三十七岁,正当壮年,但是他在这个皇位上,却已经坐了整整二十四个年头。
  从十三岁接位大统,太后听政,到二十四岁临朝亲政,他见过太多太多的臣子之争,政见之争、党伐之争。像去岁那样的新旧之争,短时间内绝不可再来一次,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范仲淹。
  若范仲淹在京就说明皇帝革新之心不死,必会招来更为强烈的反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他对范仲淹再倚重、再宠爱,在这个时候,也不敢放他回京。
  陈执中卓立堂下,看着赵祯脸色数变,心中也是忐忑不已。他也怕赵祯一时激动,真的把范仲淹弄回京,那刚消停了没几天的朝堂,怕是又要乱了。
  ....
  “陈卿以为如何?”赵祯思量良久,方悠悠地问向陈执中。
  “臣不敢妄言。”
  “但是臣....”
  “这里没有外人,陈卿但说无妨.。”
  “臣以为,范公不可辞,.亦不能回京!”
  “唉....”赵祯悠悠一叹,说了等于没说。
  ....
  “拟一道旨,驳回范仲淹置仕之请,升资政殿大学士,判苏州事...”赵祯最后还是下了一道似是而非的旨意,正如陈执中所说,不可辞,也不能回京。
  但这道旨却传达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
  陈执中一颤.,沉默良久,方躬身领旨。
  “臣!遵旨!”
  这个结果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官家最终还是妥协了,没有让范希文回京。但是,改判苏州.,却意味非常。
  苏州地处江南富庶之地,政通民和。判苏州,历来被地方官员戏称为度假,休养之职。
  宋立朝以来,判苏州事的地方官,没有一个不是在苏州享乐两年,就升迁入京的。
  判苏州被视为是皇帝要重用某人一个信号,官家让范仲淹知苏州,也就等于明着告诉范仲淹,‘别急,回京是早晚的事儿,你先在那享受一段时间....”
  也等于告诉天下人,范仲淹要回京了!
  只是...
  只是不管是贾昌朝、吴育之流,还是陈执中这样的耿直之臣,亦或是赵祯这位一国之君,没有一个人想过,范仲淹这次请辞是玩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