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战国侠义 > 第65章 跃升赵相
  苏秦的第二站还是赵国。
  但这回是“燕使”的身份,不怕他君臣不见!
  坐着燕君送的四马高车,怀里揣着二百隘黄金,要钱有钱,要“派儿”有“派儿”。
  苏秦心中好不得意,尤其是再路过那棵大树,想起当日的狼狈,不禁偷偷一笑。
  忽又想起那位老兄曾说自己前途无量,今已应验,更加高兴。
  真想引吭高歌,又怕从人说自己是神经病,只得忍了,在肚子里偷着唱……
  赵肃侯立即接见苏秦,虽不如燕君那么热情,倒挺痛快。
  赵在列国中的实力排在第四。
  而秦日前采取“强交弱攻”的政策,尽可能啃韩、魏的软骨头。
  赵受到的威胁较小,肃侯的态度倨傲,也就可以理解了。
  赵肃侯其实也听说过有位“苏秦先生”求见,但那时弟弟厌恶说客,不愿意惹他不愉快。
  自己也认为在战争频频的时代,文人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所以当时没有理睬,但这次是“燕使”的身份,自当以礼相待。
  而且也想看看此人有什么本事,居然得到燕文公的重视。
  起码也得满足一下好奇心,所以立即接见。
  苏秦可称是战国时的“第一大说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遍天下。
  从秦王那儿碰了钉子后,他悟出了一个规则:
  要让对方听从你的意见,不但得让对方从中看到“利益、好处”,还必须看人戴帽子。
  各国的国情、处境各不相同,国君的心态也瞬息万变。
  所以既得掌握情况、揣摩心理,又须善于随机应变。
  同赵肃侯谈话,首先要肯定赵是“强国”:
  “三晋建国七十余年,魏惠逞庞涓之勇,虽曾昙花一现,但几败之后迁都大梁。
  后继又怯懦不振,已成强弩之末。
  韩、燕积弱,因人成事。
  惟赵纵横中原两千余里,土地肥沃,粮食充足,车千承,骑万匹,带甲数十万。
  山东诸国中,齐、楚之外,以赵为最强。”
  苏秦列举的都是事实,并非泛泛不着边际的瞎吹乱捧,赵肃侯听了,心中才真舒服。
  不料,话锋突转:
  “但是,正因赵之强,也就成为秦国东扩的最大障碍!
  有赵的屏障,不仅齐、燕得到安宁;
  韩、魏之不亡,也是由于赵的庇护。
  因此,秦也就必然要把赵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势不两立,这一点,我想您也很清楚吧?”
  虽然对赵还是在捧,但肃侯却不那么舒心了,他惧秦,又不敢承认,就拐了个小弯儿:
  “这……寡人自会小心,不给他以启衅的理由,所以争端多在韩、魏,赵还算平静。”
  “你不给他理由他就不会找借口?”
  苏秦一笑:
  “有一只老鹰扑打着翅膀,张开利爪,说鸡侮辱了它,该受惩罚。
  鸡很委屈地争辩:
  ‘您翱翔于高空,臣奔窜在草丛,怎么能伤害到您?’
  鹰说:
  ‘你在地上践踏了我的影子就是大不敬!’
  俯冲而下,擒而食之,这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秦现在之所以不大举进攻,是怕战线拉开后,韩、魏从半路截击他,以致首尾不能相顾。
  现在便集中力量对付韩、魏,暂且给您一张笑脸。
  韩、魏已弱,又没有高山、大河之险可据。
  今天损五万军,明天丢十座城,时间一长,支持不住,不降即灭。
  秦既无后顾之忧,又能与赵相邻,您以为他还找不出攻赵的理由吗?
  很快就会在邯郸城下摆战场啦!
  到那时,赵虽强,但能敌秦合韩、魏之力吗?”
  苏秦的分析步步有据,绝非危言耸听,赵肃侯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禁有些发呆。
  苏秦看在眼里,知道自己的话已发挥作用,可以提出中心议题了。
  但还需赵肃侯自己请求,才更有分量,便追加了一句:
  “面对目前形势,君侯打算采取什么对策?”
  赵肃侯叹口气道:
  “寡人掌权的时间短,既无才干又缺经验,只知道不想降就得战。
  无非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尽力而已。
  目前敌强我弱,实在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苏先生可肯指点迷津?”
  “若说指点,臣不敢当。”苏秦做谦逊:“但臣估算过:各国土地之和,是秦的五倍;诸侯的军队集中起来,比他十倍还多,如果六国联合,拼力攻秦,秦必败矣!
  所以臣建议,先恢复‘三晋’世代之盟,再与齐、楚、燕共约为兄弟。
  聚会于洹水之上,刳白马、杀黑牛、歃血为盟,誓约:
  秦攻楚,则齐、魏支援,韩断粮道,赵、燕攻其后;
  秦攻韩、魏,则齐军支援,楚、赵、燕南北夹击;
  秦攻赵,则齐军支援,韩、魏扼其道,楚、燕从南北夹击;
  秦攻齐、燕,则五国分进合击。
  秦王便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何况他的兵力与‘联军’还相差悬殊呢?
  如此一来,秦连函谷关都不能东出一步,又怎能为害山东各国?”
  这的确是一个宏伟的战略蓝图。
  寥寥数语,便把秦向任何一国进攻时,各国按约定应采取的军事行动都一一部署。
  从正面迎敌,到攻其必救,迂回支援,分进合击。
  无不切中秦军要害,其周密、严谨可谓“无懈可击”。
  千里追逐的战场,竟被他掐指细数于指掌间。
  可见苏秦不只是会“说”,既懂政治,也明军事。
  不愧为鬼谷先生足下的“高徒”,使长于军事的赵肃侯都非常佩服!
  但他还有疑虑:
  “我们过去也搞过军事联合,却失败了,原因在于行动不协调,各行其是。
  订了盟约,有人不遵守,这‘合纵’不还是废纸一张吗?”
  “臣想到这一点了,可以推选出一个‘从约长’,掌管誓约。
  他不同于‘霸主’,对诸侯国没有约束力。
  但有人违约,可以召集各国议定后,五国共伐之,则可保始终矣!”
  赵肃侯点点头:
  “嗯,这个办法好!”
  却又皱眉:
  “照先生的安排,赵每战必当其冲,出力最多,不合理吧?”
  苏秦把身子凑近赵肃侯小声说:
  “合纵盟成,对赵大大的有利,韩、魏、燕是赵的紧邻,与赵的关系较齐、楚密切,又都弱于赵。
  在大联盟中,必然要看赵国的进退行事,实际上就又形成一个以赵为中心的小联盟。
  既增强了赵的威慑力,也提高了赵在各国的地位,为日后赵的霸业奠定基础。”
  赵肃侯这才心花怒放,不禁拍案而起:
  “既然上客安诸侯、存天下,寡人举国以从!就请苏先生屈尊代理相国吧。”
  从“燕使”又一跃而升“赵相”。
  苏秦自是喜出望外。
  忽然想起在赴赵途中,仅因受到燕君的重视便洋洋自得的那种心情,可见自己的品味太低。
  应该懂得,只要肯努力,成绩与收获是无止境的,永远也不能满足!
  但又不能显出焦渴状,总得谦逊一下:
  “臣才疏学浅,只怕难当相国之重任。
  而且,为促‘合纵’,臣还要到齐、楚各国去,也没时间留在赵国管理政务。”
  赵肃侯清了清嗓子:
  “寡人并非让先生留在赵国,您可用赵‘相国’的身份到各国去。
  不但显贵,也有资格代表寡人与诸侯谈判。
  除重大原则外,其他都可自行决定,不必往返请示,岂不节省时间?”
  原来他更急于“合纵”盟成,比苏秦想的更周到。
  于是,苏秦先生住进高大宽敞的“相国府”。
  在成百人的周到服务下,穿绫罗绸锦、吃山珍海味,像神仙一般快活。
  当然,他必需把“合纵”搞成功,否则,一切富贵就如过眼烟云,瞬间随风散去。
  所以,一边享乐着一边就得考虑下一步到哪国去!
  突然传来消息,秦相犀首攻魏,擒大将龙贾,斩首四万五千,取雕阴。
  这对于苏秦来说是好事!
  秦对各国施加的压力越大,他的“合纵”政策就越易于推销。
  但秦此时千万不能攻赵。
  否则,战端一启,自己仓猝间请不到有力外援,赵肃侯就会对“合纵”失去信心,那就全完了!
  但怎样才能阻止秦对赵采取军事行动呢?
  任他再能说会道,这也不是件好办的事儿!
  秦攻魏后,很可能随即把锋芒指向赵国,苏秦急得在屋子里来回转圈……
  苏秦果然聪明,转着转着,一拍脑袋:
  “嗨!怎么把他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