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 > 无罪谋杀 > 第16章自杀模型(3)
  丁潜气得跳起来,左右扯住郭蓉蓉腮帮子,“我现在万分紧张你这张大嘴巴了,无聊!!!”
  说完气呼呼的走了。
  郭蓉蓉揉着腮帮子,还得理不饶人,“看,让我说中了吧。逃避就是心虚的表现。”
  ……
  ……
  第二天中午,丁潜在旅馆补觉的时候接到了郭蓉蓉打来的电话。
  郭蓉蓉第一句话就说:“我仔细看了看这孩子的照片,不太像你,也不怎么像蒋雨馨。也许真不是你俩的……”
  “那还用说,她本来就不是!”
  “那谁才是?”
  “……”一直大乌鸦欢快的从丁潜脑袋上飞过。
  “说正经的,你都查到什么了?”丁潜从床上坐起来,没好气的问。
  “这女孩是单亲家庭,父亲去世了,跟母亲一起生活。她妈妈在水果超市当服务员。生活的比较拮据。”
  “那张晓楠和赵刚毅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我把她家祖孙三辈都查了个遍,跟赵刚毅没有一点儿亲属关系。我还问过韩亚珍,她根本都不认识这家人,两家连朋友都算不上。”
  “那张晓楠的父亲呢,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去年年初。”
  “他跟赵刚毅认识吗?”
  “这个么还真让你问着了,不过他俩不认识。但是张晓楠父亲的意外身亡多少跟赵刚毅有点儿关系。”
  “她父亲犯法了?”
  “那倒不是。张晓楠的父亲叫张思明。之前是个送快递的。去年年初1月份快过年的时候,在江陵区解放路储蓄所发生了一起抢劫案。赵刚毅接到报警后带人火速赶到现场,在抓捕劫匪的过程中双方发生搏斗,一共两名劫匪,一名被捕,另外一名劫匪情急开枪,慌乱中击中了恰巧开电动车经过的张思明,这名劫匪随后被警方击毙。但张思明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丧命了。”
  “原来还有这种事情。”
  “我还没说完呢。我查到张思明的时候,还发现一件意外情况——对于张思明的死因出现了一点儿争议。”
  “怎么说?”
  “抢劫储蓄所的一共有两个劫匪,一个在抓捕时被警方击毙,另外一人被捕后曾在看守所里向检方举报赵刚毅,说开枪打死张思明的不是他同伙,而是赵刚毅。”
  “有这样的事?”丁潜很吃惊,“之后怎么处理了?”
  “检方经过一番取证调查,驳回了这名劫匪的举报。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击中张思明的子弹经过鉴定是从劫匪手枪里射出的,因此排除了赵刚毅的嫌疑,认定举报的劫匪存心诬告,这件事就被压下去,不了了之了,对赵刚毅倒是没有什么影响。不过么……”
  “不过什么?”
  “我在索取张思明死因的相关资料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各个方面都很敏感,似乎不愿这件事再被翻出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你认为这里面有问题?”
  “我只是怀疑。有个词叫欲盖弥彰。本来就是普通询问,对方越是遮掩反而越让人生疑。当然我也没有刨根问底,这毕竟也不是我们要查的案子。我只是稍微想象了一下当时可能出现的一个情景——劫匪被警察追的无路可逃,拔出手枪负隅顽抗。当时赵刚毅在干什么。他是拔出自己的手枪还击,还是扑上去把劫匪的手枪抢下来?如果两个人在搏斗夺枪的时候,发生了走火,击中了路过的张思明。谁又能断定究竟是谁开的枪呢?当然我只是随便想想。张思明和赵刚毅都已经不在了,揪这件事也没有意义。”
  丁潜拿着手机,默然良久。
  很显然,这件事虽然了结了,但是赵刚毅却没有忘记张思明。他陆陆续续的给张思明家送钱,临死前还拜托丁潜将他剩余的钱交给张思明的女儿。他该怎么理解这个人?
  是处于他的内心善良,还是愧疚呢?
  “原罪。”
  一个声音不经意的传入耳中。
  仿佛一声叹息。
  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
  竟有几分相似赵刚毅的声音。
  许多信息的碎片悄然拼接在了一起——
  赵刚毅与妻子的冷战几乎就开始于一年前,那个时候正是他因为张思明之死惹上麻烦的时候。赵刚毅所说的原罪,难道就是指这个吗?
  在那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参加了“自杀游戏”。
  一个念头突然从脑海中掠过,这一次被丁潜牢牢抓住了。
  “原罪。”他脱口而出。
  “什么?!”原来手机那头的郭蓉蓉还没挂电话。
  “我想,我可能知道了“自杀设计者”是如何约束那些参与者了。”
  “真的吗?”
  “原罪。”
  “原罪?!”
  “原罪是基督教提出的,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犯下的罪,被他们的后代一辈辈遗传下来,成为了我们的罪性与恶根。我在赵刚毅用过的信纸上看到过这个词。他所说的原罪未必是单指《圣经》里的本意,或许还引申为张思明那件事。”
  “难不成他……”
  “不只是他。你再想想孙玟,她以医院的名义贩卖假药,又何尝不是‘罪’,还有曾良杰和贾羽珺。他们两人私通,依然是一种‘罪’。除了马明扬那四个人不是我们调查的,目前我们着重调查的这几起自杀案,从广义角度来说,每一个自杀者都有不可告人的‘罪’。”
  “你的意思是‘自杀设计者’利用这些人的弱点来强迫他们参加游戏?”郭蓉蓉思路敏捷,马上就明白了丁潜的意思。
  “嗯,这些‘罪’也许不是我们狭义上的法律定罪,但在现实中,它们一旦被曝光,就足以让一个人身败名裂。我假设,设计者可能是掌握了这些人的把柄,强迫他们参加他的游戏。如果他们能赢得游戏,那么设计者会向他们履行承诺,销毁这些把柄……所以,这些人被迫参与这项游戏,游戏本身看着并不那么危险,所以这些人答应了,可一旦参加,就无法退出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等于是变成了实验室里的动物,在设计者的暗中操控下一步步心理崩溃,直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