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三国第一强兵 > 四五八章 都会平地起
  天下大势,会因为一场大战而改变,却不会因此而彻底安稳下来。
  雄主们殚精竭虑,谋士们绞尽脑汁,都在筹谋着,如何在这场因青州崛起而来的大变乱中,保障已有的,争取更多的。
  占了很大优势的青州一方同样也不轻松。
  用王羽的话来说,争鼎天下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开始,甚或是半程占下的优势,都不足为凭,竞争者之中的优秀之人太多,稍有放松,先前的优势就会葬送殆尽。
  因此,青州的将军幕府上下,对这个新年都没多少概念。
  除夕之前,众人忙着为张颌做出兵准备;除夕夜,大家又为徐庶的河东之行忙碌至深夜;第二天清晨,他们要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降卒,以及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百姓及商人。
  而这些忙完,正月十五的会盟又要开始了,加上新一年屯田的准备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青州幕府中只闻一片哀鸿,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对于自己来说,中平三年将是何等繁忙、辛苦的一年。
  说来也是有趣,诸侯们发愁,幕僚们辛苦,豪强惶然无依,但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有资格从乱世中获利的人。真正为乱世所苦的百姓,特别是冀州的百姓,在中平三年的新年前后,倒是表现得兴高采烈,确实有了过年的意思。
  如今的平原城一带,战场的酷烈肃杀之气,已经完全消散,代之的是一片喜气洋洋。
  其实,从大战的消息传开后,周边的百姓就已经开始往高唐涌过来了。那些久经乱世,已经有些习以为常的人都知道,大战之前,一定是要尽量避开的,但战后却未必。激战过后,战场上往往留有大量物资,对贫寒的百姓来说,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当然,这种机会之中往往蕴藏着风险,可对连下一顿饭都不知着落的人来说,风险这东西,谁在乎呢?
  更重要的是,此番得胜的是青州军,从不拉壮丁,搜刮民间的冠军侯的军队!
  奔着这支军队来,风险肯定不会有,机遇却是数不胜数。
  最起码的,可以有个卖力气的机会。包括最初的攻城战在内,高唐城附近,前后发生了三场大规模战役,战没者以万计!这么多尸体可不能就这么放着。
  现在是冬天还好,等到春夏之际,近十万尸体就那么堆放着,不发生大规模的瘟疫才叫见鬼了呢。
  于是乎,掩埋、焚烧尸体,亦或将尸体运走处理,就成了很抢手的活计。
  参与工作的,青州军都会按劳付钱,这是第一层收入;二来,若是花点力气,运些胡虏的尸体到自家的土地掩埋,或者搞些焚烧后的骨灰回去洒在地里,同样是很实惠的。
  按照老农们的说法,这样处理过的土地,几年后一定是最肥的田。用袁军士兵的尸体,大家心里未必过意的去,可用胡虏的尸体,就没任何问题了。用君侯的原话来说,这也算是给这些白眼狼一个赎罪的机会不是?
  最大的卖点则是马,死马!
  一匹死马身上至少能剃下来几百斤肉,饶是青、幽、黑山联军十余万人敞开了肚皮吃,吃到新年前后,也没吃完一万匹马。这可是好东西,剩下的当然不能浪费了,要妥善处理才好。
  马身上不光有肉,还有皮,这么多皮革,军中既没有时间处理,也没有那么多专门的匠人。张燕倒是很用心的把自己的份额取回了营中,发动全军将士鞣制皮革,但王羽却无心让自己的士兵做这种事,公孙瓒那么看重颜面的人,更加不会这么小家子气了。
  品尝过了王羽的火锅,公孙瓒干脆把这些琐事都委托给了王羽处理,单经对此虽然有些异议,可毕竟也无可奈何。那些琐事看起来很小,但相关的工作量可一点都不小,没见张燕的五万大军尽数发动起来后,依然忙了个不可开交吗?
  王羽的对策很简单,直接发动群众。
  商人出钱,百姓出力,钱粮、食盐,种种商品都可以拿出来交易马肉、马皮,之后怎么处理,就由商人们自己开动脑筋了。
  命令一下,欢声雷动,所有人带着最大的积极性投入了工作。
  尽管是冬天,但带着这么多的马肉往来走动,也是件很不划算的事,何况如此之多的皮革,处理起来也不是随便搭个棚子就行的。
  商人们干脆就地取材,反正人力也多,市场又大,他们根据各人的本行,有的开了酒楼,有的开了皮革作坊,其他还有裁缝铺、鞋帽店什么的。
  一时间,高唐城城外多了无数市集,像是一夜之间,就从无名小城,变成了洛阳、长安这样的繁华都市了一样。
  战场上缴获的兵甲器械之外,还有很多破损的棉衣布甲,这些东西自然不会放在王羽的眼里面,扣除给张燕的份额之后,他也是大手一挥,全数交由百姓自行拾取。直接后果就是王羽在民间的威望再次高涨,此外的一个副效果就是,高唐城的人气暴涨。
  种种决策,其实都是王羽无心为之,声望的上涨,效果相对持久,但人气什么的,无疑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
  但等田丰赶到后,他敏锐的发现了机会,他直接向王羽提议,拆除高唐城墙,借着这个时机,将这个港口小城扩建成不逊于濮阳、邺城的大都。
  王羽开始有些惊讶,建雄城这种劳师动众的面子工程,应该不是田丰的风格,直到和田丰详谈之后,他才再次发出了感叹,古人的智慧果真不能小觑。
  尽管不知道城市化的理念,但田丰对于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促进作用,却理解得极为透彻。
  汉武帝当年曾勒令天下的豪强游侠去长安定居,固然有约束这些藐视王法,为所欲为的豪侠的意图,但未尝不是为长安增加人口,增加都城优势的意思。
  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这一观点,是王羽和田丰最谈得来的一项。
  田丰认为,既然青州未来几年的战略重心都在发展上,那么建立一个中心的都城就很有必要。与其任由因战事而聚集过来的人口来了又去,莫不如借着这个天赐良机,将高唐城的扩建就此规划下来。
  高唐地理位置极好,附近地势一马平川,汉武时代修建的官道四通八达。东临大河,南面不远就是黄河支流——东西横贯冀州数郡的漯水。从高唐港向东几百里,就是黄河的入海口,对王羽一直在策划的海贸,也能呼应得上。
  这么个地方,这么个时机,不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至于建造城墙的耗费,田丰认为不是麻烦,他的观点是,根本没必要建城墙。
  王羽也不是要割据青、冀多少年,就是临时搞个政治、经济中心而已,没必要兴师动众。而且高唐又在青、冀交界处,属于整个势力的腹心地带,被敌的风险很低。
  最重要的是,田丰深谙王羽的脾性,一有战事,这位主公都是要亲临前线的,治所有没有雄城守护,根本就不重要。
  反正北面三十里外就是平原城,就算真有敌人轻兵突袭,突破了外围的防线,大家往城里躲一下也就是了。
  对田丰的建议,王羽深以为然,当下传令,表奏田丰为冀州刺史,全面执掌冀州的民政事务,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高唐扩建的工作。
  田丰私下里会不会对自己这个甩手掌柜有所抱怨,王羽是不打算理会了,反正能者多劳,只要不是军政一把抓,他在放权方面还是很大方的。
  总之,有了田丰的主导,高唐的扩张顿时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整体场面虽然尚显杂乱,但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建城相关的各项工作,其实已经井井有条的展开了。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中,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在看好青州的众多商人之中,魏郡关家算是眼光最好的一批,除了有半个官商身份的糜家之外,关家大公子关宁,是最先一批投入青州怀抱,与青州展开垄断的海盐贸易的商人。
  商场如战场,都讲究一步占先,步步占先。
  关宁对商机的敏锐嗅觉,让他赢得了诸多先机,其中之一,就是在高唐建城风声还没传开时,他就早早的在新城最中心的地带——也就是贴着旧城城墙边上,建起了几间大商铺。
  根据田丰的规划,旧城区今后将会成为青州势力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包括将军府,郡守衙门等机构,以及泰山书院在内的诸多大儒,都会被延请至此,或是加入泰山书院,或是自行登堂讲学。
  简而言之,高唐的大发展,将会带来无限的商机,而商机最大的,无疑就是最靠近中心区的这些商铺。关宁抢先占下的,无疑是一个黄金地段。
  在众多羡慕的目光中,关宁没有表现得太过得意,脸上始终挂着那副笑迎天下客的职业性笑容,但笑容中洋溢着的喜庆之气,却是一览无余。
  然而,就在年初三的早上,从上游而来的一艘快船,带来了关家老家主的一封家书之后,关宁就像是商铺被强抢了一般,顿时就呆若木鸡了,其后进船舱时的神情也是如丧考妣一般,引起了众多的猜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