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1839 > 第71章
  “啊。”尼古拉斯明白了,但还有些担心,“他现在怎么样了?”
  “他已经说明了身份,正在吃饭,等我们带你一起回去。”
  “真的吗?”
  “我骗你有什么好处?”
  “你不会杀良报功吗?”
  “嘿,汉话说得挺好,还知道杀良报功。”那个头目笑了,“要是杀良冒功,我早开枪了。”
  尼古拉斯一想也是。他慢慢向对方走过去。
  对方收起了枪,等他到了近前,说道:“走吧,跟我们回江宁。”
  “江宁,不是扬州?还有,我那个同伴呢?”
  “我们先去和你的同伴会和,再回江宁,现在各路人马,都到江宁取齐。”
  等尼古拉斯回到村子里,一眼就看见早慢熊,大大咧咧的坐在一张桌子边,大口大口的吃着面条。周围围着一大群人,看着他吃。
  “懒熊,他们居然给你吃的。”
  “你跑了,我却不跑,村民就有些相信我了,后来这些士兵们来了,他们知道黑龙江马队,便要带我回去确认,我就让他们先去找你。”
  “还有面条吗?我也要吃。生的兔子肉,吃得我反胃。”
  “没了。”早慢熊三口两口吃光了剩下的面条,连汤也喝得精光,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放,站起身来,团团的抱了抱拳,说道:“各位父老乡亲,谢谢你们的面条。这位南方的兵士已经为我付过了帐,我们不敢再叨扰,这就走了。”这几句话说得字正腔圆,早慢熊人又生得高大雄壮,一番动作下来,颇有一番豪气。周围彩声一片。
  几个人这就往江宁城的方向进发。早慢熊吃饱喝足,兴致勃勃,一边走一边问:“兄弟,尊姓大名啊?”
  “不敢,我叫乐楚名。”
  “你们看上去好怪,是哪里的营头?”
  “我们是朱雀军,楚剑功麾下。”
  “现在局面怎么样?”早慢熊关心的问。
  “很糟糕。”乐楚名叹了口气,顺路给他们介绍全局。
  十万大军,北、西、南三线全线溃败,不论是杨芳的果勇军、奕山的甘陕绿营还是奕经的关外八旗,建制全被打乱。现在从江宁到镇江的沿线,全都是溃兵。
  目前,唯一有所斩获,还保持着战斗力的,就是朱雀军。乐楚名他们奉了楚剑功的命令,以班为单位派出来,收拢败兵,以免骚扰乡里。
  “你们朱雀军有多少人?”
  “四千来人吧,不过这次到江苏的,只有三千人出头。”
  “那江宁怎么守得住啊?”
  与此同时,在江宁城内的两江总督府,扬威将军奕经也在捶案大叫:“江宁怎么守得住啊?”
  自打北岸兵败以后,奕经索性连扬州都不敢回了,直接来到了江宁。
  陪他坐在堂上的,还有靖逆将军奕山、果勇侯杨芳,江宁将军德珠布。而这座府衙的主人,两江总督裕谦,已经在镇海之战中殉国了。
  此外还有一人,以他的品级,本来坐不到这堂上。但作为唯一有所胜绩的朱雀军主帅,楚剑功也被奕经叫了来共商大计。
  现在,奕经盯着他问:“楚道台,依你看,该如何是好啊?”
  “回大帅,目前最重要的,是安抚军心,提振士气。虽然我军出师不利,但个个方面,都有些英勇杰出的人物,比如我听说,保护大帅杀出重围的,就是一帮热河八旗的?”
  奕经一听,来了精神:“对对,我自然是要给他们记功的。”
  “不仅要给他们记功,还要大加张扬。让人人都知道,英夷不是杀不死的,只要我们肯拼命,还是能取胜的。希望这样,能够安抚守军的士气。”
  这时,杨芳在一旁说道:“朱雀军,抓了好几百洋鬼子,这是大捷啊。不如,就叫‘砚山顶大捷’,让说书人编成段子来说,以安抚军心民心。”
  “着啊,给朝廷报功,也要把朱雀军写在前面。”
  楚剑功心中一喜,却马上反应过来,心想:“好险,险些着了道儿。枪打出头鸟,自己又不是旗人,更不是宗室。”嘴上赶紧说道,“不不,正是三路大军吸引了英夷主力,朱雀军才侥幸获胜,给朝廷的战报,卑职以为,应该以蒙古藩部为第一。”
  40转机
  “多罗郡王僧格林沁功第一?”奕经想了一下,“也好。科尔沁藩部损失惨重,也该安抚一下。那就以科尔沁部为首功,热河马千山,山海关宋庆为次功,西线和南线,再找几个,也列次功。”
  奕山和杨芳口头称谢,也选了几个亲信将领报了出来。楚剑功奕经也给了次功。朱雀军的六百余名俘虏,被分做了四份,三路大军各自认领了近两百人,剩下几十人算作朱雀军自己的功劳。
  “马千山、宋庆等人和朱雀军的功绩,不如编成段子,在书场中演说,以振奋民心,这样可好?”杨芳多想了一层。
  “好计谋,好计谋。此时此刻,最怕民心不稳。侯爷真是深谋远虑。”
  奕经、奕山、杨芳等人都是官场的老油条。如何报功,如何宣扬,如何抚恤,如何让市井街知巷闻,几个人的奏折怎么上,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第二次镇江之战渲染成一场三位大帅指挥有方,只因英夷火器凶猛的惜败。楚剑功完全插不进嘴去。
  等这些议定了,奕经回过神来:“这江宁城怎么守呢?”
  “大帅无须多虑,我朱雀军还有两千多能战之兵,而江南七镇也还有一万多人,加上收回来的溃兵,总有些可以用,我们在人数上并不吃亏。江宁大城,即使是英夷的舰炮,也很难打垮城墙,持城而守,未必不能一战。”
  “这个……楚道台,江南七镇,早在吴淞口之战后就吓破了胆,京口之战不战而逃,现在只能放在江宁城中弹压百姓,是打不了仗的。”
  “江宁八旗,总还可以一战吧。第一次镇江之战中,京口副都统海岭和镇江八旗,不就打得很英勇么?”
  江宁将军德珠布脸色一变,就要发作。杨芳抢在前面说:“江宁八旗在这秦淮水暖之地,比不得镇江那些京口水师养出来的。”
  喔!楚剑功心想,原来八旗糜烂,烂的程度还有差别。他不再深究,说道:“那弃城而走呢?英夷来自万里之外,时日一久,粮草弹药都会缺乏,定然不战而退。”
  “不行!”一直没有说话的德珠布急了,“我等封疆大吏,守土无方,唯有一死。放弃江宁,万万不可。”
  德珠布说的是实话,按清朝的军法,疆臣丢了省府,如果自杀殉国,朝廷还有抚恤。如果弃城而走,秋后问斩不说,更要命的是夺籍,子孙后代都不能做官。
  正当几人计议未定的时候,门子来报:“几位大帅,有位在镇江被英夷抓住的都司回来了,他说,有要事禀报大帅。”
  那都司进了门来,扑腾一下子就跪在地上:“大帅,大帅,小的可算活着见着您了。”
  奕经慢慢说道:“你叫哪位大帅?”
  那都司这才抬起头了,仔细看了看,认出了坐在侧面的杨芳之后,便哭道:“杨侯爷,我是您湖南标营的贾贵啊。几位大帅,我是杨侯爷标营的。”
  杨芳看了看奕经,便在一旁说道:“你个死性的,居然有脸回来。来啊,给我拖出去打死。”
  奕经赶紧拦着,说道:“侯爷息怒,且看看英夷要他带来什么消息?”
  “还不快谢谢奕经大帅。”
  “谢大帅,谢侯爷。”
  “起来说话吧。英夷找你带来了什么消息啊?”
  “回禀四位大帅,英夷让小的带来了一封信。”
  “快拿上来。”
  站在奕经身后的贝青乔走上前去,接过信来,呈给奕经。
  奕经展开信一看,沉默不语,将信交给杨芳,杨芳看过之后,又把信交给奕山,奕山又把信交给德珠布。
  “三位大人怎么看?”
  “不忙,楚道台、贝先生,你们两位也看看。”
  楚剑功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中英文双语写的。
  “尊敬的先生们,在三天前的会战之中,你们,大清国的军队,已经彻底的失败了,在大不列颠的兵威面前,继续战争只会加剧你们的痛苦。在此,我向你们提出和平的十项条件。只要你们接受这些条件,并且由具有贵国皇帝授予全权的钦差大臣签字,战争就会结束,和平就会降临。反之,如果你们继续抵抗文明的教化,则会给你们的统治带来致命的灾祸。”
  原来是一封劝降书。楚剑功把信交给贝青乔,开始低头想心事。
  这时候出现和谈的可能一点都不奇怪,在另一个时空,英国人就是在南京城下停住了脚步,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楚剑功隐隐约约的记得,是清廷先求和的。而在这里,为什么是英国人先送来劝降书呢?而且时间也不对,另一个时空中,战争持续到1842年,但目前仍旧是1841年。
  历史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好是坏呢?或者说,英国人那里,有什么变故发生。
  楚剑功想得深入,便没注意到奕经在叫他,直到杨芳重重的咳嗽一声,楚剑功才回过神来。
  “楚道台,何事忧心重重,居然本帅连叫了几声,楚镇台都没听见啊,”
  楚剑功赶紧站起身来,抱拳告罪。
  奕经大度的挥挥手,“楚镇台有何高见哪?这里,就是你对英夷最熟悉了。”
  “高见不敢,下官只是有几个关节没有想清楚,才没听见大人垂询。”
  “什么关节呢?”
  楚剑功看了那都司贾贵一眼,奕经会意,挥挥手让他退了下去。
  “大人,我们几人都曾经深入军阵,也不用避讳,镇江一战,我们是打输了。不知英夷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对呀,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楚道台你怎么看。”
  “下官正是没有想清楚。”
  “贝先生,你以为呢?”奕经问贝青乔。
  “呃,兴许,是英夷顾虑我大清兵多吧。”
  “放肆,一派胡言。”
  贝青乔赶紧作揖:“大帅息怒,我们这次出军十万,虽然未曾取胜,但想来吓了英夷一跳。俗话说,蚁多咬死象,我们再出几次十万兵,累也累死英夷了。”
  “我哪里再去找十万兵?团练?团练固乡守土,防防盗匪还行,离开了乡土,只怕路都不会走了。”
  “大帅说得是。我们已经没有新兵了。可是,英夷不知道啊。在英夷看来,只怕我大清数万万子民人人可当兵吧。”
  “是这样么?”杨芳眯起眼,瞧着贝青乔,贝青乔被看得心里发虚,喃喃说道:“也只有这么解释吧。”
  “几位大帅,贝先生所言,也未必说不通。”
  “那楚道台的意思是,我们就许了英夷的求和了?”
  “大帅,这英夷的信里说得清楚,要有钦差签字,几位大人,奉的都是剿令,只怕没有和谈之权吧。这事,还要请示皇上。而英夷的十项条件,皇上会答应吗?”
  “对呀,这英夷的条件着实苛刻,谁要答应了这遭,不就成汉奸了吗。”半天没插话的奕山说道。他和道光一样,用汉奸来称呼勾结外国,出卖清廷的人。满清汉化已久,早就以前明的正统继承人自居,毫不避讳“汉奸”一词的使用。
  “今天折腾了一天了,几位大帅,楚道台都回去歇息吧。明个咱们再议。”
  众人无话,告辞出了大堂,楚剑功和朱雀军住在一处,便径直回去。朱雀军驻扎在月牙湖东侧的苜蓿园过去是明朝养马处和屯兵处。楚剑功一路上骑着马,一边想,可还是没想通为什么英军主动求和的原因。
  184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马克思起义了?不可能啊。威灵顿公爵的骑兵再次开进伦敦?不会吧,1839年刚去过一次,英国的国内矛盾激化得没这么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