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言情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298章 趣事
  三日后,顾谦上折“请辞官职,告病回乡”的奏疏,皇帝准疏,赏金银、绸缎。
  很显然,慕容恒对慕容恪说的话起了作用,慕容恪定是找了顾谦,说明他的意思,他身为太子,到底不愿看到皇帝与顾家交锋,而请辞告病无疑是最好的理由,如此,顾浩兄弟还能留在京城发展,在朝中的官职不仅未降,还再升一级。
  京城,又恢复了平和宁静,现下朝堂已无了权势熏天的外戚孵。
  冷家,覆灭。
  周家,落魄。周大爷未曾考取功名,虽然入仕却在礼部当了一个从八品的小吏。
  顾家,封候晋爵,虽是南安大族,京城新贵,却不能压过京城世族的势头。
  顾谦以告病休养为由,谢绝访客,于京城荣安候府静养,只待秋凉后启程回南安养老。又几日,顾谦再次上递折子,请求由长子顾浩承袭爵位。皇帝恩允,再赐良田千亩。
  *
  孕期三月时,温彩没再拒绝宫中太医请脉,皇帝听闻雍王妃有孕,大喜,赏金银布帛蹇。
  六月二十六日,温彩随慕容恒拜访太子宫周良娣。
  周良娣半倚在贵妃椅上,打量着温彩,“早前只说身子不适,没想是雍王拘着你在府里养胎,而今足了三月,胎像稳妥方才说出来。可喜可贺!”
  温彩欠身行礼,“周姐姐,同喜!”
  周良娣莞尔一笑,连她自儿个也没想到怀上孩子这么快,毕竟刚失去了一个,竟又在小月里怀上了。
  二人又交流起对书法的一样看法,一起观赏名家字画,讲出彼此不同的感受。最后,由周良娣提笔留书,温彩则拔下头上珠钗,以珠钗一头为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一首小令: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此小令为管道升所作。)
  周良娣细细品味,通俗易懂却又回味无穷,将女儿家的娇羞、深情展露无疑。
  温彩道:“这是前些日子无聊时与阿恒戏言所作,让周姐姐见笑了。”
  周良娣道:“我怎会见笑,这一首小令写出多少女儿家的心思,不愧我引妹妹为知己,你我交集不多,但你却是懂我之人,我又岂会不懂妹妹之心。”她勾唇一笑,“你宽心,太子必不会再逼雍王纳娶他人。”
  她一早就看出雍王是故意装病,故意说他说不能接近其他年轻女子,甚至为温彩身边只用太监和婆子服侍,这又是怎般情深方能做到。
  “温彩多谢姐姐成全。”
  “你莫谢我,是你们待彼此的真心真情让我感动,你们可以如此,而我与太子却不能,不过,我和妹妹都是幸运的人,我们都觅到了一个真心对待我们的男子。”周良娣舒了口气,“若在旁人面前,我不敢说这话,但妹妹不是寻常女子。”
  若是她说,定会惹来一场风波,多少女子渴望得到太子的真情,可周良娣得到了,在人前却不敢承认,还要装作并非太子心意之人,一次次把太子推向其他女人的身边,一回回忍住伤悲地赶他离去。
  太子宫的人,很少看到如此欢喜的周良娣,自从她小月后,脸上的笑容便少了,是为打理太子宫操劳的,可旁人看来则是周良娣因失了孩子而的忧伤。
  文秀娘领着两名宫娥进来,“周良娣,午宴备好了。”
  周良娣伸手,温彩含笑握住,两个人并肩而行。
  “今年三月,你在大殿上给皇上递上了一个簿子,如果我没猜错,那应是《昭雪记》的戏本、《韩余氏》的传记吧?”
  “姐姐聪慧让人叹服,当时许多人都在猜测,甚至有人猜测说那是我对付顺郡王的罪证……”
  “妹妹行事磊落,是他们小人之心。”
  周良娣笑着,她原比温彩要年长,重逢一见面,温彩唤她姐姐,她便应了,从早前的拘谨,到渐渐的随意。
  慕容恪与慕容恒正在偏殿里说话儿,抬头就见温彩与周良娣手拉着手地过来,依然好得跟亲姐妹一般。
  慕容恪哈哈大笑,“四弟,我便与你说过,她们能成朋友,怎样?比我们俩还好呢。”末了,他迎近周良娣,“今儿的气色不错。”
  “我与温妹妹在屋里谈书画说诗词,倒也有趣得紧,温妹妹还作了一首小令,让妾身颇是意外。”
  周良娣说话的声音很好听,语调不紧不慢,就如百灵般宛转,又似清泉般清透,有一种深入灵魂的力量,再加上她人本就生得美丽,又拥有才情,性子又好,也难怪太子相处几日,便待她不同,如此这一路过来,更是对她情有独钟。
  慕容恪道:“念来听听。”
  周良娣轻声吟道:“你侬我侬
  tang,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慕容恒含着笑,这首小令是前些日子温彩写的,当时他回家时,就看到了桌上放着这首小令,深有同感,愣怔良久。
  慕容恪沉默良久,“写得好!只当本王娶了一个才女佳人,原来四弟身边也有一个。”还是他的周良娣更好些,好到让慕容恪每天都想呆在她的身边,只要静静地坐在她身边,对于慕容恪而言,这也是一种幸福与享受,哪怕什么也不做,看着她就觉得温暖和踏实。
  文秀娘欠身道:“禀二位殿下、周良娣、雍王妃,该用家宴了。”
  “四弟,请!今儿算是我们夫妻宴请你们夫妻。”
  “好,这次是三哥与周皇嫂宴请我们,改日我们夫妻再回请三哥与周皇嫂。”
  各携爱妻入座。
  温彩很喜欢现在的感觉,心里想着:要是世间的女子都能觅得喜欢的男子为夫,这世上该有多美好。
  家宴上,各说快乐的往事。
  男人们喝酒,女人们吃茶。
  温彩则与周良娣低声说话,她说的都是些天南地北的趣闻轶事。
  周良娣笑着,“你从哪儿听来这么多趣事?”
  温彩咧嘴一笑,“我从小就爱看这些杂书,之后就记住了。我祖母在世的时候,又极是宠我,知我爱书,家里便买了不少书,只是后来回祖宅,许多书都被老鼠咬坏了,怪心疼的。后来再想找,却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小时候,一听到货郎叫卖的声音,就领着丫头出门去,缠着货郎帮我收集些旧书。”
  周良娣也爱看书,但温彩说的这些书却未看过,她被家中的父母管束得紧,因她自小聪慧,家里也是照着世族宗妇的标准来教养她的。
  “为甚收集旧书?”
  “小孩子能有几个月钱,恨不得一文当作两文使,旧书便宜啊,不过那时候还真买过几本有趣的书。如《永乐趣闻》、《大燕轶事》……”
  周良娣又笑。
  慕容恪接过话,“这是什么书,我怎未听说过。”
  温彩正色道:“真有这些书,《大燕轶事》还在,《永乐趣闻》搁在祖宅被老鼠咬坏了。”
  慕容恒道:“《大燕轶事》是无名氏所书,里面记录的全是一些小故事,颇有新意,不光是皇兄没听说,许多人也没听说这书,我也是在顺娘那儿看到的。”
  周良娣道:“回头抄录一本送我,我也瞧瞧。”
  温彩摆了摆手,“好,回头我送一套给周姐姐。”
  “一套?”
  “是呢,一套六本。我屋里正好多备了一套。”
  慕容恒道:“顺娘喜欢这书,着畅园藏书楼手抄了几套。”
  温彩便讲起她幼年时的趣闻,“住在老家祖宅的时候,那时候每逢三、六、九,就会有一个矮胖货郎在外头叫卖,那声儿可好听了,唱的全是打油诗。
  第一次出门买东西,便是从他手里买,被他那货担上的小泥人给吸引了,一口气把身上的铜钱全买了泥人,然后又发现还有其他的东西,又想买,恨不得把货郎的货担都搬回家。偏生又怕做女红,恨透了货担上挂着丝线,便与他道:‘你这货郎,怎还卖针线,这东西最不赚钱,别再卖了。’回了家,祖母问道:你买的针线在哪儿?便哄骗他道:‘货担上什么都有,就是没针线。’祖母哪肯信,我又说:‘一百文钱都花光了,没钱买旁的了。’……”
  温彩说得眉飞色舞。
  周良娣道:“这转乡的货郎就这针线卖得最好,你却没针线,也难怪你祖母不信。”
  “所以下次的时候,祖母问我买的针线在哪儿,我便将黑色、蓝色的拿出来。想着就这两色的难看,不想祖母却夸我‘这两色的,但凡深色的衣裳鞋袜上都可以用,顺娘真会买东西。’气得我心里暗恨,打着注意下次买好看的色。待到我再买的时候,祖母又说‘顺娘到底是大了,知道爱俏。’无论我买什么,祖母都是夸我……”
  周良娣直乐,觉得温彩小时候一定很可爱,小小年纪就与她祖母玩心眼,就为了躲避做针线,买深色的,就不用学绣花。买鲜色的,就为了不做衣裳鞋袜。
  “我一学女红,就直往指头上扎,然后嘟着小嘴找祖母‘祖母,我受伤了,能不能让我休息几日。’偏祖母不理,‘你把那帕子绣完就允你歇两日。’我哪能绣完,夜里就去求奶娘,她一晚就给绣好。那时候天真得紧,还张着小嘴,一脸惊讶地看着道破事实的祖母,‘顺娘,这帕子是你奶娘绣的吧?’心里讷闷,祖母怎么变神仙了,她是如何知道的。却不知道,自己是个初学的,绣出的东西是一团乱线,奶娘绣活好,露馅了。
  再到后
  来,有了经验,便让丫头杜鹃帮我绣,然后拿着杜鹃给绣的东西去交差。我自儿个躲在窗下看杂书,一听到外头的脚步声,立马藏了杂书,装模作样的拿着绣活,还得了祖母夸赞‘我孙女的绣活终于能见人了。’却不晓得,至今那女红也见不得人……”
  周良娣笑出声来,凿着她的胳膊道:“你小时候定是玉雪可人,招人喜爱。”
  慕容恒道:“我怎未听你说这些?”
  温彩道:“我小时候的趣事可多了,有时候想起来也有趣得紧。我干过一些出格事,穿着杜鹃的衣裳出去找乡下孩子玩,跟着他们去偷半山坡上一户人家的杏子。那人家一到端午前后,除了个老妪在家,其他人都下地插薯蓣,我们想吃那又甜又酸的杏子,偏那人家要摘了杏子去卖钱。我便教唆着几个孩子,让两个孩子假装打架,引得老妪去劝解,我则与另两个孩子去摘人家的杏子。
  偏我第一次上树,爬上树却下不来。
  那老妪要回来,另两个孩子撇下我兜着杏子跑了,急得我在那树上哇哇大哭。
  这一哭,老妪反倒急了,定睛一看,把我给认出来了,原来这老妪竟是我舅母的亲娘叶姥姥,好心把我抱下来,又摘了一篮子杏子给我带回家。
  回到家里,还不敢说实话,偷偷把一篮子杏子藏在屋子里,只我与杜鹃两个吃。次日醒来,牙酸得难受,看着碗直发呆,祖母问‘你把杏子吃多了。’想着祖母和神仙差不多,老老实实说了杏子的事。等着挨祖母骂,没想祖母微微一笑‘顺娘知错了,祖母不骂你,下次想吃甚,你告诉祖母。’
  自那以后,叶家每到杏子熟时,就摘一篮子送来,直说我爱吃。
  我娘见我爱吃鲜果,便寻了杏树苗种在祖宅的院子里,我就天天去瞧,等着什么时候长果子给我吃。然后就问娘亲,‘苹果树上结梨多好。’又说‘如果一颗树结几种果,是不是就什么都有了。’想着就这样折腾了。
  温彩继续道:“折腾来,折腾去,还真成了,我家祖宅的桃树上能结杏儿、李儿,还被我祖母取了个吉祥名儿,叫‘三样开泰’。”
  慕容恒一脸诧色,“你这几种颜色的花种一处,就是这样来的?”
  温彩凝重道:“我小时候就爱鲜果儿,母亲和祖母又疼我,由着我折腾,我天天盯着树苗,想着一个树枝上的芽苞就能长面一条枝桠,然后枝桠上开花结果。如果我把杏儿的枝桠移到桃树上,这样桃树就能结杏儿。”
  慕容恪更是瞪大眼睛,他实在不明白,小时候的温彩到底在想什么,这样折腾着居然成了,就像她把苞米当花养,就养成一样,同样让他意外。
  周良娣问道:“你现在还能让桃树上结出杏儿、李儿来?”
  温彩答道:“这叫嫁接,就是把杏儿的芽苞接长到桃树上,一旦接活就能结出来。不过,最好还是桃树嫁接桃树的,杏接杏的,这种叫嫁接改良,用能结出大桃芽苞的桃树接到山桃、毛桃上,过上两年就能长得大桃来。”
  她是穿越女,好不?且她穿越前的幼年生活有些相近,但那是她小时候嘴馋,特意与人学了嫁接,就为了让自家的桃树、杏树长出更好吃的果子,好满足她的口福。
  她得给自己现在手握的本事一个更好的解释,与其将来被人挖掘倒不如自己讲出来的好。
  慕容恪心里想着:温彩一生得上天眷顾,工部农局官员种不出的苞米,她会。看来,这就是祥瑞之人,连她小时候折腾的东西也与常人不同,她想了,还做了,更重要的是她成功了。
  “我九岁那年,叶舅母听说我家的桃树、杏树长得好,便让我帮忙嫁接她家的果树。
  “也成功了?”
  “他家的果树在西山县都是出名的,我家三样开泰种在祖宅,树儿小,结的果儿少。可他家的结得多,两棵树当旁人家好几棵,许多人都知道他家的树子很特别,每年春天的时候,前去赏花的人就不少。”
  周良娣面露羡慕:“娘家替我备了嫁妆,我有三个良田庄子,有一个就专养瓜果菜蔬的,妹妹手里想来有会侍弄果树的,回头借我两个,教教他们。”
  温彩能让陪嫁庄子上的庄头大肆种苞米,可见她教会庄头,这让一颗果结三种果儿的神技,定也教会了庄头。“姐姐不如挑两个年轻机灵又肯学的去我庄子上学,这样更好,不仅能学会侍弄果树,便是种植菜蔬,种苞米、土豆、木棉这些都能学会。”
  文秀娘微怔,若是旁人必不会如此,可温彩向朝廷献出万余斤苞米种子,还献出了种植技术,她说的话就不是戏言。“雍王妃,这真是太好了。”
  周良娣道:“那我在这儿谢谢妹妹。”
  “不用谢,你多挑几人也使得,只一个要求,去了我的陪嫁庄子,就必须待足两年,因为两年才能真正学会这所有的种植技术。”
  温彩与周良娣抽缘,既然周良娣也此意,她便顺水释放善意。
  周良娣道:“这是自然,回头便让我的陪嫁
  丫头去一趟乡下庄子,挑了人就送到妹妹府上去。”
  “现在去也好,到了侍弄木棉、苞米的时候,正可以学习。到了冬天,还可以学种蔬菜、嫁接果树的技术,一年四季的学习都不耽误。”
  慕容恒急切地道:“八月我们要启程去肃州,你记得从陪嫁庄子上挑几个会侍弄的人随我们同去。”
  “我记住了,就挑年轻机灵又肯吃苦的去肃州,到时候可以带着肃州百姓种土豆、苞米。”
  慕容恪的心情原本很好,这会子突听雍王夫妇提到去封地的事,心头不免有些落漠,慕容恒在,对他多有帮助,就说这次顾谦的事,要不是慕容恒点破,慕容恪还云里雾里看不透。皇后便说在这些事上,慕容恪不如慕容恒。
  用罢了午宴,几人聚在一处闲聊,慕容恒也说了他小时候的二三趣闻,之后是慕容恪讲,再是周良娣说自己的事儿。
  原是同龄人,聊得宾主尽欢,连大殿上也时时传出一阵朗朗笑声。
  太子妃被禁足思过,此刻听了陪嫁侍女的禀报,气得牙痒:“本妃瞧着温氏就是故意的,以前我打理太子后宅时,三邀五请都借故不来,如今她掌太子宫才多久,便上赶着来作客。”
  一边的嬷嬷道:“太子妃,雍王妃有孕在身,被雍王殿下拘在府里养胎,并非刻意拒你。”
  太子妃还是不满,现在不养胎了,上门作客来了,分明就是近周良娣远她,她们皆是从江南来的,说起来她认识温彩还久些。现在,贺兰绝被流放岭南琼州,贺兰夫人与几个兄弟虽还在京城,家里的日子却是一落千丈,无人问津。
  未时三刻,慕容恒告辞回府。
  他扶着温彩上了家轿,自己则跃上了马背。
  慕容恪温柔地瞧着周良娣:“今儿你很高兴?”
  “温妹妹性子活泼,又为人坦率正直,与我颇是投缘,无论我谈诗词还是说歌赋,她也有独到的见解,便说到琴棋上头,她也是懂的,她虽不是样样精通,也算样样知晓。而我不懂的,却是她擅长的,如这花木上头,我就不如她。”
  慕容恪道:“你不必刻意要求自己样样俱全。”
  “阿恪,但对百姓而言最重要的便是穿衣吃饭,木棉能取暖,苞米和土豆又能裹腹,这比旁的都重要。妾身想替你解忧,就算我不能学会这些技术,但我想了解。”
  “兰儿,为难你了。”慕容恪将她拥入怀中,闻嗅着她秀发里醉人的馨香,“你若喜欢与雍王妃说话,便常邀她来太子宫作客,我想看你经常笑着。”
  可惜,慕容恒夫妇八月就要离京去肃州,这也是皇帝恩准的。
  *
  数日后,温彩邀太子与周良娣来雍王府作客。
  菜式是由麻嬷嬷亲自预备的,清一色全都是新鲜菜式。
  正要开席,只见三顺儿进来禀道:“雍王殿下,雍王妃,七公主与十公主来访!”
  慕容恪笑道:“昨儿在御花园碰到了七皇妹,我说今儿要来雍王府作客,定是她记在心上了,这……就过来了。”
  温彩道:“快请!”
  七公主大声道:“彩彩,你太不够意思了,宴请三哥和周皇嫂,却不叫我们。近来宫中烦透了,也让我们出来沾沾祥瑞。你说你,小时候那么多趣事,怎么也不讲给我们听呢,你玩着玩着桃树上杏儿、李儿,比工部那些吃闲饭的农局官员都厉害。”
  慕容恪轻斥道:“又胡说,以前的农局官员是弱些,现在的可还不错,将苞米、木棉都种得极好。”
  七公主那话原是随意,万一传到工部农局官员耳里,岂不闹出误会。便是皇帝现在也时常夸赞工部,说他们干得不错。皇帝认可的,身为皇子公主就得认可。
  七公主莞尔一笑,带着几分歉意:“我就是随意一说。”
  十公主笑嘻嘻地道:“我嘴儿馋了,就想到四皇兄府上解解馋,七皇姐一邀我,我就来了。”
  温彩道:“快入席,今儿做的都是新菜式,是我院里的小厨房做的。”
  七公主大咧咧地一看宴桌,心下喜道:“我就爱喝果子饮,彩彩也太小气,多上几壶来。”
  几人齐聚桌上,彼此各有心事。
  七公主看似吃得尽兴,嘴唇微动,却只是假咳。
  十公主搁下碗筷,“四皇嫂,七皇姐要大婚了,吉日定在八月初六。她听说你陪嫁庄子上的事后,想……想和你讨两个会侍弄果树、蔬菜又庄稼的人去,她可以出高价买。”
  温彩望向七公主。
  卫州那地方不算富庶,却也不是偏僻穷壤之地。
  温彩勾唇笑道:“我庄子真正会侍弄庄嫁的是农技书院的先生和山长,他们原就是自由身……”
  七公主的脸微微一白。
  温彩又道:“你别着急。”她顿了一下,“柳树镇有几个此技术学得好的后生,我可以引荐给你,你挑上两个带去卫州,只是这都是柳树
  镇的百姓,你可许他们,教会你陪嫁庄子上的人后就允他们回家。”
  七公主俏皮地道:“我不管,既然开口了,你就得给我两个人,是你陪嫁庄子上的也好,还是旁的什么也好,我只管同你要人。”
  这定是太子在皇后面前说了什么,否则七公主怎会突然提到这事,许是上回在太子宫闲话,太子联想到七公主要大婚的事,想把这儿也当成七公主陪嫁的一部分,毕竟这是一整套的种植技术,是不亚于金银的无价之宝。
  温彩轻叹一声,“我庄子上有一家五口的陪房,妻子擅长养鸡鸭,父子皆是这方面的能手。”
  “能手?”几人异口同声。
  “能手,是一种称呼,如同读书学识上的进士,是侍弄庄嫁、果树方面的能人之中的能人,称为能手。原本这五口之家的陪房是我替十皇妹预备的,既然你要,我先给你。”
  十公主一脸羞红,反正我与七皇姐好,讨去就讨去吧。
  她上有母妃怜惜,又有兄嫂疼爱,尤其是嫂嫂,她是又喜又疼,便是秦荣妃对温彩也颇是满意。知温彩有孕,从宫里挑了一个会服侍孕妇的嬷嬷来做厨娘,每日变着花样地给温彩弄好吃的。
  温彩道:“你若要,就他们一家五口,我只一个要求,你带了他们去卫州,便要善待他们,不能拿他们如普通陪房下人使唤。”
  七公主跳了起来,喜道:“我就知道彩彩最好了。”
  温彩摆了摆手,“我花了五年才教出这么一家子最好的陪房,便宜你了,真是心痛啊!”
  几个自然知道这样的人才现在朝廷的重要性,这是花钱也请不到的,何况人家还直接就送了。
  一家五口不是能手就是能人,这可是在种植方面的进士或举人,这样的人才最是难得。
  慕容恒大声道:“七皇妹,这就算是我与你四皇嫂送你的大婚贺礼。”
  “是!是,你们这贺礼我最喜欢了,谢过四皇兄,谢过四皇嫂。”
  几人大笑起来。
  温彩道:“你订个时间,把他们一家五口接过去。”
  “待我与建华商议之后就来接人。”
  此话一出,早前温彩猜是太子提的,现在看来,许是卫国公府的意思,而提议的人是孙建华,定是猜到温彩手里有这方面的人才,故而使了七公主来讨。再看七公主那如释重负的样子,温彩立马明白,这是孙建华交给七公主的任务。
  孙建华定是与七公主分析此事对卫州的重要,若是抢占先机,就能在朝廷推广苞米和木棉、土豆时大赚一笔,同时又能施惠卫州百姓,赢得卫州百姓的敬重与好感。
  用罢了午宴,几人又畅聊了一阵,未时一过各自散去。
  七公主却不愿回宫,说要去卫国公别苑,不用问也知道她是去见孙建华。
  十公主反倒不急,说要再待会儿。
  温彩问十公主道:“你们出宫后,华华见过孙建华?”
  十公主有些错愕,答道:“是孙公子捎了信给七皇姐,说是有事与她商量。”
  慕容恒道:“瞧来与你讨人的主意原是孙建华提的。”他扬了扬头,“你还真是大方,此等人才,说送就送。”
  这是孙建华的意思,亦是卫国公的意思。
  温彩微微凝眉,怕是孙建华也没有七公主想的那么喜欢七公主。孙家同意他迎娶公主为妻,许用意多多,一是想再袭几代爵位;二便是代着七公主在皇家的宠爱,与卫州与孙家讨些利益。
  孙家已经袭了五代的爵位,现在再袭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从大燕开国以来,就连当年的八位大功臣也只袭了五代爵位,可没有世代袭爵之理。
  “我原是替十皇妹预备的,这不看着十皇妹帮忙说话也没多说。”温彩摆了摆手,压低嗓门道:“你放心,我手里的陪房多得很,这只是一家,还有好几家呢,十皇妹大婚的时候,这样的人也会有的,能手、人才只会更全更好。”
  如此好的陪房,就连慕容恒都有些舍不得给七公主。
  就算七公主、太子与他们兄妹交好,可到底还隔了一层肚皮,他自是希望留给十公主,怎耐十公主带着七公主来,而温彩已经应了,慕容恒不好再说,只觉得自己这个妹妹着实有些缺心眼。
  十公主垂着头,满脸通红,含羞带娇地偷窥着慕容恒夫妇。
  慕容恒问道:“安阳,你且说说,有喜欢的人么?”
  十公主还未及笄,此刻被慕容恒一问,连连摇头:“母妃说我还小,说我也要和七公主一样,待大些再提。”
  “我到底不放心,我与你皇嫂要去肃州,再回京城也不知何年何月,若是你寻个不中意的驸马……”慕容恒轻叹一声,“改日我入宫与母妃商量商量,你的婚事若能订下来也好,便是晚几年成亲也没关系。”
  “你着急作甚,与其先订,倒不如与父皇、母妃说好,请他们答应将来给安
  阳寻个喜欢的人做驸马。缘分之事,急不来,顺其自然方是最好,十公主性子柔弱,得挑个行事沉稳,有担当,又能疼她、护她的人才好。”
  十公主将头埋得更低,嘴里嚅嚅地道:“我都听母妃和皇兄的。”
  皇后早前几次想插手慕容恒后宅之事,要往雍王府塞女人。慕容恒与温彩私下商量时,慕容恒曾担忧地道“皇后想用顾雍联姻的方式来控制我,掌控雍王府。明着是联姻,怕是监视、掌握我一举一动的意思更多些。”因为皇帝的话,再因太子妃插手一事,将这事给搅合了。
  但以皇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怕是又要从另一方面下手。慕容恒担心皇后打十公主的主意,他不希望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十公主一生的幸福换来。
  在离开京城前,慕容恒想把十公主的婚事给订下来。
  至少这样,皇后不会因一段政治联姻胁迫十公主。
  “他们的话你要听,但也得你自己喜欢的人做驸马。”温彩拉着她的手,道:“近来,你跟着教\引嬷嬷又学什么了?”
  “看账簿,待人接物,还有主持中馈、礼上往来……母妃说,这些也是要学的,我女红好,再学这些就齐全了。皇后娘娘说,我比七皇姐学得好,七皇姐一看账簿就说眼花头昏,八月初六她就要大婚,急得皇后娘娘直训她,说她不用心。七皇姐说她不用学会这些,让皇后娘娘给她挑会这些的宫人作陪嫁。”
  七公主不用学,是因孙建华对这些事早已熟络,孙建华是卫国公的嫡长孙,家中长辈自小对他抱有厚望,除了读书,在为人处事上卫国公父子也是用心教导。这样的孙建华,除了处事圆滑得体外,便是对家中庶务也多有接触。
  温彩猜对了此事,七公主曾与孙建华抱怨皇后逼她学这些的事,孙建华道“华华不想学就不学了,我自小便学过,精通此道。”七公主一定这话,更有理由不学了,她担心孙建华擅长主持中馈、礼上往事等庶务被人笑话,不愿与人说,便是对温彩也不提一字,毕竟孙建华会的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个内宅妇人应该会的。
  孙建华让七公主来讨种植人才,可见就是个胸有成竹的。
  即便是公主,这该学的也要学,与京城的贵女差不了多少。
  七公主性子活泼,哪里是个能静下心的,但孙建华安静,这样一静一动的两人倒也是绝妙的互补。
  十公主在雍王府待到黄昏天气转凉,方才乘辇回宫。
  没两日,七公主就派了虹锦宫的大宫娥来接种植能手一家五口。
  温彩让沙虫儿领了她去乡下庄子接手,又把他们一家五口的卖身契交给了虹锦宫的大宫娥,特意交代了沙虫儿说的话,又叮嘱了虹锦宫的大宫娥一番。
  这件事,原是温彩与七公主私下谈成的,不知怎的就传了出去,七月二十时,景阳公主又登门讨人,开口就出高价,二千两银子买一个种植能手。
  温彩笑道:“我哪有这么多人,我只得两个陪房在这块擅长些,原是预备分一家给十皇妹的,这不,华华来讨,就先给他了。我正愁着十皇妹出阁时如何是好呢,你倒先来了。”
  景阳公主面露不悦,“我与你是比不得你与小七的交情,你给了她五个人,听说一家五口,婆子会养鸡鸭,丈夫会侍弄庄嫁,什么嫁接果树,让桃树结杏儿、李儿,还会种瓜果,更会种苞米、木棉,这两个儿子,大的十八,也是个厉害的,老子会的他都会。这小儿子又最是个会养鱼的。那个小丫头,虽只十三岁,却把她老娘的本事学了个七八成……”
  景阳公主一听说这么了得的人物,她也想要。
  这也不是她要的,是二驸马要的。
  二驸马想讨了这样的送回老家,他劳心劳力地在榻上侍候了景阳两日,求的就是这事。
  景阳公主瞧他不易,想着要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也想借着朝廷在推广苞米、木棉之机大赚一笔,当即便应了。
  温彩道:“我手头真没这样的人,要不这样,我与你写一封信给农技书院的山长,让他帮你介绍两个能人。”
  温彩就两个这样的陪房,总不能这一个也给她。
  景阳无奈轻叹,只得应了。
  温彩写了信,景阳公主拿着信离去。
  后来,听说二驸马拿了信去见了农技书院的山长,还真请到了两个后生,由山长出面,当天就签了聘用契书,两人帮二驸马五年,五年内他们帮二驸马家里教出至少六个这方面的能手,五年后他们可离开。
  京城各家都知道,农技书院的山长早前是温彩的庄头,请到了能人不说,还能额外得到一些种子。消息传出后,又有人走了门道来求温彩帮忙,就连董氏也赶风儿似地请了两个去。
  柳树镇的百姓见这些有技艺的后生如此吃香,被京城权贵各家竞相聘请,陆续把自家的孩子送进农技书院,便是南河、北坡、西山等地也有后生去书院试读,经师傅判定为有资质,就会留在畅园学习,每届学子学期为三年
  ,三年内跟着各自的师傅去田间地头学习,不收束脩,管吃住,没有月钱,每天得干农活等,对于乡下种庄稼的后生来说,这些对他们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