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269节
  第236章
  元归走了, 苏青玉可没闲着。
  苏家屯如今大框架搞起来了,得开始招人了。把这些细枝末节补充起来,才好搞发展。
  这些岗位制定出来之后, 她就立马去公社找何书记了, 得去县里挖人去。
  人才难得, 现在小红旗急需人。
  那些中专大学的她现在也不强求了,高中毕业生总行吧, 县里可有个高中呢,每年都有一批高考落榜的学生。
  苏青玉就打这些高中生的主意了。另外初中生也能招有些过来当普工。
  反正培养一下也不是不行。
  何书记现在可把公社的希望都放在苏家屯和小红旗了,几乎是有求必应, 听到有人才需求,立马就领着苏青玉去县里找孙书记要人了。
  孙书记也知道小红旗的事儿了, 他也属于改革派,所以也希望小红旗这次能干出名堂来。
  看到苏青玉过来, 他还特意将其他会议延迟了,专门和苏青玉谈话。
  “小苏啊,你觉得元华这次给你们搞的这个, 是真的比之前要好?”
  苏青玉笑道,“之前我们那是小厂管理模式,管理起来确实吃力,现在有他们帮忙, 不止能够减掉不必要的职位, 还能够增加一些有用的岗位。目前看着是好的,现在就等着工人到岗之后,再看实际运用的效果。”
  “那就好啊。我还等着看效果呢。对了, 要是请他们, 收费贵吗?”
  苏青玉笑道, “我们说好的是看效果给价钱,只要钱花的值得,再贵咱也赚了。”
  “那还真是,”孙书记哈哈笑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苏青玉道,“书记,咱这也不止是花钱的问题了,还想找您要一些人,咱们那边人才供应不足。”
  她将想从县里招人的想法和孙书记说了。
  孙书记有些为难。
  因为工人都想留在城里,谁想去农村工作呢。
  就算是大单位,那不也是农村吗?
  苏青玉也理解,这会儿农村和城里分的比未来要清楚。
  农村人都很少进城的。
  而城里人更不喜欢在农村生活。
  “书记,我们工资开的绝对是比县里高的,而且我们在建单人宿舍,后面去了住宿环境肯定不差。食堂也在扩大种,未来我们还要建卫生所,建百货商店。”
  孙书记诧异道,“你们建这么多东西?”
  “人多了,需求有了,自然也要准备了。实际上我们粮油厂已经有一个窗口专门卖东西了,但是还是不够。等人员到齐之后,其他肯定要建设起来的。”
  孙书记觉得这么一搞,苏家屯这还是农村吗?
  苏青玉笑道,“我们那边托儿所,小学初中都有,如果拖家带口的过去,也是能过日子的。我们到时候还会弄厂车,每天往返县城。”
  “你们这搞起来,花费可不少啊。”
  苏青玉无奈道,“这也是为了吸引人才。”
  孙书记建议道,“我可以在县里郊区为你们划一片地区,让你们建厂,这样一来就好办了。厂子还是属于你们苏家屯的。性质不变。”
  苏青玉笑着摇头,“书记,说实话,现在小红旗规模扩大之后,确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但是当初建小红旗的初衷就是为了苏家屯。不能小红旗建起来了,反而抛弃苏家屯。这样对不起乡亲。”
  孙书记闻言点头,心里有些愧疚。自己确实只考虑了厂子的发展,没考虑到其他的。
  他道,“行,我先把你这些条件和各个学校提了,建议他们积极参与小红旗建设。”
  苏青玉早就写好招工启事了,直接拿给孙书记看。
  孙书记这一看,吓一跳,这上面比较详细,比苏青玉刚说的条件还要好。
  单位提供宿舍,而且还有厂车每天往返城区接送,关键是包吃两餐!而且还承诺没隔一天吃一次荤菜!
  光是这一点,都让孙书记咽口水了。
  他在县里食堂都也一个星期吃一次荤菜呢。
  除此之外,如果不在公司吃住,另外发放生活补贴,要在苏家屯建房,有建房补贴,补贴款和苏家屯本地人一样标准。
  高中以上专学历每个月还有至少两块钱的学历补贴。
  不提其他年节发放的福利,就光这些,就把他们这县里其他单位都比下去了。
  “这,这条件也太……其实也没必要,虽然有些人不愿意去农村,可是好些人也在家里闲着,有份工作也不是离得多远,他们也是愿意去的。”
  苏青玉无奈道,“这也是为了吸引人才,人才难得啊。”高薪酬高标准,才能高发展。
  “你们小红旗可真是舍得下血本。”
  孙书记道。
  公社何书记对此表示认同,他路上听到这条件的时候,差点就忍不住问苏青玉,小红旗招工有没有年龄限制,他这年龄能不能行。
  有县里一把手帮助宣传,小红旗的招工启事出现在了县里各个街道的宣传栏,街道办事处都挨家挨户的去宣传,高中中专院校也都知道了,只是这会儿学生放暑假了,没能去宣传。
  不过光是街道办事处的宣传,就已经把整个县城包了。
  县里高中生还是比较多的,一些人进了单位,一些人下乡,现在好些人也回来了,在家里无所事事,考不上大学,又没工作,都愁着呢。
  知道小红旗这条件之后,都心动了。
  就是纠结这地理位置。
  有孩子母亲可惜道,“这么好的单位,咋就没在县城呢。”
  办事处的办事员笑道,“要是在县城,就没这么好的福利了。人家就是为了吸引人才。”
  旁边邻居道,“条件这么好,每天有车往返,倒是也没啥差别了。还能有生活补贴呢。”
  这条件可真让人心动。
  办事员急着去其他地方宣传,就道,“要去赶紧报名,还不一定能选上呢,考虑那么多干啥?”
  听办事员一说,其他人才醒悟过来,对啊,这还不一定能选上呢,赶紧先去把名给报了。
  县里宣传的时候,苏青玉也在苏家屯准备招工考试的事儿了。
  也不用她亲自干,一声令下,其他人都帮忙,连苏家屯学校的老师们也来帮忙了。
  这就是苏家屯走集体经济的好处,所有人劲儿都往一处使。人力物力一下子都能调动。
  苏家屯的社员们知道这都是为了吸引外面的人才来建设小红旗,可都盼着多来一点。
  他们还挺后悔,当初那些知青们在乡下待了那么多年,啥条件都没要求的,结果他们啥也不懂,就让人家种了好几年的地,白白浪费了人才。现在想要这些知识分子来农村,都得开这么高的条件。
  不过这些招工条件倒是也让苏家屯社员才一次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有本事有文化进了场子,包吃包住,还拿工资,这辈子都不愁了。
  回家各个都压着自家孩子老老实实学。
  要不是苏家屯实在没人了,青玉书记也不至于从外面找人了。
  和苏青玉预想的一样,好的条件换来的就是许多人踊跃报名。
  县里把名单送到苏家屯了,苏家屯招工需求是八十人,结果这次招工光是报名就有三百多人了。
  初中生居多,高中生也有。中专毕业生极少。这还是中专院校专门分配的,要不然这些中专生一出来就分配单位了,也没机会参与她的招工。
  这还是光是县城的,其他公社里也有小红旗招工启事。
  陆续的又送了一批名单,人数不多,加起来也就六十多人。
  参与招工考试人数多,好在苏家屯有学校,教室都是空着的。桌椅都是现成的。
  学校老师们都帮着主持这次招工考试。
  等考试这天,苏家屯是最热闹的时候了。一卡车一卡车的从县城拉人过来。
  苏家屯的老老少少们都来看热闹。
  年轻知识分子不稀奇了,可这么多人来苏家屯,就特别热闹了。对这些外来的人,苏家屯的乡亲们也不和以前那样排斥,反而很欢迎。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人是来建设小红旗的,小红旗发展的好了,他们以后才能长久拿钱。书记也说了,以后土地承包金也会随着小红旗的发展增长。所以一个个满脸笑容,笑的十分热情。
  这些年轻人也都打量着苏家屯的环境,倒是比他们想象中的农村要好得多。房子整整齐齐的排列,还都是青砖瓦房。
  还带着小院,一看就宽敞。
  队里路也齐整,没什么杂草。
  看着倒是没有那么不能接受。
  其中还有一些曾经下乡过一段时间,最近回来的知青,看着这苏家屯,心里顿时想着自己当初运气不好,没分到苏家屯。要不然也不会急着回城了。
  至于其他公社过来的知识分子们感触就更深了,同样是农村,自己的队里和苏家屯这比起来,简直不能比啊。
  差距也特大了。
  苏家屯的年轻人们则自发的来帮忙接待这些人,带他们去学校,给他们指路。
  作为如今分了地,明天能开始拿分红的苏家屯人,在这些城里人面前,他们也显得特别自信。
  小姑娘们一个个中气十足的给他们指路。
  “你们也是苏家屯的工人吗?”有人问指路的小姑娘。
  “不是,我还是学生呢,过来搭把手。”小姑娘笑着道。
  “念高中?”
  “还在念小学。”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笑着道。
  问话的应聘者顿时有些尴尬。
  苏家屯的女孩子倒是开朗,“我们学校专门开了这种特殊班,都是我这么大的孩子,还有比我更大的都在念书呢。”
  作为女孩子,她们念书机会比男孩子还少。男孩子好歹念了小学,她们为了照顾家里,连小学都没念。队里的招工考试每次都没资格参加。因为大字不识几个,连进修班都念不来。现在队里给女孩子们分土地发分红了,她们有底气了,都要求念书,家里人也不担心她们大了嫁不出去了,也由着她们去。花几年时间学好了没没准以后当工人呢。
  旁边一个应聘的女孩子问道,“你们这不是说亲都早吗?现在念书来得及?”
  “那是以前,现在不着急了。”苏家屯的女孩子笑道,“咱分了地,地承包给厂里了,以后每年都能收钱,咱有钱,不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