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 > 林浩的电影时代 > 第426章 结局
  《迷雾》其实是个内容极丰富的故事。
  它以一个雾气围城作为一颗开始,中间其实支撑故事发展的就是那个狂热信徒,到后来揭示了邪教发展传播的模式,也揭示了人们在这样情况下的真实人性。
  夹杂在其中的,还有各种表达...
  但说到底,它大部分地方还是带着那种英雄主义的电影——因为里面有那么一个典型的男主角。他在面对把《旧约》引申到现实之中的疯狂信徒,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对家人朋友。他第一个冲上去对抗,始终保持理智,还愿意为朋友家人做奉献。
  可以说,男主角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电影主角。
  这很正常:
  因为对的上米国式的胃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设定。
  问题出在结尾。
  这部电影原片中,最后结尾却来了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那就是男主角英勇正义,一路上所向披靡且带着他的信民们冲出黑暗,走了出去。
  他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但...
  古希腊神话里,最为沉重的,难以突破的就是宿命。原版电影最后,男主这边在绝望中,所有存活的队友的选择了自杀。而等到男主的时候,没有子弹了,他在悲伤之后出了车门才发现军队到来了。
  之前跑出去的母亲也获救了。
  努力拯救一切的男主,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拯救,他的一切无济于事而最终讽刺地败给了宿命。
  ...
  “这就很让人不爽就对了。”林浩当时就撇撇嘴,道:“要一个风格,就一个风格到底。”也就是别前面都是《大闹天竺》,后面接了个《梅兰芳》。
  你是英式、美式、冰美式,英雄、懦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观众能看到结尾其实都算是喜欢前面的风格,到最后你突然来一个艺术的升华...
  可以,但不能过。
  看得出,弗兰克是想做希腊式的悲剧的,但又犹豫着市场会不会不买单。
  这就让最后的东西吧,有点蛋疼。
  还有那么一些草率。
  所以林浩的加入,某种方面来讲也算是破局:因为黄种人男主角的缺失,观众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让这一切可以有一个不同的改变。
  拍摄现场,为了配合做后期,其实车内和车外是分开拍的:车内实景拍摄,车外的远景都是在那边后期的棚内,用特效拍的。
  《迷雾》的团队还算给力,就算因为纳森的事情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并没有真的增加拍摄时间。
  “准备,3,2,1,action!”
  越野车内,所有人都满脸震惊和惶恐地,看着那只巨兽模样的东西走远。它大概有几十米高,浑身长满了触手,没有看见它的脸,但每走一步车就被震起来一步,这样的恐惧让所有人都仿佛目睹世界末日来临。
  “我们尽力了,没有人能否认...”
  丹米勒无神地看着窗外。
  “对...的确如此。”
  旁边的艾琳也整个人仿佛神魂出窍,喘着气。如此绝望的恐惧,远处传来的嚎叫,似乎世界全都陷入了迷雾中。
  阿曼达看向大卫,大卫转头看向丹米勒,再转头看向艾琳再回到阿曼达。被看到的几人,似乎都传递了一个共识,所以阿曼达此时已经泪水盈眶。
  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林浩低下头,再抬起头来,脸上已经是另一番神色。
  “cut!赶紧!”
  ...
  这一幕呢,因为是男主做出决定的适合。所以为了强调黄种人的特点,导演决定把本身皮肤挺白的林浩,化得黄一点。因此补妆之后,男主角抬起来,细心地观众就会发现他脸黄了些...
  这算是导演的暗示就对了:
  这个如此关键的时刻,他将回归本身最底层的文化逻辑,做出和白人不一样的决定。
  “action!”
  男主抬起头,阿曼达帮着抬起了男主的手,手上是一把手枪。
  一,二,三,四...
  四发子弹,五个人,这一段导演表现得更隐晦,但车内的气氛依旧难以言表——只有比利仍在沉睡,但所有人都似乎做好了抉择。
  “咔哒!”清脆的声音在车内响起。
  声音不大,是那种两个部件之间碰撞,然后弹开,发出的声音。
  是林浩。
  他头发蓬乱,眼神里带着某种情绪,手里的枪却直接塞到了阿曼达手里。男人似乎要说些什么,嘴角的肌肉都在微微地颤抖着,却又带着几分扭曲。
  却又戛然而止,像是被捏住喉咙一样,最后只是化作粗重的喘气。
  镜头里,这一段大家都没有台词。
  但如此血淋淋的剧情,就好像新鲜的一盘油脂就这么被丢在了火中。寂静地燃烧着,无声地爆裂着,充盈其间。
  “咔哒!”
  声音又一次响起,原来是林浩又解开了阿曼达的安全带,将熟睡中的比利抱了起来。
  这个过程中,比利没有醒。
  谁都不愿意让他醒,这现实的一切来得如此猛烈而残酷,似乎只有趴在父亲胸口的时候才能被隔开——男人从车上走下来,他的脸上泥泞不堪,衣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但眼神里是一往无前的坚定。
  还有鼓足勇气。
  哪怕前方是山岳,是火海,是深渊与暗礁...
  “嘭!嘭!嘭!”
  车里陆续传来三声枪响,每一声都让他的身子都挺得更直。然后男人转身上了车,拿下了那把手枪,枪里只有一发子弹。
  从下到上的拍摄角度,看得到他的眼里从激烈到平淡,再到坚定。
  依旧没有多说什么。
  男人只是抱紧了孩子,然后大步离开了。
  ...
  最后的结尾,其实变成了两类人的两种选择。弗兰克之所以同意这么改,也是觉得对比效果也达到了,后面看到援兵到来的讽刺效果,也可以达到。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故事里是个黄种人男主,他觉得这样就是理所当然得结局。
  但拍完最后这一段,弗兰克忽然犹豫了。
  远处,林浩正在和艾玛笑闹,这个纳森的替身女孩一直待在剧组也是帮了大忙。现在,应该是说些感谢的话的时候,可是...
  “怎么了?”
  安娜拿着本子过来,笑道:“电影拍完了,你应该高兴才是。”
  可弗兰克就是犹豫。
  他忘不了刚才那个眼神,林浩站在迷雾里,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拿着带血的枪,幻想着他整个人在若有似无的怪兽吼叫中大步走开,弗兰克就爱死了这个瞬间。
  他想把这一幕拿来做海报。
  他想大声夸奖,这一幕非常闪耀。
  他甚至想的是,影片就停留在这一刻。
  整个电影的逻辑一下子就变成了:命运无常——我反抗命运——以为成功了结果失败了,别人都放弃——虽然命运无常,虽然我失败,但我还是要继续反抗下去...
  而如果加上结尾的军队来临呢?
  就又回到了电影的原来角度——讽刺面对未知,所有的做法都只是赌博而已,人类的判断无济于事。男主做出了英雄的回击,本应该在结尾被大加称赞,结果军队来了。
  一下子回到现实。
  男主的个人英雄主义变得有那么些可笑且无所谓了,因为他多么艰难挣扎的决定,最后都是不会影响多数的一切。他前面看似极为难得的勇气,似乎都不值一提。
  ...
  “呼...”
  弗兰克停止住自己疯狂地思绪,他还没有想好究竟是做怎么样的处理。到底是顺应着来一场男主未知的浪漫英雄主义之旅;还是讽刺一下所谓的英雄主义,强化一下人类挣扎的无力呢...
  不知道,说不好,
  还要再想再商量,虽然他偏向于后者。
  电影的完整表达,当然不是突出英雄主义了。弗兰克想的就是,最后不要落于俗套,而是贯彻一下整部电影的无力感——只不过林浩那一段太有戏了,他现在有些头晕。
  而且,他也的确因为商业的事情困扰。
  这有点类似于《我是传奇》里的双结局之选,是每个导演与制片之间的博弈。他看了一眼安娜,摇了摇头还是站了起来:
  “谢谢,谢谢大家这两个多月的努力,你们都很棒!所以我宣布,电影《迷雾》的拍摄,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