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武侠 > 假如古董会说话 > 第97节
  除此之外,清宫的宫灯也从外面采买,花样繁多,让人琳琅满目。
  而乾隆年间,玻璃出现在紫禁城内,养心殿装上了玻璃窗,而玻璃材质也被用在宫灯上。
  靳木桐同时还找到了一段传说,据说当年嘉庆皇帝为了庆贺乾隆的九十岁寿辰,从全国各地聘请各种工匠制作各式宫灯,只是宫灯还没有做好,乾隆便驾崩了。
  工匠们没了活,有些返回故乡,而有一些则是留在了北京,在前门、天桥等地开设了一些灯笼铺,除了给宫廷做宫灯之外,也给老百姓做,于是便有一些老铺子流传下来。
  靳木桐和潘志承查到这些之后,跟木器组、丝织品组的领导开会研究,决定再度启用宫外采买的方式,从老店居盛斋采购一批宫灯的吊穗。
  由于宫灯一直是靳木桐和潘志承负责的,采购灯穗的事情也交给两人负责 ,陪同前往的还有丝织品组的一位同事。
  三人来到了北京做宫灯做了一百多年的居盛斋。
  这店铺位于大名鼎鼎的琉璃厂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从外观看上去,十分不起眼。
  据说这家店从嘉庆年间便开业,而当时的创始人世代都是做宫灯的,据说从明朝便开始传承,家族里历代也有不少人给清宫做宫灯,可谓是宫灯世家。
  来到店里,这家居盛斋比靳木桐想象中要低调很多,店内到处挂着各式各样的宫灯,店主本人便在这宫灯的海洋中抬起头,招呼刚来的客人。
  “哎,不好意思,我刚刚在忙着,招待不周啊。”
  靳木桐拿出手机,翻出了几张宫灯的照片。
  “老板,你这有没有这种宫灯的吊穗呢?”
  老板戴上了老花眼镜,仔细的翻看照片。
  “这些都是宫里的款式吧,你们是……故宫的?”老板抬头看向面前这个女孩。
  靳木桐一愣:“老板,你怎么知道我们从故宫来的?”
  老板笑了笑:“这也没什么,我们这家店别的啥都不错,只做宫灯,原先也是给宫里做的,给宫里的和给普通老百姓的款式有所不同,我自然就认得了。”
  靳木桐有些兴趣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看看我店里这种宫灯,这就是宫里的款式,但是去掉上面两层宝顶。这样等级有别,也就能卖给老百姓了,后来一代代的传下来,我们接手以后自然也就遵循这些款式的规律。”
  “原来是这样,那老板你给看看这吊穗吧。”
  老板仔细看过以后说道:“这吊穗我们这有,不过没有现货,得定做才行。”
  他说完,刚要把手机还给靳木桐,却看见了图片上的一个囍字。
  他拿近了伸出手指放大照片仔细看这个囍。
  “这个囍是在琉璃上雕刻出来再上色的,姑娘,如果我没认错的话,这应该是顺治年间的东西吧?”
  这下,同去的三人都诧异了。
  “老板,你怎么知道的呢?”
  第110章
  老板取下眼镜, 滑动手机屏幕,指着宫灯的四个龙头说道:
  “你们看这个宫灯的龙头, 这是我们居盛斋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刻法,直到如今,这个雕刻手法依旧再用,不过这个宫灯非常特殊,你们看这个宫灯的龙头,通常, 我们会在宫灯的立柱上雕刻穿云龙、戏水龙、行龙、降龙等等, 甚至双龙戏珠, 可这种上龙下凤的形式相当罕见,据我所知, 只有一例。”
  老板又将屏幕滑动到了琉璃囍字。
  “你们再看这琉璃雕刻的囍字, 这琉璃雕刻如今看来并不稀奇,可是宫灯的琉璃上刻字,而且还是刻的囍字, 就相当罕见了。这宫灯的形制看样子是用于皇帝大婚的坤宁宫的, 整个清朝只有四位皇帝在紫禁城中大婚,结合刚才那个龙凤呈祥的龙头,所以我推测是顺治年间做的宫灯。”
  靳木桐听完问道:“老师傅, 这宫灯难道还是你祖上做的么?”
  老板唇边含笑, 笑容里是低调的骄傲:“当然是了, 我那有一本传承几百年的老账本, 平时我从不拿出来示人, 不过看到这个宫灯的图片,我觉得可以给你们看看。”
  说完,老板转身去了仓库,捧出了一本厚厚的账本。
  “我家传下来的传家宝,除了这做宫灯的手艺,还有便是这本账本。这上面记录的都是我家历代为皇室制作的宫灯样式和做法。这是账本的影印本,原件我收藏在家里,我给你找找顺治年间的记录。”
  靳木桐和潘志承面面相觑,两人都没想到这个宫灯竟然还能找到当初制造它的工匠记录。
  “找到了,就是这里,顺治九年六月,上命内务府制作双喜琉璃宫灯,按大婚规制制作,用料上等,龙凤头,工期仅三天。因雕工繁复,且在琉璃上刺字,难度极大,内务府总管找到余等,余父子兄弟十余人,日夜不歇,赶工三天,遂完成。”
  老板的手抚摸着账本上的这段文字。
  “这种宫灯,平时制作工期至少也是两周,顺治帝下令三天就必须完成,内务府做不出来,这才找到我家族做的,上面写了,龙凤头双喜琉璃宫灯。不过奇怪的是,那年皇帝已经大婚完一年了,第二年他便废后,却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双喜宫灯,也挺匪夷所思的。”
  听完老板所讲,三人都感慨,没想到在故宫之外的宫灯铺,还能找到历史另一面的佐证。
  靳木桐则是心中还有另一重感慨。
  看来小菁的故事是真的,在顺治大婚之后,跟孟古青的确有过一段甜蜜时光,否则他不会在皇后提出想要宫灯的要求之后,命令内务府三天就给做出来。
  还很感慨的是皇帝的一句话,下面的太监工匠就得忙得觉都没得睡,三天三夜不停的赶工才能完成这个宫灯。
  更加感慨的是,宫灯的制作方法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如今还有传人,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老板,那这款宫灯的灯穗材料这上面有记载吗?”潘志承问道。
  老板看了看:“有的,不仅有灯穗记载,还有当初在这个宫灯上上漆的记载。不过,也就这个宫灯太过特殊,所以我有点印象,别的话,就算是我们店做的,或者是我祖上做的,毕竟款式那么多,我还真不一定能找到。”
  潘志承有些兴奋:“这可真是太好了,咱们修复最重要的就是修旧如旧,恢复原状,能找到它原始的制作记录,对我们修复工作来说简直是太便利了。”
  既然找到了原始记录,三人便决定立刻下单,除了这盏双喜宫灯,别的缺失吊穗的宫灯也在居盛斋下单定做。
  在居盛斋,除了挂灯之外,靳木桐还看到了各种桌灯、风灯、壁灯、掌扇灯,形状也各异,有圆的、六角形、花篮形、鱼形、葫芦形等等。
  老板还跟靳木桐科普了许多关于清朝挂宫灯的习俗。原来清朝从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便开始安灯,一直到二月初三才会收灯,每年上元节时,皇帝会和嫔妃、大臣到圆明园看千人灯舞,场面十分宏大。
  从居盛斋出来,靳木桐简直如同上了一堂关于宫灯的科普课。
  回到故宫,解决了吊穗的问题之后,剩下的工作便交给铜器组完成了。
  宫灯大部分都是木质的,也有一些铜制、铁质的配件,这些配件时间一长便容易掉落,需要铜器组进行加固。
  等居盛斋的制作的第一批灯穗回来以后,靳木桐亲自给已经修复完成的小箐挂上了灯穗。
  “你可真好看呀!”靳木桐由衷的赞叹道。
  小箐从灯里走了出来,如今的她不再是虚影,变得和其他器灵一样清晰,原本有些忧伤的脸蛋上如今也露出了笑容。
  “这么多年了,我已经好久没有以这样完整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谢谢你。只可惜,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
  小菁有些遗憾的说道。
  “没事,你不是给我讲了个故事了么,我很喜欢听你讲的故事。你再等几个月,等到过年的时候,会有工作人员将你重新挂在房檐下的。”
  “好。”小箐有些期待的说道。
  靳木桐将修复好的宫灯打包好,封箱之前,她写了张纸条放进去,拜托挂灯的工作人员务必将这盏灯挂在长春宫屋檐下,让小菁能回到当初故事开始的地方。
  ……
  赶工宫灯修复的活一直持续了挺长时间,等剩下的活都交给丝织品组和铜器组以后,靳木桐在木器组的任务也没那么重了。
  木器组的日常是比较枯燥的,不过对于潘志承来说,但凡有点时间,他便拿起一块木头细细雕刻。
  靳木桐休息的时候便过去围观,他手上的刻刀飞舞着,手上的动作十分灵活,木屑随着他的动作掉下,他轻轻一吹,一个佛头雏形露了出来。
  如今靳木桐负责的还只是木器的简单修复,还完全没有涉及到雕工这一块。
  这才是木工手艺中最难的部分。
  潘志承进故宫已有几年了,以前大学期间学的也是雕刻。
  “你雕的可真好。”靳木桐看了一会由衷赞叹道。
  “没有啦。”潘志承赶紧说道:“我师父还老说我雕的四不像呢。”
  靳木桐微微咋舌,木工活可真难,在她看来已经非常完美的佛头,竟然也不过关。
  果然这时吴文楠走了进来,随手拿起潘志承手中的这个佛头看了一会,又拿起他手中的刻刀,一边修一边说道:“雕佛头练习的是人物造型,这是基本功,可是同时练的也是你的心性,你刚刚心里急躁了,所以雕出来的佛头面容带着点邪气,你瞧,得这么修一下,他的笑容才会带点慈悲的感觉。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这是靳木桐第一次看见吴文楠亲自刻东西,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大师,只是用刻刀稍微修一下,整个佛头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接着,吴教授又拿起了细砂纸轻轻在佛头的面部仔细打磨,原本有些粗糙的佛头,在细砂纸的摩挲下逐渐变得光滑,这种变化是极小的,可靳木桐的角度能看见佛头上微微的反光。
  不得不说,木匠的活还真是个相当细致的活啊。
  由于只是来木器组帮忙的,靳木桐并不需要学习木雕技术,而且在故宫时间也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学会,所以靳木桐也只负责一些小问题的修复。
  “你待会有空吧?”吴文楠问道
  潘志承赶紧点头:“有的,师父。”
  “待会我要去一趟文渊阁,你跟我一起去吧。”吴文楠说道。
  潘志承心中一喜,赶紧说道:“好!”
  吴文楠回头看向靳木桐,“木桐你来木器组也有段时间了,文渊阁你平时可进不去,待会你一起去看看吧?”
  靳木桐刚还在羡慕潘志承呢,可以跟着师父去一些还没有开放的区域,没想到吴教授立刻就说要带上她,她赶紧说道:“好!吴教授,谢谢你。”
  吴文楠笑了:“这也没什么,你能来木器组,总不能一点好玩的也没有吧。”
  靳木桐兴奋雀跃,她之前听说过文渊阁,它位于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一座藏书楼。
  当年乾隆编撰《四库全书》,在全国建了七座藏书楼用于藏《四库全书》。
  这里便是故宫的图书馆。
  上次清理养心殿的时候,她并没能跟进去看看,修复唐卡的时候是在书画修复组的办公室内修复的。
  这次能够跟着吴教授走进故宫的未开放区域,这待遇简直,超级爽。
  从木器组所在的西三所到文渊阁,依旧要穿越紫禁城的中轴线,一路上吴文楠都在跟两个晚辈讲一些文渊阁的事情。
  “咱们故宫建筑材料各有不同,不过最顶级的还是由楠木构筑的,比如太和殿、祈年殿的那些柱子,再比如便是今天咱们要去的文渊阁。相传故宫总共有9999间半间房,那著名的半间房也在咱们要去的那个文渊阁内。”
  第111章
  经过太和广场,走过协和们,再绕过文华殿,便来到了文渊阁。
  站在文渊阁的前方,吴文楠指了指这这栋古朴建筑:“你们看,这半间房在哪呢?”
  靳木桐一眼看去并没有觉得这地方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不过仔细看便看出不对劲的地方了。
  文渊阁的最左边一排柱子似乎挨得特别拢,她指了指最左侧的楼上:“吴教授,你说的就是那间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