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武侠 > 假如古董会说话 > 第96节
  顺治的表情逐渐敛了回去,眸色微垂,淡声道:“没事,你笑起来很漂亮。”
  从此,董鄂氏越发尽心伺候皇帝,而顺治也越发宠爱董鄂氏。从此后宫粉黛无颜色,他独宠董鄂氏一人。
  数月后,董鄂氏被封为皇贵妃,其父进封为三等伯。
  次年,皇贵妃诞下皇四子,顺治立刻将这襁褓中的婴儿立为太子。
  几家欢乐几家愁,太子之位定下,最受打击的便是生下三皇子便失宠的佟佳氏。
  而此时三皇子玄烨因生天花病重,佟佳氏因儿子痛失太子之位伤心过度,竟无暇顾及。玄烨被太医、太监、宫女的照顾下,却始终看不见自己的皇阿玛和额娘。
  孟古青本是废后身份,早就不理这些事情,福临的一切都跟她没有关系。只是这天,在御花园内,她遇见了自己的侄女,现任皇后。
  “姑母……”皇后忍不住呼喊出声。
  孟古青原本想视而不见的,可这声姑母,让她还是心软了。
  她嫁过来的处境,比她还要糟,可她毕竟也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
  科尔沁一个接一个的送女儿过来,却从不问她们在后宫过得怎么样。
  既然来了,便只能自己在后宫生存。
  “姑母……我……我害怕。”小皇后怯怯的开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罢了……好歹也是她的亲人,她便顺手帮她一把。
  “三阿哥病着,他生母如今自顾不暇,你是皇后,也是国母,害怕不能解决问题,该怎么做你自己掂量掂量。”孟古青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小皇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擦干眼泪,便去求皇太后加派太医,甚至请求皇太后,让她去看望三阿哥。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阿哥在太医和皇后的照顾下逐渐好起来,可皇贵妃所生的太子却夭折。
  顺治痛失爱子,悲痛之余百般安慰董鄂氏,奈何她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竟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
  孩子,宠妃都接二连三的离他而去,顺治这才明白过来,他什么都不曾拥有。
  表面上看,他贵为天子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夜里无法安睡,被噩梦缠身。
  他拥有全天下,却求一知心人而不得。
  曾经有人看透过他的心事,他却将那人弄丢了,曾经有人填补他内心的缺失,陪伴左右,那人却死了。
  接连的打击,让顺治帝再也无法振作,他昔日的怯懦、狠绝、痴情都通通烟消云散,一同消散的还有他的壮志未酬,他对朝政的种种设想和打算。
  他开始接触佛经,想要寄情于宗教得以安慰。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皇太后察觉到,自己的儿子,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竟有出家的念头。
  那天夜里,福临没让人跟着,自己独自来到了侧宫偏殿。
  这里的清冷如同冷宫,他曾经的皇后被废为静妃以后,他便再也没来过。
  宫门外,连个侍女都不曾见到。
  他走近房间,孟古青正拿着针线活,自己缝补衣服。
  听见脚步声,她抬起头,看见了他,眸底也是一片平静,就仿佛早知道他会来……不,是他来与不来都与她无关。
  得到这个答案,福临的心中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两人相视而坐,互相看着对方,孟古青的眸中一片平静,心如止水。
  而福临,却仿佛有千言万语,眸中的感情更是复杂万分。
  他数次想要开口,竟都不知要说,能说些什么。
  最终,所有的言语化为一句话:“这些年,是朕对不住你。”
  孟古青没有答话,微垂的双眸,仿佛应了这句话,又像从不在意过他。
  福临心中钝痛,起身朝外走了两步,再度顿住脚:“我要离开了,你还有什么想要的么?”
  这话中有话,他相信她听得懂。
  她是那么聪明,能从他的噩梦猜到他的心事,自然也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
  孟古青开口:“皇上,臣妾没什么想要的。”
  福临无意中抬头,看见了放在桌上的那盏宫灯,屋里陈设老旧,只有这盏宫灯,依旧崭新的如同刚做出来的一般。应该是主人很爱惜,经常擦拭的缘故。
  宫灯的琉璃上雕刻的囍字刺痛了他的眼。
  他顿时无法在这久待,近乎狼狈一般的逃离了侧宫。
  他当初废她的理由,是她善妒,喜奢侈。
  可她这么多年来,问他要过唯一的东西,便是这盏宫灯。
  ……
  故事讲到这里,小菁的眼中也含着泪水,它作为这个故事的见证者,重新回想起那些往事,也不免感到伤怀。
  靳木桐看着她,忍不住追问道:“那,孟古青后来怎么样了呢?”
  她话一脱口便有些后悔,她是废后,后来还能怎么样,不过就是悲惨的死去,和冷宫中的那些不知名的妃嫔一般。
  小菁轻轻擦掉眼泪,缓缓说道:“后来顺治帝看破红尘,想要出家,却被群臣反对,更被皇太后阻拦,他最终沾染天花,郁郁而终。死前,他曾经下了两道密旨,一道,便是在他死后,将静妃秘密送出宫,送她回草原,不过不得回科尔沁部,从此只能隐姓埋名做个普通人,另一道,是给自己的儿子玄烨,嘱咐玄烨善待孟古青的侄女,他的第二任科尔沁皇后。”
  “你说什么?孟古青竟然能离开皇宫,回到草原?”靳木桐惊讶道。
  “嗯,这件事瞒着当时的皇太后进行,静妃在宫中失宠多年,早就避开众人耳目幽居深宫,假称她死了,或是干脆失踪,根本无人问津。就连她那个亲姑母,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康熙帝登基以后,前朝的宫妃都纷纷移居寿康宫,可宫中却再也没有静妃这个人了。”小菁说道。
  靳木桐简直觉得难以置信:“这是真的么?孟古青真的能被送回草原?”
  小菁点点头。
  那时,紫禁城已经换了主人,八岁的玄烨登基,昔日顺治的嫔妃纷纷移居寿康宫中,宫人们也都纷纷换了主子伺候。
  过去伺候静妃的侍女阿菁被安排到寿康宫伺候孝惠章皇后,也就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
  这天夜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女人,来到寿康宫后院,跟阿菁见面。
  “公主!”阿菁见到来人,轻声惊呼。
  孟古青将食指放在唇边:“你小声点,我不能被人发现,今天来是跟你道别,这些年,你跟着我受罪了,这些银子是我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留给你在宫里防身。”
  阿菁:“不不,我不能要,公主,你这是……要去哪啊?今天最后一批太妃们移宫,我也没看见你。”
  孟古青笑了笑:“太妃?我连他皇后都不屑当,当什么太妃,这座宫殿已经困住我太久了,我要离开了。”
  阿菁微微一愣:“离开……”
  身为曾经大清国的皇后,竟然还能离开?
  “好了,阿菁,你以后好好跟着她,她性子软,不会为难你的。”孟古青交代完这句,转身便要离开。
  阿菁愣在原地,这才回过神来:“公主,之前那个宫灯,你虽砸碎了,可我将它的碎片收集起来,你……还要看看吗?”
  孟古青的身影一顿,说道:“不了,我如今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东西。它对我来说,再没那么重要。”
  小菁说到这里看着靳木桐:“我想,她说的应该是自由吧。”
  靳木桐点点头:“真没想到,孟古青最终能回到草原,无论她回去以后过得如何,的确也比一生困在宫中好得多。”
  靳木桐想起之前检查的时候,木器修复组的同事说曾经有康熙年间的工匠试图修复这盏宫灯,却最终失败,便好奇问道:“小菁,康熙年间为什么会有工匠修复你呢?”
  小菁想了想:“我一直被阿菁藏着,有一天被孝康章皇后发现了,阿菁原本以为她看见前废后的旧物,会发火,没想到却让内务府拿去尝试修复,只可惜我碎的太厉害了,才没能被修复。”
  孝康章皇后,孟古青的侄女,在她离开以后还能善待她的旧物,也是个心慈之人。
  靳木桐在百度上查到过,孝康章皇后虽被顺治冷落,没有亲生骨肉,却待玄烨很好,成为大清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康熙也非常孝敬这位母后皇太后。
  而曾经的废后孟古青,却无论在史书还是宫廷记载中再没了痕迹,她最后究竟怎样,去了哪里,无人知晓。
  如今,只留下了这一盏刻着囍字的宫灯,在跟人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第109章
  小菁又说道:“是阿菁救了我, 她已经成为碎片的我捡了回来,让我有栖身之所, 所以我给自己起名叫小菁。后来,内务府虽没有将我修好,却因为母后皇太后嘱咐过,所以他们将我小心收在了库房,这才让我能保存到现在。”
  靳木桐听完小菁的故事,也十分感慨, 真没想到, 一盏宫灯的背后, 竟然藏着这么多故事。
  废后孟古青的遭遇,顺治帝的心魔, 侍女小菁, 甚至那个默默无闻,二十岁就当上了太后的博尔济吉特氏,仿佛一个个鲜活的人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谢谢你小菁, 告诉我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心愿吗?”靳木桐问道。
  小菁摇想了想:“我已经在阴暗的角落里待了几百年了, 当初,我站在紫禁城宫殿的屋檐下,看着一切的发生, 虽也改变不了什么, 可我毕竟是故事的亲历者, 如今我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被修复好, 能重新被挂在长春宫的屋檐下, 重新点亮一方地砖,仅此而已。”
  靳木桐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尽力完成你的心愿的。”
  小菁终于微微笑了:“你可真是个善心的女孩。”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靳木桐便将清洗之后的宫灯碎片一点点的拼接起来。当然,她也不能只修这一件古董,木器组如今除了负责倦勤斋剩下的修复工作之外,还要接手刚刚开启的养心殿修缮项目。
  所以只有靳木桐和潘志承主要负责宫灯的修复。
  靳木桐修复小菁的同时,还修复了另外三件宫灯,分别是鱼形宫灯、五彩琉璃宫灯和蓝色玻璃宫灯。
  有些宫灯的灯身,主要材料是玻璃,那便要跟镶嵌组的合作拼接,毕竟木器组对于玻璃制品的拼接技术掌握不如镶嵌组。
  靳木桐在跟镶嵌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到原来除了用胶粘贴之外,还要给玻璃的内壁涂上明胶,这样玻璃内壁上的彩绘图颜料才不会脱落。
  之后,靳木桐还修复了一些以陶瓷比如珐琅彩为材质的宫灯,这让潘志承对她刮目相看。
  文物修复师,往往为了精益求精,通常只学一门手艺,偶尔换组也会考虑相近的两组,像靳木桐这样,从陶瓷到书画再到木器的,的确十分少见。
  而且从她拼接手上这个顺治时期的喜字宫灯来看,她对木器修复的掌握也十分娴熟了,陶瓷修复更是得心应手,难怪纪教授对她另眼相看收为徒弟。
  修复小菁还剩下最后一个步骤,清理糟朽的吊穗。
  其实这一批宫灯各有各的问题,可基本上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那便是宫灯下方的丝质吊穗都有所缺失或者已经糟朽。
  这些年来,各修复组从来没有对这些宫灯进行过修复,所以如何处理这缺失糟朽的吊穗成了一大问题。
  靳木桐跟潘志承想了不少办法,也请了丝织品修复小组的同事过来协助一同修复这些吊穗。
  只可惜,无论怎么小心清理,最终也只能保留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吊穗必须从宫外找。
  靳木桐跟潘志承翻阅了清宫档案,得知原先制作宫灯的匠人由内务府造办处管理,专门为宫灯设了灯库,而这些匠人就住在东华门外的一条胡同里,如今这条胡同虽然已经没有灯笼匠人了,这个地名却保留下来,依旧叫做灯笼库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