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06章
  “还要几天才能出名次,真难熬。”方子茗叹了口气,他看着顾青云腰间的配饰,上面是蟾宫折桂的图案,而他自己的挂饰也绣上独占鳌头的图案,就为了取个好彩头。
  顾青云点点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应该是我们读书人都向往的事了。”要到四月二十六日才能知道名次,现在才二十二日,的确难熬。
  两人沉默下来,想到自己的试卷正在被人评审,就忐忑不安。毕竟这次的名次会跟着他们一辈子。
  此时,皇宫内的某一处封闭的宫殿,读卷官们正在改卷。
  读卷官一般是由翰林大学士及朝臣中文学优秀的人做,一共有八人。本次殿试是由大学士二人,院部大臣六人充任。这些读卷官必须得确认参加考试的贡士里没有自己的亲属、弟子等,如有的话应该回避,否则会获罪。
  自从得知自己是读卷官后,他们几人就被看守起来,一应衣食住行都有人服侍,就是不能出去,直到贡士们的名次决出。
  此时他们正在忙碌着,每人一桌,试卷在他们之间轮流传阅,一共有二百三十张。二十六日要决出名次,相当于每人要在二十五日前就得看完两百多张卷子。
  他们看完后会在卷子上写下各种记号,分为五等,有圈,尖,点,直,叉等五种符号,再写下评语,盖上属于自己的官印。其中得圆圈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在所有试卷中,选圆圈最多的十份进呈给皇帝,由他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注1]
  因为身边有几名内侍在旁,几位主考官很少聊天,即使有话说也不涉及到考卷的内容,不发表对某张试卷的看法,尽量保持公平公正 。
  于是,在装饰低调奢华的宫殿里,只有翻阅试卷的声音。
  等到了二十五日晚上,他们终于改完卷子,就把其中画圈最多的卷子挑拣出来,这十份卷子都是要呈给皇帝看的。
  四月二十六日,顾青云等一干贡士早早就进宫,此时正按照春闱的名次分成两列排队站着,身上都穿着朝廷统一发的进士服。
  太和殿里的皇帝和四品以上的大臣正在议事,今天早上的重点就在于新科进士的排名情况,尤其是前十名的排列更是由皇帝亲自指定。
  顾青云颇为忐忑,待会他们就会进到殿内,皇帝会宣布一甲三人的名字,其他人的名次就由二甲第一名传胪宣读,这就是所谓的“传胪大典”。
  接着就是读书人激动不已的金榜题名了,因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用皇帝之宝。等举行传胪大典后,就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所以考中进士者称之为金榜题名。[注2]
  发榜他们不用去看,那是给别人看的,他们会在传胪后,直接从皇宫出去跨马游街。
  这才是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天底下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从昨天开始,顾青云就知道已经有很多人在新科进士经过的地方事先预定位置准备观看了,简薇和连氏也是如此,两人早已在一间茶楼定好位置,准备和夏氏一起去看他们游街。
  这让顾青云心里不安,也不知道自己的名次如何?
  他看向其他人,因为是按照成绩排的,他的前面只有六人,左边有一人,大家都在安静地站着,没有人敢说什么话,可他清楚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人在频频擦汗。
  只有站在第一排的楚瑜镇定自若,站他左上角的庞喜林似乎也颇为忐忑,大脑袋左右张望了下。
  至于谭子礼,他们中间隔了一个人,看不清他的动作。
  此时的宫殿内,等读卷官把十份卷子都读完后,永安帝面前就放着十份已经拆封的试卷,他们的名字和籍贯等可以看着清清楚楚。
  永平帝抬手示意,问:“诸位爱卿,哪三份最为出众你们说说。”
  群臣面面相觑,半响没说话。卷子都读过,的确是一时瑜亮,不好做决定,而且如何决定一甲三人是陛下的权力,其余人的名次就由他们这些大臣决定。
  “陛下圣明,这十份卷子都是一时佳作,臣难以分高下,请陛下定夺。”左丞相率先站起来,一如之前,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
  永安帝见状,眼睛微微眯起来,他眼睛带着一丝笑意,看向第一份卷子,道:“这楚瑜答得不错,只可惜乡试只得亚元,否则就是连中三元的佳话了。”
  下面的大理寺卿白烨等会试主考官一惊,难不成陛下觉得他们徇私不成?一个吏部左侍郎的嫡长孙还不足以让他们丢掉节操,没见其他高官家的孩子都被他们丢到后面去吗?现在谁敢作弊?
  “孔繁忠可点为状元,楚瑜为榜眼,至于探花……”永安帝的眼睛从后面几张试卷上扫过,沉吟不语。
  先前考试内容改革,让很多自称儒家的人暗自反抗,这孔繁忠会试能排在第三,说明不是死读书之人,可堪一用。
  “这顾青云如何?”永安帝把目光放在第九份卷子上,看在他救了陆泽一命的份上,使得陆泽平安地从南蛮带回消息,让国家多出一座银矿,朕就稍微照顾一下好了。
  “陛下,这名考生的卷子的确答得不错,可后面的内容有些不符合实际,这样贴出去别人恐会不服。”礼部尚书忙出列反对。到时可是要把这些内容印刷出来的,有个什么不好都是他们礼部背锅。
  “回禀陛下,臣等认为顾青云写得好,往外开疆辟土又是一条出路。”白烨出来反驳。昨晚选出十份卷子拆封后,刚开始这篇策论也引起他们的注意,还想着是不是换一篇,可后来一想到他会试的名次,就没换。
  人家答得有理有据,写的字好看,会试排名又靠前,尤其是户部的一名读卷官,更是力求放在前十。
  而且白烨知道皇帝对顾青云有一定的了解。
  果然,他猜对了。
  “朕倒是觉得这策论写得颇有新意。”永安帝看了下面坐着的群臣一眼,不容置疑道,“那就排在二甲第一吧。”终究是年轻了点。
  第95章 传胪
  群臣听到永安帝这么一说, 有一种无语凝噎的感觉。您的语气都这么斩钉截铁了,我们还能怎么样?
  不过还是有大臣站起来反对:“陛下, 顾青云的卷子排在第九名, 这样对其他贡士不公平。”说话的是左副都御史。
  众人都转身过去看他,特别是那些勋贵和武官,个个兴味盎然, 反正进士科一般都不关他们的事,只有武进士才和他们有关,因此每次殿试都是他们在旁边看热闹的时候。
  那大臣被众人的瞩目吓了一跳,他只是习惯性地想反对一下,而且也看不惯皇帝那么护着顾青云。
  “何爱卿, 刚才丞相都说这十份卷子都难分高下,既然你反对, 那你说说顾青云的卷子不好在哪里?”永安帝脸色不变, 语气和煦。
  何御史知道自己骑虎难下,幸亏他刚才有认真听,就忙道:“海权论不好,这不是胡乱说的吗?不符合实际。我朝是天朝上国, 其他蛮夷哪有资格称之为对手?”这是中国中心论的坚定支持者。
  礼部尚书斜睨了他一眼,哼, 捡自己的话说。
  “何大人, 现在都上百年过去了,海外的世界发生何种变化大家都不知,你怎么知道顾青云说的是错误的?不是亲身看到就不要想当然。”白烨很是看不惯他, 自己的一点小错误都被他喷了好几次,就是看他不顺眼。
  尤其顾青云这名考生是他在会试录取的,又是他选进前十名的。哼哼,昨晚他送试卷给陛下的时候,陛下可是把十份卷子都看完了,还让他找来其中几个人写的草稿,一一读完。
  虽说陛下一向比较重视新科进士,但他还是感觉到陛下很关注这个顾青云,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永安帝点点头,又道:“既有疑虑,让前十名进来。”
  于是,在外面等待的顾青云等人就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唱喏:“宣孔繁忠、楚瑜……顾青云……进殿!”
  一声接着一声,到了他们这里,大家都听得很清楚了,被叫到名字的人不明所以,这十人不全是贡士的前十名,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众人还是很快就理了理早已穿戴齐整的衣服,在引路太监的指引下爬上台阶,走过丹陛,进入太和殿。
  顾青云等十人进到金碧辉煌的太和殿行礼后,就站在中间,他们的左右两边都坐着身穿朝服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
  众人的注目让顾青云感受到一种压力。以前他不懂什么叫气势,也很少见到,方仁霄身上最多是一种文雅的气质,不压迫人。直到他遇见陆泽,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煞气和气势。
  现在在场的人,职位高,权力重,居养气移养体,个个都是一番好气度,尤其当他们注视自己时,更是感觉到有一股实质上的压力。
  非常像那天皇帝在旁边看他誊抄试卷时的压力,让前世今生都是小人物的他心砰砰砰地直跳,脑袋有点充血,双腿有点发软。
  镇定,镇定,千万不要御前失仪!
  将近二十年读书的养气功夫终于让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镇定下来,这让他松了口气。此时永安帝已经和孔繁忠、楚瑜交谈过了,都只是问一些很家常的事。
  “哪位是顾青云?”
  听到永安帝饶有兴致的问话,顾青云屏住呼吸,出列,朗声道:“学生顾青云拜见陛下!”
  “你的官话说得很正,朕记得三年前有一名越省的新科进士说的官话朕听得有点吃力。”永安帝仔细打量一下顾青云,见他身姿挺拔,五官端正,眼睛明亮,神态很是沉稳,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跳脱,心里暗自点头。
  “回禀陛下,学生已在京城居住将近四年,口音自然会发生变化。”这时代都是这样,在家乡都是说方言,只有他们这些读书人和有需要的人才特意去学官话,要不然和皇帝大臣都没法沟通。
  呃,三年前那位仁兄顾青云知道是谁,和张修远是同一科的,据说殿试那天,皇帝见他长得顺眼就招他说话,没想到他刚到京城没多久,还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和皇帝交流不畅,让皇帝大为扫兴。
  事后,那位年兄惊惧懊悔之下就生了场大病,没有考上庶吉士,现在在某个县当县令。
  顾青云说话的时候,是要抬头的,虽然不能直视皇帝,但还是可以瞄到皇帝的模样。
  永安帝看起来大约四十出头,今年是永安七年,算起来他现在是四十七岁,身材不瘦不胖,保养得不错,方脸宽额,脸上没有胡子,鼻梁挺直,眼睛炯炯有神,面容称不上俊美,但他周身的气势摄人,让人不由自主忽视他的容貌,只知道他长得很威武,很有威严。
  接下来皇帝还问他平时除了读书还有什么爱好。
  顾青云一囧,当然不会说自己喜欢写话本,连琴棋书画都不能说,毕竟自己的水平不高,思来想去就只能说自己喜欢练习射箭,毕竟这是自己擅长的。
  这时候的读书人不是个个都是书呆子,有些人的确是文武双全,骑射都非常出色,不像顾青云这种骑在马上就射不了的冒牌货。
  顾青云看到皇帝微笑地点点头,没看出他到底信还是不信,满意还是不满意。因为前面的几个人都是如此,看不出他对何人另眼相待。
  顾青云能说的话就只有这几句了,接下来就轮到其他人,一圈下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谭子礼,皇帝让他当场做了首诗。
  谭子礼文思敏捷,平时又有积累,很快就做出来了,皇帝点评几句,微笑地点点头,赞了句“不错”。
  顾青云注意到谭子礼的脸都涨红了,他很是理解,毕竟他们几个几乎都是如此。
  不过,最让人惊叹的还是庞喜林。
  看着他那比常人大一点点的脑袋,皇帝就很感兴趣地问道:“你的脑袋从小就比旁人大?”
  庞喜林估计没想到皇帝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不过到底是大儒的弟子,愣了愣,很快回答:“回禀陛下,是的。”
  “都说大脑袋的人聪明,朕听说你能过目不忘,趁着今天有空,朕想见识一下。”说着就拍拍手。
  “任凭陛下吩咐。”庞喜林神态很是沉稳,看不出丝毫紧张。
  众人一听,都非常感兴趣,毕竟有过目不忘这种技能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虽说大家都在书上看过或听人说过,但不是每次都能碰上,过目不忘又不是大白菜。
  顾青云全程围观,见皇帝让太监拿出几本市面上很少见的书籍,让庞喜林特意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其中的几页纸看一遍,然后再让一名大臣抽查,他说出上句,庞喜林说出下句。
  连续几本都是如此,庞喜林都回答得分毫不差,即使让他倒着来回答,他也能答出。
  这让大家惊叹不已,就是两边坐着的王公大臣都面露惊叹之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顾青云看着神情平静的庞喜林,佩服不已,这种技能他也很想拥有啊,传说中的过目不忘啊,真的不是忽悠他们的。
  他和旁边的楚瑜不经意对视一眼,两人都一愣,又不约而同朝对方露出微笑。
  “你能记住多久?”皇帝好奇地问道。
  “陛下,学生的过目不忘其实不是真正的过目不忘,只是在短时间内能记住的东西较多,但时间一长,不特意去记的话,学生也会慢慢忘记的。”庞喜林面露微笑。
  永安帝看着他站在那里侃侃而谈的样子,容貌也不差啊,之前觉得他的脑袋有点大,但现在看来是聪明的象征。
  他又看看他身边的谭子礼,年轻俊朗,锋芒毕露,朝气勃勃。
  群臣很快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探花就在他们两个之中挑选了。两人年岁相差无几,一个是世家出身,一个是寒门出身,两人都有大儒为师,也不知道皇帝会怎么选?
  谭子礼和庞喜林似乎也意识到什么,身子都紧绷起来。
  顾青云等人不明所以,但还是知道他们十人中,谭子礼和庞喜林算是在皇帝面前挂上号了,都暗自羡慕不已,小眼神一个劲地往他们身上瞧去。
  “朕宣布本次新科进士的一甲排名,状元为孔繁忠,榜眼楚瑜,探花庞喜林。”皇帝过了半响,终于开了金口。
  众人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站起来拜道:“臣等谨奉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顾青云一听,觉得这个名次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几个的才学都是极好的,谁排在前面都可以服众,只是到底很是羡慕。因为接下来皇帝就可以在传胪大典后颁发上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不像他们这些人,还要经过朝考才能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俗称“馆选”,三年后才能成为翰林,比他们要晚三年。
  接着他们就出去了,等他们出去的时候,外面的人眼神各异。
  顾青云等其他人都向他们三人小声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