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 第268节
  他说这些话的时间,正巧是午膳时间,正是万映楼客人最多的时候。
  也因此,许多人听到了叶向钲的话语,知道了叶向钲被缇骑威胁一事。
  “我就算死,也不会撤销这控诉!请大家为我做个见证,我一定要为母亲讨回公道,就算任何人威逼利诱,我也不会改变!”叶向钲最后这样说道,还进万映楼买了几壶酒才离开。
  在叶向钲身亡之消息传出之后,先前听到这些话的人都沉默了。
  来万映楼这里用午膳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非富即贵,大多都是朝中的官员啊!
  这些人,对朝局的感知十分敏感。
  他们思忖着叶向钲死亡的真相。怎么会那么巧呢?在这个人敲响了登闻鼓之后,这个人就死了,虽然说是溺亡吧,但是太巧,太巧了……
  这当中,会不会别有内情?比如……缇事厂杀人灭口什么的?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打了个冷颤,再也不敢深想下去了。
  京兆尹秦昉在知道叶向钲溺亡后,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心头有说不出的沉重。
  他还在处理着叶向钲敲响登闻鼓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叶向钲就溺亡了。
  除了和万映楼的人一样感叹“太巧,太巧了”之外,秦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哪怕他亲自带着府吏前去查验过了,确认叶向钲是死于溺亡,但是他仍旧不相信,叶向钲是真的溺亡。
  他不像万映楼那些人那样,在暗地里猜测是缇事厂杀人灭口。——他相信此事绝对与汪督主无关。
  汪督主根本不屑去做杀人灭口的事情,更何况,叶向钲一死了,就把汪督主推向了风口浪尖,对汪督主一点好处都没有。
  没有好处,反而有害的事情,谁会做呢?特别是汪督主这样的人,更加不会做了。
  但是叶向钲,真的是死了……
  第479章 帝问
  叶向钲死了,按照登闻鼓制度,此事却是不能停,秦昉仍需继续查探,但没有了苦主,接下来该如何办呢?
  他的眉头都可以夹起苍蝇了,就在他为此事愁闷的时候,接到了永昭帝的召令。
  听到皇上有召,秦昉立刻让亲信幕僚前往督主府上送去消息,然后才恭恭敬敬地进了宫。
  皇上在这个时候找召见他,当是为了登闻鼓的事情吧?皇上……会说些什么呢?
  秦昉没料错,永昭帝将其召进宫中,就是为了登闻鼓一事。
  “朕听闻,有人敲响了登闻鼓,此事还涉及到汪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永昭帝这样问道。
  帝王神色自然十分寻常,除了脸上法令纹深刻之外,看不出喜怒来。
  秦昉立在殿中,微微低着头,一时想猜不透皇上的意思,干脆也就不想了,随即将叶向钲敲响登闻鼓前后的情况说了出来,末了这样道:
  “皇上,微臣还在查探着登闻鼓的事情。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叶向钲竟然意外溺亡了。臣定会仔细查探,不会让任何人蒙冤的。”
  这些话,当然就是场面话了,秦昉拿不准皇上的意思,只能这样试探着。
  永昭帝听了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
  最后,他开口了:“是吧?怎么朕听说,这个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缇事厂杀人灭口?”
  听到这句话,秦昉的心一下子就提了上来,脑中只觉得“嗡嗡”响。
  他极力稳住心神,然后回道:“皇上,臣正在查探这个事情,臣愚昧,现在还不能有所定论。”
  皇上的语气很平静,但是说出的话语,却让秦昉觉得犹如大刀横在了脖子上。
  皇上说是缇事厂杀人灭口,这是暗示缇事厂有罪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永昭帝反应依旧是淡淡的,说道:“是应该好好查探清楚了。既然有人敲响了登闻鼓,不管是谁,都要仔细查探清楚。朕给你三日的时间,将一切都查清楚吧,朕想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爱卿莫要辜负朕的期望才是。”
  “是,皇上,臣定不负皇上所托!”秦昉立刻这样回道,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脚步都有些虚浮。
  永昭帝挥了挥手,这样说道:“好了。你退下去吧。三日之后再向朕禀告吧。”
  秦昉立刻领命退了出去,他小心翼翼屏着呼吸,直到在殿外才敢吁出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背后全是冷汗了。
  皇上给了他三日的时间来查出真相。
  皇上要的,是登闻鼓的真相呢?还是叶向钲溺亡的真相?
  三日的时间很短,但是要查出真相也不能很难,但是皇上想看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秦昉神色冷硬,心想不管怎么样,他都要秘密去见汪督主一面了。
  在紫宸殿里,房保为永昭帝整理好奏疏,觑着永昭帝的神色,半响才不解地问道:“皇上,请恕奴才愚笨,刚才总觉得秦大人略有些不安为难的样子,莫非登闻鼓此事很难办?”
  永昭帝看了他一眼,神情十分平静,只道:“登闻鼓此事不难办,难办的,大概还是缇事厂吧……”
  秦昉不安为难的模样,他当然清楚,他倒是很想看看,三日之后,京兆府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听到这些话语,房保神色反而更疑惑了,他继续问道:“皇上,奴才还是想不明白,这不似叶家的事情吗?听说汪督主对叶家并不理会亲近,怎么会有那样的传言出现呢?”
  永昭帝沉默了,手指敲在奏疏上,久久都没有翻过一页。
  是啊,朕也没有想到,叶家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最后还将汪印也绕了进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永昭帝有缇骑作为耳目,还有左翊卫和仪鸾卫作为补充,对于京兆动态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叶家内宅的那些隐私,由宫中的妃嫔传到了他耳朵;登闻鼓的敲响,经由朝廷官员传到他耳朵。
  内宅死了两位夫人这样的琐碎事,本来是入不得他耳朵的,但是这些事情里面,夹杂了登闻鼓,这就不是小事了。
  况且,其中还关系着缇事厂的汪印,也关系着宫中的纯贵嫔。
  因此,接连几天,他都听到了有关叶家的事情。
  现在叶家事情最新进展,是那个敲响登闻鼓叶家子弟已经死了,有传言说这是缇事厂在杀人灭口。
  在永昭帝的认知里,汪印的手笔不会如此拙劣,他倒是很想知道,背后是谁在针对汪印,是谁有这样大的胆子……
  此刻,汪府的斯来院一片灯火通明,叶绥和汪印相对而坐,两个人神色虽然都是淡淡的,都可都可以看出一丝不同寻常来。
  “大人,叶向钲死了。或许从他敲响登闻鼓那一刻起,他的结局就已经确定了。只是,不知道叶向钲自己是不是知道这一点呢?”叶绥这样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寒意。
  叶向钲身死同样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有想过这个人会死,但是这个人一死,许多事情反而明确了。
  叶向钲敲响登闻鼓这个事情,本来就是突兀而怪异,不像是这个人会能想出来的事情。现在他死了,只是更加证明背后有个人在,叶向钲只是个替死鬼而已。
  只有叶向钲死了,叶家、登闻鼓之事才算到了高潮,才终于将大人拉了进来。
  是了,杀人灭口,叶家会这样做、能做到这样的人,就只有大人了。
  一条清晰的陷害脉络,已经出现在叶绥面前了。
  她因这个事情而感到意外,却没丝毫畏惧。
  第480章 哭诉
  “是的,京兆府已经查实了,他死溺亡的。但是必定有人暗地里下毒手。这个人是谁,本座也很想知道。”汪印淡淡地说道。
  京兆万映楼那些传言,在他看来是非常拙劣的手段,他之所以没有让缇骑加以平息,就是想看看,此事能传到什么地步。
  不过他没有想到,就连宫中的皇上也关注了此事,将秦昉找了去。
  三日后,皇上要知道事情的真相。皇上究竟想知道一个什么样的真相呢?
  按说,一国之君不会关注叶家内宅那个小小的命案,但是皇上偏偏将秦昉召进宫中了,还下了那样的指令。
  三日,三日的时间……
  随着叶向钲的死,叶家的事情已经发展到高潮了,现在会怎样落幕呢?背后的人就只有这样的手段,来影响本座吗?
  汪印有些不确定了。
  从他从南库回来之后,皇上令缇事厂交出了南库的督查,改由仪鸾卫来担任。
  现在,皇上又过问了登闻鼓这样的事情,皇上究竟想做些什么呢?
  沉默了片刻,叶绥这样说道:“大人,朱氏身死的真相、祖母身死的实情,还有叶向钲的溺亡真相,能查得出来吗?”
  不管以后的局势会如何,不管前路如何,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出真相来。
  在真相面前,所有的传言都会不攻自破。
  叶绥一直坚信这一点,所以她从来没有怕过,他相信不管有多少的隐私和隐藏,只要大人和缇事厂去查,一定会知道真相的。
  汪印看了看她,说道:“小姑娘,现在真相反而不重要了。皇上召见了京兆秦昉,要三日后知道真相。皇上过问这件事……不简单。”
  听到这些话语,叶绥沉默了。
  皇上过问这样的小事,是有何打算呢?
  此刻,在大理寺少卿万彦时的家中,,叶纭正跪在地上哭诉,恳请万彦时为自己的母亲和胞弟做主。
  “老太爷,孙媳从来没有求过您什么,可是现在,孙媳妇的母亲死得不明不白,就连弟弟也溺亡了,虽然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意外,但是孙媳怎么都不相信弟弟会酒醉溺亡,还请老太爷为孙媳做主!”叶纭这样说道,哭得梨花带雨。
  自从得知叶向钲溺亡之后,她整个人都如遭重击,镇日以泪洗脸,悲伤得不能自已。
  比起之前得知母亲朱氏身死之后的平静表现来说,她因叶向钲的死而悲伤太多太多了。
  万彦时看着自己的孙媳妇,只是叹息了一声,说道:“此事我已经知道了,于情于理,我都会关注此事的,现在刑部和京兆府都已经在查探了,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了。总之……不会叫无辜者受冤屈便是。”
  对于叶纭这个孙媳妇,万彦时是十分满意的。
  这个孙媳妇,十分识大体,行事端正谨慎,而且这些年来为万家添了好几个人丁。
  这样的孙媳妇,对自己孙子来说是个很好的贤内助,对万家来说,将来也是个很好的当家夫人。
  正如孙媳妇所说,过去孙媳妇从来没有求过万家帮什么忙,不曾想,现在陆续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先是孙媳妇的的母亲病逝了,现在又是其胞弟喝醉溺亡了。
  这个时候,万彦时顾不得想什么晦气祸不单行的问题了,亦心知叶家一下子死了三个人,的确是太不寻常了。
  这时,叶纭的相公万兆先也在一旁说道:“祖父,此事谁都知道别有内情。我们不会冤枉无辜,也不能逝者不得安宁。还请祖父为纭儿做主。”
  作为大理寺少卿,万彦时主管的就是各种案件,虽然叶家这些好命案还没有到大理寺查办的级别,但是以其官位和影响,过问此事是很正常的。
  万兆先心里想着,这些事情有了祖父的过问,那么刑部和京兆府的官员便不敢有什么欺瞒,才会使事情的真相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