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汉箭神 > 第212章 纸上谈兵
  梁啸晕晕乎乎的醒来,只觉得口干舌燥,**了一声:“水,我要喝水。”
  耳边有声音,但是他却一句话也听不懂。梁啸勉强睁开眼睛,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仿佛是个人。他吓了一跳,来不及多想,飞起一脚,将那人踢了下去。
  “唉呀——”一声惊叫。这次梁啸听懂了,不由得一脑门子黑线。这不是那个匈奴少女吗,她怎么到了我床上?他翻身下床,绕着抽泣的匈奴少女转了两圈,连连搓手。
  少女身无片缕,雪白的肌肤在摇曳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抱着手臂,遮挡着自己的身体,泪水长流,眼睛又红又肿,像是熟透的水蜜桃。
  “你……你怎么到我床上了?”梁啸有些慌乱,想去拉她起来,却又无处可碰,手足无措。
  少女却只是哭泣,根本听不懂梁啸在说什么。梁啸无奈,指了指床,示意她先上床去。少女明白了,不情不愿的爬上床,钻进薄被,缩成一团。梁啸扯过一条裤子套上,这才叫道:“牛儿,牛儿?”
  庞硕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主君,怎么了?”
  “这是怎么回事?”梁啸指着床上瑟瑟发抖的匈奴少女问道。“她怎么到我床上了?”
  庞硕一脸的理所当然。“她是主君的俘虏,当然要由主君享用,难道还能便宜了那些粗汉?怎么,她不会侍候人,惹恼了主君。这也难怪,枚大人说她是什么大当户的女儿呢,想来是没侍候过人的。”
  梁啸连忙打断了庞硕。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牛儿呢?我不是跟他说了吗,我要是喝醉了,不能让别人近我的身,他怎么给忘了?”
  “这个我知道,牛儿告诉我了。”庞硕一拍胸脯。“主君放心吧,这女人一句汉话也听不懂,就算主君骂了皇帝也没关系。哦,主君,你是不是担心淮南翁主?没关系的,淮南翁主不是小气的人,她……”
  “滚!”梁啸实在听不下去了。这货也这么多话?今天还是第一次发现。“取点水来,渴死我了。算了,算了,我还是出去喝吧。”
  梁啸出了门,一眼看到枚皋抱着腿,坐在廊下,摇头晃脑的不知道念叨着什么。看到梁啸,他笑了一声,招了招手。“阿啸,来坐,这里有水。”
  梁啸坐了过去,枚皋取过一只杯子,倒了一杯水给他。梁啸接过来,打量了枚皋一眼。“你怎么还没睡?”
  “可能是离家久了,突然想起家人,一时睡不着。”枚皋抱着膝,下巴搁在膝盖上,仰头看着天空的残月。“阿啸,你说,这月光会照在梁国吗?”
  梁啸撇了撇嘴。“别说梁国,就是整个天下,也就这么一个月亮。你说能不能照得到?”
  “就算照得到,也是有区别的吧。比如同样一个太阳,南方就比北方热得多。同样一个天子,这边郡的百姓就不如长安的百姓享受的恩泽多。”
  梁啸语塞。这文人就是文人,思维太跳跃了。不愧是写大赋的行家,出口成章啊。
  “我刚刚问了那女子。她叫……”枚皋咬着舌头,发了一个很别扭的音,然后又道:“换成我们汉语,就是月亮的意思。她那匹马也叫同样的名字,说是西域的良马。不过她却不是匈奴人。”
  “不是匈奴人?”梁啸想了想,觉得也对。这女子的确和普通的匈奴人相去甚远。按照人种说,匈奴人其实长得和汉人差不多,都是亚洲人,这女子有点像欧洲人。
  “他们部落来自雪山以东,是被匈奴人征服的东胡后裔。”
  梁啸恍然大悟,不由得一拍脑袋。没错,东胡人——也就是后来的鲜卑人据说也是这样,白皮肤,黄须发,有的还有蓝眼珠子。
  “匈奴人这几年遭了雪灾,形势不太好,需要从我大汉取得钱粮布帛以渡难关。对如何取,匈奴内部有分歧,有人希望和汉人和亲,有人希望直接抢劫。龙城之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结果议而未决,可能要等到七月蹀林才会有结果。”
  梁啸心中一动。“子孺,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枚皋点点头。“没错,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进入草原,查看虚实。毕竟太皇太后尚在,朝中持黄老之道者大有人在,一时半刻,朝中大臣很难支持出兵讨伐的建议。如果能以和亲拖延一段时间,也是好的。”
  梁啸皱起了眉,沉吟半晌。“你不担心会步公孙弘后尘?”
  “我当然担心。但是我们出使的目的,不就是为陛下耳目,查看匈奴情形吗?时机未到,以一已私利鼓动陛下出兵,岂不有违本意?”
  梁啸有些自惭形秽。在这个问题上,他还不如一个真正的汉人来得坦荡。
  “既然如此,那你还将这什么月亮送到我的床上?”
  枚皋笑了。“这是她自己说的,草原上的人信服强者,她说你是这群人里最强的,所以愿意依附你。”
  “屁!”梁啸唾了一口唾沫。“自愿的还哭成那样?两只眼睛都哭成桃子了。”
  “因为她本来是想嫁给草原上的雄鹰,左谷蠡王伊稚邪的。”
  “噗!”梁啸将刚喝进去的水全喷了出来,眼睛瞪得溜圆。伊稚邪?这名字很耳熟啊。莫不是后来那个匈奴单于伊稚邪吧。如果真是,这姑娘的来头还真是不小。
  “你怎么了?”见梁啸面色怪异,枚皋关心的问道。
  “没事。”梁啸摇摇头,心里却是暗自嘀咕。如果抛却敌我关系,伊稚邪也算是个人物,能和他争女人,也不错。不过,这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就上床,搞得跟那什么似的,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听着隔壁院里隐隐约约的**声,梁啸暗自感慨。我离一个真正的游侠儿还有一段距离啊。
  ——
  在善无城呆了两天,定制的铁甲、武器到位,自有谢广隆引着去登记。虽然在边关设市与胡人贸易,但是朝廷对战略物资的控制非常严。战马、铜铁器、盐都在控制之列,基本原则是宽进严出。梁啸等人要携带大量铁制甲胄、兵器出关,必须要登记,取得太守府的凭证才能出关。
  各种手续办好之后,梁啸一行离开了善无城,经武州塞北行。在临行之前,他将月亮姑娘留在了善无城,只骑走了她的马,然后将自己的青骢让给了庞硕。庞硕身材过于高大,没有合适的战马,他很难跟上梁啸的步伐,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得了好马,庞硕乐得眉开眼笑,爱不释手。
  同行的谢广隆等人也一样。穿上崭新的铁甲,他们比过年还开心。铁甲的防护能力比皮甲要强很多,在流矢乱飞的战场上,只要不遇到梁啸这样的箭术高手,普通箭手的箭很难射穿铁甲,就算射穿也不太可能致命。有了铁甲,就等于多了一条命。
  不仅如此,梁啸还对铁甲做了一点小改动。铁甲的前后两片原来是分开的,穿的时候用绳子在肩头、腋下及腰间系紧。梁啸嫌麻烦,让皮匠将前后两片连在一起,开口放在前面,有点像后世的马夹。平时放在行囊里,穿的时候往头上一套,胸前一掩,带钩一扣就行了,方便快捷。
  为此,梁啸多付了近两千钱。不过梁啸觉得这钱花得值,战场上瞬息万变,能节省一点时间,也许就能多一次活命的机会。与其将来战死给抚恤,不如在装备上多花点钱,让他们增加一些活下来的可能。
  骑士们对梁啸的慷慨感激不尽,做起事也特别尽心,不用谢广隆吩咐,他们前后奔驰,确保安全。
  在骑士们的精心保护下,马戎一心一意的绘制地图。经过几天的演习,他已经熟悉了这些新式用具,绘起图来得心应手。每绘好一张羊皮,就卷起来,藏在马车的夹层里。
  考虑到历史上的伏击战就发生在马邑,梁啸没有急着出塞远行,而是在雁门北部转了一圈。在接受桓远口授兵法之前,梁啸就听桓远说过地形的重要,此时亲身实践,他越看越觉得马邑之谋近乎儿戏。
  原因很简单,马邑在雁门郡的南部,靠近雁门关。匈奴人从草原上来,要想到达马邑,至少要由武州塞穿过长城,再向南走两三百里。这段路不像长城外人烟稀少,有好几个县城,要想把这些百姓全部迁走肯定不可能。不迁走,保密就成了大问题。
  马邑之谋最后失败,好像就是因为泄密。
  在此之前,梁啸还觉得是那个都尉不对,现在看到了实际地形,他觉得就算这个都尉不泄密,其他人也会泄密。除非匈奴人自负到瞎了眼,马邑之谋就不可能成功。
  王恢不是边郡人么,他怎么会设计出这么弱智的战术,这明显没什么可行性啊。
  梁啸还担心是自己看错了,借着和谢广隆说话的机会,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想伏击匈奴人,会将地点选在什么地方?”
  谢广隆想了想:“颓当城,或者诸闻泽和盐泽之间,最佳位置是诸闻泽,匈奴人要取水,必然在诸闻泽停留,那里便于伏兵。”
  “能不能将匈奴人引到塞内,比如马邑或者善无?”
  “哈!”谢广隆夸张的大笑一声:“怎么可能,除非匈奴人脑袋被马踢了。”
  梁啸没有吭声。他倒没觉得匈奴人的脑子被马踢了,他觉得王恢的脑子被马踢了。雄才大略,号称一代雄主的汉武帝居然听了他的建议,也只能说人无完人,再聪明的人也有犯傻的时候。
  战争这种事果然不是看看兵书就行的,如果没有实际考虑地形,设计出来的战术肯定是驴头不对马嘴,纸上谈兵,最后失败也是必然。
  绝不能让这样的蠢事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