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逍遥小地主 > 第101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个想法在脑中冒出来后,就再也止不住了。
  那人的话到底靠不靠谱,高阳并不清楚,但这个时候,她觉得试一试。她不忍心看到三哥那般难堪的处境,也许还有些想验证一下李三郎的那番话到底有几分水平。
  就在李恪无言以对的时候,高阳出口了。
  “既然今日是家宴,那皇兄问起平辽之策,皇妹倒也想胡说几句,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这一下,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大家谁不知道高阳平时喜欢游猎,还生性风流,但谁听说过高阳还懂这军国大事,兵家方略啊。
  稀奇了。
  李治目光转向高阳,若有所思,他知道高阳向来跟吴王关系好,也许高阳这番出来是想胡搅蛮缠,为吴王解困的。
  闻言,他微微皱眉道,“想不到十七娘也还有平辽方略呢,且说来听听。”
  高阳笑呵呵站起来,“先声明,我这方略呢,其实也不是我自个想出来的,是有一个叫李三郎的人跟我说过的,我记住了一些,就借花献佛吧。”
  李治讶然,李三郎,莫不就是三皇兄吴王恪?
  他望向李恪,却发现李恪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似乎事情又并非如此。
  这个时候,高阳已经开始侃侃而谈。
  高阳站在那里,神态悠闲,不急不缓,把当初在蓝溪河边,李逍对她说的一番平辽之策娓娓道来。
  什么平辽非一朝一夕可竞之功,什么若要灭高句丽,最好从南往北打,而非从西往东征。还特别点明,灭高句丽,必先驱契丹、新罗为前锋,灭高句丽,当先破百济。
  一番话说完,满殿寂静。
  一众皇室宗亲,本来想要看热闹的眼神也不知不觉的变了,尤其是其中一些比较有见识的人,听完高阳一番话,甚至有股茅塞顿开的感觉。
  不管是隋朝两代皇帝五次征辽,还是本朝太宗亲征高句丽,又此后的几次袭扰,中原虽也有海陆并进的策略,但其实一直都是以陆路为主,尤其是从西向东打的路线。
  可现在偏偏高阳提出来的征辽之策,却是由南向北,尤其是提出,欲灭高句丽,必先夺百济的这个观点,可谓让人大吃一惊。
  可细细一想,却又非常有道理。
  许久之后,李治长长的叹了一声气。
  他脸上的表情变的凝重。
  他虽也没打过仗没带过兵,可整日与朝中宰辅大将们商议,也对高句丽局势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之前大家想的都是过去的老思路,由西向东一路打过去,海路上也仅是派一支偏师去牵制下高句丽人,做些袭扰。
  以前还真就没想过,要先灭百济。
  虽说这也同样是要先走海路,但又与过去的海上进攻不同,以前海路是直接去打高句丽,而这次高阳却是说走海路先打百济。
  百济不是高句丽,只是高句丽的一个盟友,而且现在很虚弱,尤其高阳说大唐进攻百济的话,还可以让新罗提供粮草器械支援,还提供兵力协助。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实很有希望先灭掉百济。而灭掉百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是大唐在高句丽的背后扎下一把尖刀,甚至有了一块稳固的进攻基地,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海路派兵过去,这样一来,高句丽花费几百年时间经营的那条辽东防线,尤其是近几十年经营的辽东千里长城防线就完全无用了。
  高,实在是高。
  “好计,以前大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欲灭高句丽,必先灭百济。破百济,然后由南向北攻,可一举亡高句丽也。好,非常好,此计真是绝妙之计也。看不出,吴王居然还能够有如此良策,此前却一直不肯说,吴王,你太谦虚了啊。”
  吴王李恪也正琢磨着,高阳怎么会有如此良策呢。他懂兵法谋略,自然是一下子就听出这番方略的高明之处,其实就是避实击虚。
  避过高句丽人苦心经营的辽东防线,直掏高句丽的肛,一击致命。
  仅仅是把过去做为偏师的海路兵马进攻目标改了一下,就完全不同了。以前东浮渡海攻的是高句丽平壤,目的是牵制、袭扰。而这次则是目标南称,攻打东南的百济,目的是先斩断高句丽的一条臂膀,同时获得一个重要的进攻据点。
  他还在那里琢磨,到底是谁想出了这个好计策,听到皇帝叫他名字,说是他的计策。
  他惊讶之余,然后想起刚才高阳说这是李三郎告诉她的。他不知道高阳说的那个李三郎是说他,但他知道,自己绝没说过这话的,他也没想过那样的良策。
  此时如果自己应下,那就是冒名顶替。
  他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摇头。
  “陛下,高阳说这良策是李三郎告诉她的,但这个李三郎并非是臣。臣也很想知道,这位出此良策的李三郎究竟是谁。”
  李治大为意外。
  这个李三郎真不是吴王恪,那是谁,总不成是高阳自己想出来,然后假称是吴王恪告诉她的,结果吴王恪又没领情吧。
  他越来越有兴趣了。
  笑问高阳,“十七娘,敢问这位李三郎,究竟是哪家儿郎啊?”
  高阳扭头看了眼吴王,回头。
  “这位李三郎确实不是吴王,其实这人说来陛下也应当是知道的。此前,右领军中郎将薛将军曾向陛下献一霜糖脱色秘方,那秘方主人正是这位李三郎。”高阳提醒皇帝,“他就是蓝田李逍,后来陛下还特下旨赐其流外六品的少府寺官,赏赐了其金银绢帛田地的。”
  “哦,你说的是他啊,朕想起来了,确实有此事。想不到,这李三郎居然还能有如此平辽良策?高阳,你怎么认识他,他真的仅是一田舍郎吗?”
  “陛下可莫小瞧这位田舍郎,皇妹还曾听过他做的一首五言呢。”
  李治这下更来了兴趣,“他还会做诗,那快说来听听。”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诗念完,又是一片寂静。
  不过与刚才的平辽良策相比,这首本来非常好的讨倒已经不太惊人了。毕竟在帝王看来,诗词虽代表才气,但也仅是小道,真正治国平天下的,并不靠诗词这样。
  李治拍腿赞叹。
  “这个李逍,朕是真的很好奇,也很想见一面了。”
  武氏在旁边笑道,“既然这位李三郎做诗写朝为朝舍郎,暮登天子堂,那陛下何不召他入宫登上天子堂,亲自召问呢?”
  “昭仪说的极是。”李治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