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碟塞进dvd里,她把门和灯都关好,自己颓废地窝在一片黑暗里。
让黄露明失望又安心的是,根本就没有女主角……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八岁,刚结束高考的男生。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张大红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十八岁的陈先生一张帅脸出现在医院里。
他那时候比现在看着面嫩很多,脸庞和下颌的线条都不如现在锋利,说话的声音也更清亮些。
医生非常沉痛地摇头,“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同学,通知家长吧。”
一上来就领盒饭……
黄露明接着看下去。
少年嘉华刚刚步入大学,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被判了死刑。他隐瞒自己的病情,照常入学,上课。别人都嫌无趣的大学生活,他却因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而过得格外认真。
认真听课,做作业,看校园的风景,不过用的是格外眷恋的道别的眼神。
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他调和经常吵架的父母,和叛逆期逃学打架的弟弟谈心,努力让家人减少隔膜,重新坐在一起吃饭。
假期结束,已经完成一切心愿的少年嘉华踏上回学校的路程,却在半路下了车,独自一人走向深海,结束了生命。
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平淡的校园和家庭日常,以及对于生命的思考。
配乐是舒缓的钢琴曲,恰到好处地流淌在整个故事的节奏中。
整个片子看下来,黄露明居然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其中有四个地方她印象最深刻:
第一幕,是癌症少年每天早上醒来,枕头上都会落下一大把头发,他就静静地把那些发丝拿到清晨的阳光里,眯着眼看,看完再静静地全部收起来丢掉。
第二幕,是少年放假回去和家人吃饭,曾经父母不和,弟弟叛逆,现在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欢声笑语里,少年偷偷落了泪,掉在饭碗里,赶紧扒饭作为掩饰。
第三幕,是少年开学前和母亲告别。
“妈,如果你想我,就喊我的名字。我听到了就立刻回来看你。”
“傻孩子,不就是上个学吗?下次放假就回来了。”
第四幕,是暗沉天幕下,少年一步一步走进海水的背影,也就是那张碟片的封面,海水没过他胸口的时候,他回眸一望。
那一眼,深得教人不敢看下去。
一个好的演员,应该就是能把眼神留在观众心里吧。黄露明保证,这一眼,她打死都不会忘。
导演最险恶的用心在于,居然挑了十八岁最美貌的陈桦,来演这么悲情的一个角色,偏偏还哀而不伤,让人胸口堵着上不来气。
少年的独白里说道:他之前从未想过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但是接受事实之后也可以坦然面对,只是希望保存生命的尊严,不愿意躺在病床上插满管子痛苦地离开。
所以他选择完成所有心愿之后主动结束一切。
陈桦的表现,完全不像是第一次面对镜头的生涩,他简直就是那个固执冷静的少年本身。
黄露明抹一把满脸泪,在幽幽的蓝光里站起身。满脑子都是剧情。
她没想到,原来陈先生的正确打开方式,会是这样深沉的文艺片。
在这之后,他蹉跎了五年,去演那些三两集就消失的电视剧配角,真是太浪费了。
但是现在,这样一点商业元素都没有的文艺电影,恐怕也没什么人会拍了吧?
——如果有一天,生命戛然而止,有谁会知道我来过?
·
陈先生已经离开东北,结束了“林海雪原”部分的拍摄,现在转向西北,继续最后结尾部分的“大漠狂沙。”
黄露明写信都很简短,主要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相比较起来,陈先生的回信就有意思多了。
先是经过西安的途中给她寄来一封,上面说自己跑去张学良故居,眼馋大帅那辆别克modle 57,8缸发动机的老式古董车,将近三吨重,真想开回来找她。
黄露明给他回信,说你可千万别冲动,万一大帅追来就不好了。
之后陈先生又一路向西,洋洋得意地向她炫耀,自己终于吃到她说的兰州拉面了。不过本地人不叫拉面,而是管它叫牛肉面、牛大碗。
不止根据面条粗细的不同分为大宽、宽、细的、二细、三细,还有一种扁的叫做韭叶子。
当地回民多,爱牛肉,也擅长面食。黄露明估计以陈先生的习惯,肯定能学两手回来。
没想到这还不是终点,过几天,来信的地址又变了,陈先生神秘兮兮地说,自己现在呆的这个地方有点怪,男的都被抓去验血,女的都不穿红衣,小孩没有晚自习……
黄露明神经一跳,大敦煌影视基地,在白银?
作者有话要说: 电影是我编的,估计真没人会拍这样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生命戛然而止,起码我在**留了一个坑?
最后这个,白银连环杀人案件,最后一次案发就是在02年。男的被验血是检验dna,当时是全城的男的都被取样,凶手躲过去了。
女的不穿红衣,是因为据说所有受害人都……红色有时候,是很招变态的颜色……
因为太危险,所以当地孩子不上晚自习。
☆、第55章 再试美人肩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黄露明竭尽所能,搜罗到了大部分陈桦曾出演过的片子,下班之后没事就一部部地看下去。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明明是那个眉眼唇鼻每个线条都很熟悉的面孔,却在不同的故事里,改换身份姓名,在无尽命途中辗转不休。
不过除了第一部电影之外,他的每一个角色分量都不重,有的出现消失都莫名其妙,像是因为时间紧迫,被有意压缩剪辑掉,连面目性格都模糊。
黄露明拿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下他每次出场和退场的时间,最后一统计,在她看过的这繁繁杂杂几十部片子里,独属于他的片段全部加起来也就几个小时。
特写镜头什么的就更少了。以至于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黄露明就忍不住要拍下来留个念。
就这么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天晚上回来,她一边吃饭,一边翻看洗出来的照片,爷爷推门进来,把白天收到的信放在她桌上。
黄露明打开一看,大红一张日历纸。其余什么都没有。
她有点纳闷,又检查一边空空的信封,确信没有漏掉东西。
定睛看那张像是顺手扯下来的日历好几秒,她不由得笑出声来。原来玄机在这里埋伏着。
——那个数字被蓝黑钢笔圈出来,旁边简单划了两个字:
归期。
说起来,陈先生似乎是对这种古老的沟通方式很有执念。
鱼传尺素,鸿雁递书。
往往是黄露明的回信未到,他的新信就又来了。
黄露明把这张大红日历纸端正得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面,拿出那叠照片看了看,又托着腮发了一会呆。
·
然而上班之后,在别人眼中,黄露明绝对不是沉迷恋爱的小女孩,她上任之后做出了一大堆大刀阔斧的改革。
除了推出收费阅读模式创收之外,她又想出新点子了。
这周的会议上,黄露明还是像之前一样干脆利落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目前除了文学网站的广告收入之外,其实还有图书出版和电台节目这两块可以创造利润。”
“出版是主要盈利方式,不过目前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让已经在网上免费阅读过的读者掏钱收藏实体,只有少数几个大神的书能卖得动。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打造新星。”
黄露明要求编辑们,研究一下最近的流行趋势,尽快在每天成百上千的来件中,挑选出有成名潜力的作者重点来打造。
“另外,我们下阶段主要精力,要放一点在和电台的合作上。”黄露明敲敲白板。
未收购之前,网站之前就和各地的电台签订了合作协议,网站编辑提供稿件,电台提供平台,每天都可以掌握一个小时的播送时间,输出内容。
黄露明要做的是,改变之前单纯供稿宣传作品的模式,寻找客户,在制作节目的同时植入广告。
当然是较为隐蔽,贴合内容的植入方式,比如今天在电台和大家讲一个老师讲课的故事,那就顺便植入一个润喉颗粒,写一句简短漂亮的宣传语。
等到广告收入到手之后,分一小部分给电台。
下属们立刻执行了她的决定。效果非常明显。
因为这样电台既免费得到了稳定优质的节目来源,又能坐等利润分成,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所以纷纷上门来求合作。
一时间,槐树下的故事直播火速在全国各大电台的直播节目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合作对象达到了上百家。
这时候大家除了看电视之外的一大爱好就是收听电台节目,什么流行音乐、相声小品、戏曲新闻……
早起之后,开车之时……几乎个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有一两个喜欢的电台节目。所以受众广泛,大面积曝光给网站起到了免费的宣传作用。
黄露明一点都不担心内容输出跟不上的问题。作品库里那么多故事段子,长篇短篇,简直取之不尽,黄露明果断下令,让编辑们根据题材内容分类,主要形成鬼话、情爱、搞笑三大类别。
然后根据类别投放到不同时段的电台节目中去。
除此之外,黄露明还抽几个人出成立了制作部,挑选一些声优自行录制节目,这时候就不再是免费午餐了,电视台想要得到制成品录音的话,就要向公司支付费用购买版权。
好几家电台,为了争夺槐树下的自制节目打破了头,不断加价的结果是价格水涨船高,物以稀为贵嘛。
这样的效果反向促进了广告客户的热情,与电视广告相比,电台植入的方式更便宜,而且跟故事结合之后粘性大,传播广。于是他们的节目广告位价格同样一路暴涨。
写手得到稿费,读者轻松阅读,听众免费听故事,电台收听率提升,广告主知名度扩大。
甚至,还培养聚集了一批优质的声优。
多方受益之后,最终的结果当然是,黄露明的影视公司用最快的速度做活了这个文学网站。在集团总部的会议上交出了满意的成绩。
·
黄露明自从收到那张日历纸之后,自己也去买了一本这原本认定过时的老土玩意,每天早上起来都扯掉一页,然后对照玻璃板下面那个日期,在心里默默倒计时。
时间好像过得特别慢,黄露明都把他所有的角色出场戏份倒背如流了,那人还在没完没了地在远方吃面拍戏。
陈桦在电话里向她吐苦水:之前五年拍的戏,还没有这半年的多,太累人了。现在想一想,还不如当一个隔三差五没活干、三集五集就杀青的小演员。
人生何处不围城?怎么过都不够舒服自在。黄露明也只能劝他继续忍耐。
·
这天出了大厦,黄露明站在路边等着司机师傅接她回家。
公司里面空调开得足,突然一出来被冷风一吹,衣衫单薄的黄露明冻得直哆嗦,抬起手一看,十个指甲都变成了可怕的紫色。
冷风还在四面八方向她刮过来,黄露明把冰凉的手举起来,合拢在嘴边,吹了口热气在手心。因为这个动作整个脊背蜷缩起来,像是挨了冻的猫。
突然,一只手从旁边伸过来,揽住了她的肩膀,另一只手覆在了她冰凉凉的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