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覆汉 > 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
  随着哨骑不断往来,袁绍当晚便得知了邺城沦陷的真正原因——部分魏郡守军公然反水,引贼入城。
  这就很合理了,因为于毒和他十几部山贼不是神仙,他们这群乌合之众要是能轻易打破河北第一名城,那困在邯郸城前的袁绍八万大军,有一个算一个,统统该跳漳水自杀的。
  细细问来才知道,乃是邺城最西面的支城污城守将,为韩馥所提拔,所以对袁绍接手邺城过程中的那些破事格外不满,再加上于毒宣称自己是受长安命令来袭,朝廷委任的冀州牧公孙越正在上党,其人这才主动倒戈……换言之,这位守将非但没有固守污城,反而自为先锋,连续骗开了九侯城、武城,最后乃至于邺城。
  而大雨之中,邺城守军猝不及防,于毒一路杀入城中,如入无人之境,当时便俘虏并斩杀了魏郡太守粟成。
  得知了缘由,袁绍面上依旧镇定,心中却愈发惊慌,同时后悔不迭……凡事有因必有果,当日他对韩馥如此粗暴,这才有了今日的事情,否则区区几万盗匪,又没什么攻城手段,在污城便该止步,然后被他派回的部队轻松歼灭于城下的。
  一夜无眠。
  不过第二日下午,当袁本初强做镇定,撤军南行,疾速赶到梁期城后不久,却在官寺中得到了第二个匪夷所思的讯息。
  “邺城收复了?”袁绍目瞪口呆。“诸将家眷还有我的家眷全都无恙,正在往此处而来?”
  “回禀主公!”虽然依旧有些雨水绵绵,可哨骑却累得的气喘吁吁。“贼人十余部,一入城便各据地方劫掠,于毒取了郡府,杀了粟太守不提……其中有两个贼人,一个唤做苦蝤的,乃是钜鹿什么地方的县尉出身,一个唤做陶升的,乃是魏郡内黄县吏出身……二人入城后不去取财物,反而一个护住了主公宅邸,一个护住了诸位将军、先生的家眷,并以大车相载,连夜出城往此处送来。然后文、鞠两位将军迎上,一边接下了家眷,一边复又以二贼部众为先锋直趋城下,轻易入城,然后各个击破……如今于毒已经仓惶逃了!”
  这事情发展的,袁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主公,自助者天助之,若非主公镇定自若,并果断回军,如何能轻易夺回邺城,驱除贼军?”郭图在旁赶紧奉迎。“且若非主公平素威名震慑河北,如何让那些太行山贼甘心为主公前驱?”
  “这话便不必说了。”带着一顶北地狗皮帽以作遮挡的袁本初,忽然感觉头顶出汗,一时闷热,便不由自主的摸了一下有些不适应脑袋。“此事终究太险,差一点便要倾覆基业的……只是我实在是不知道,公孙文琪为何如此狠毒?这些贼难道是可以用的吗?!”
  “大概是其人在长安,不知此处情形,又担忧邯郸有失,所以不择手段吧?”知道是虚惊一场的辛评也恢复了冷静。
  “主公!”就在袁绍刚要说话,继续谴责公孙珣一番时,一旁一直低头不语的陈宫忽然抬头。“属下以为,不仅卫将军用这些贼,咱们也要用这些贼!如此,破局之余说不定反而能让卫将军作茧自缚!”
  “此话怎讲?”袁绍精神为之一振。
  “今日事可知,所谓太行山贼看似一体,其实内源复杂,各部头领各怀心思。而其中,像钜鹿苦蝤、魏郡陶升这种县吏出身、豪强出身之人,眼看天下局势有变,以他们眼光求一官爵之事绝非偶然……”
  “公台是说招抚?”袁绍愈发精神起来。
  “招抚是必然的。”陈宫扬声作答。“旧渎一战、邯郸一战,我军兵弱、卫将军兵强已经展露无疑,既如此,何妨扬长而避短?而且,这是河北现有兵员,无须从青州、兖州辛苦招募,徒惹地方不安;再说了,这些盗匪都是积年的匪徒,早已经不会生产,只会劫掠,不若青州黄巾,还能就地安置屯田。”
  听到此处,众人纷纷颔首……陈宫这是说到点子上了,招募太行山匪和从兖州、青州劳动民夫相比,后勤压力小太多。而且,太行山匪比之前招募的青州黄巾更加野性难驯,更适合当填坑的!
  以这些匪徒为消耗品,然后整顿那些豪强带来的地方部队充当中军精锐,似乎更加合适。
  “除此之外,”陈宫继续黑着脸言道。“卫将军不当人子,驱盗匪来袭邺城,我等何妨反其道而行之,招降愿降盗匪之余,猛攻那些顽固盗匪?一面驱大军向前,以降匪为前锋,拔除他们的营寨,一面将他们往太行山中驱赶?”
  “往太行山中驱赶有何……?”郭图嗤笑一声,刚要反驳,却猛然醒悟,然后临时抚掌而笑。“往太行山中驱赶真是秒策!”
  当然是妙策,甚至堪称是神来一笔!
  想想便知道了,袁绍在南面一边拔除营寨,一边驱赶盗匪往太行山深处,那盗匪便在山中不出来了吗?须知道,盗匪也是人,也要吃饭的,而且很多盗匪是扶老携幼,甚至于说太行山中是有女匪的!这些人被驱赶到其他盗匪所在的地盘,没有生存空间,唯一的法子便是裹挟当地匪徒一起下山求食。
  而既然魏郡这里被堵着,那么是往哪里去呢?
  往哪里去,哪里遭殃,尤其是如此秋雨绵绵,太行山东的漳水流域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必然会对当地造成巨大的损失……而陈宫的计策便在于此了,去赵国、常山、上党、太原,那自然是让公孙珣焦头烂额,甚至可能会极大迟缓公孙珣主力的行动;便是往河内西部张扬的地盘,也可以顺便驱虎吞狼!
  总之,正如陈宫所言,虽然说与公孙珣的决战还是要在邯郸、邺城这片区域展开,但如在邯郸那里明显已经吃了一次大亏的情形下,侧翼突破俨然是个破局的好机会!
  做的好了,大有可为……这是公孙珣主动暴露出的一个弱点,一个之前没有被这些人注意到的弱点。
  “计策是绝妙好策,唯独如此策略,不免有损明公声望。”见到袁绍微微动容,却一时并不表态,辛评却是立即醒悟到了这位袁车骑的意思。“尚记得卫将军在河东有言,天下板荡,割据一方也好,并争天下也罢,都是时局使然,并没有什么可说的,唯独有没有残民之举,才是将来事平之后定罪的唯一凭据……虽说咱们明公若得天下自然可以不顾忌这些,可卫将军的这些话,正如其人屯田之举一般,已经渐渐为天下人认可,而且多有仿效,真要是做了,将来未必堵的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仲治兄想多了。”陈宫黑着脸反驳道。“难道不是卫将军先坏了规矩吗?于毒不是告诉那污城守将,他是奉长安命来袭邺城吗?明明是那公孙文琪表里不一,先以盗匪祸乱邺城百姓,残害魏郡苍生,我等今日难道不可以仿效吗?”
  “说的好!”袁绍听到此处,再不犹疑,而是立刻下定了决心。“是公孙珣无德在先,而非我袁绍心狠手辣……传令下去,将那苦蝤、陶升俱授以两千石中郎将之位,分属文丑、鞠义,然后分派给二将各万人精锐,以两部为先锋向导,从于毒的老巢开始,沿着太行山全面围剿,务必将其中匪巢与我清理干净!降者授官、不降者驱赶入山!”
  “再派人联络处在公孙文琪腹心之处的张燕,许以高官厚爵!”陈宫在旁补充提醒道。
  “不错,遣使潜行到紫山去寻张燕!”带着狗皮帽子的袁绍声音愈发狠厉。“公孙文琪以为此举可覆我根基,却不料我袁绍只会越挫越勇!河北之争,绝不是这么轻易了结的!”
  众人轰然称诺。
  其实,理直气壮的袁绍和陈宫是真冤枉公孙珣了,于毒能攻破邺城虽然跟后者不至于说无关,但也绝不是什么直接相关,最起码公孙珣是绝对没想到有这么一回事的!
  实际上,公孙珣只是按照田丰的建议,在出兵前,尝试招抚张燕、于毒等太行山的山贼,以确保自己道路通畅,或者确保不发生自己在前方作战,后面被山贼掏了老窝这种蠢事而已。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太行山的山贼也已经到了某种极限了。
  这批人,和董卓乱后兴起的各地兴起的盗贼不同,他们是黄巾乱后第一批被灵帝逼反的盗贼,算到如今已经做了足足五六年的山贼,内部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一边是底层依旧苦苦求生,一边却是核心部众变得匪性难改,而偏偏高层却也厌倦了这种躲在山窝子里的生活,然后生出了某种野心,或者试图招安,或者干脆试图割据州县。
  而这三方一面相互牵制,一面却又互相离不开对方,搞得格外复杂,但毫无疑问,获取更大生存空间却是这些人的共识……之前张杨在上党,就只掌握了半个郡,其余半个郡,三分是河东白波匪东侵,七分倒是太行山匪趁机进逼郡县,就是这种复杂态势的直接表现。
  那么回到之前,公孙珣派出使者,以朝廷的名义去寻张燕、于毒等人,要求对方降服时,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
  俗话说,一样小米养百样人,盘踞在太行山北段的紫山贼张燕是个有野心的人,这个人大概是从华北两强相争的局势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表态暧昧、做地起价,甚至还可能存了谁弱帮谁,搞一个大新闻的恶劣想法,总之就是闷不做声,既不说同意,也不是反对,但也没行动。
  而盘踞在太行山南段的黑山贼于毒却是另一个心思,这个人乃是个天生的贼头子,所谓浑身上下充满了无产流氓阶级的反抗精神,之前与关羽在朝歌北面那片山区玩了多少年的猫捉老鼠游戏都不愿意投降,何况今日?所以他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从牵招那里送来的招抚条件。
  不过,其人却是个有心的……一来关羽走后,之前卡他脖子的人就此消失,他本来就有些蠢蠢欲动;二来,秋季到来,秋收将至,也确实该下山抢一波粮食了……于是乎,等牵招的使者一走,于毒便用朝廷使者的名义号召了南太行山十余部盗匪,打着公孙珣的名号下山劫掠去了。
  至于后来遇到大雨,又遇到污城守将对袁绍不满,以至于让公孙珣背了一个天大的黑锅,那就是乱世中的巧合了。
  当然了,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北太行张燕也好、南太行于毒也好,都只是所谓联盟盟主,甚至于毒连盟主都不算,他们根本没法约束名下上的下属。
  或者说,太行山百万山贼,根本就是一个怪胎,既是一体,又各自为政;能统一行动,又会随时失控;说是贫苦百姓聚集求活的百万生民,却又内部阶级分化,中上层堕落严重,乃是标准的匪徒作风……如果让公孙珣真的去太行山里走一遭,那他一定会想起当年的黄巾军,只不过这是一个更无组织性,内部更加千疮百孔的东西,而且跟黄巾军相比,他们甚至丧失了最宝贵的时代使命感。
  这百万之众,不过是历史折叠时造就的一个褶皱,看似异军突起,其实注定毫无作为。
  “出兵路线、方略已定下,而袁绍攻略太急,我本欲先行一步去河北,之所以没有动身,就是在等文和。”长安城卫将军府邸,公孙珣正在与麾下诸多将领、幕僚坐着什么交代。“今日文和已经回来了,那便无须犹豫……我先率义从出发,伯进(徐荣)、公明(徐晃)、文远(张辽)等人可以待半月后秋粮入库时再提全军随行……临行前,有些交代与安排要说给诸位。”
  堂中众人纷纷凛然起来。
  “公直(田楷),你与我一起先行,到河北后不用管我,即刻往伯圭兄处汇合。”公孙珣先点一人,却是之前来长安谒见并北许以中郎将的田楷。
  而田楷不敢怠慢,立即恭谨称命。
  “志才也是。”公孙珣复又指向一人。“不过你须留在太原,协助文超(公孙越)统揽晋地局势!”
  戏志才也肃容出列,恭谨领命。
  这二人的职责大小差距极大,但说白了,都半是辅佐半是监视,却也光明正大,堪称题中应有之义。
  “然后,子伯(娄圭)、元皓(田丰)、公达(荀攸)三人随我同行,在我身侧总揽军事。”公孙珣继续点名。“其余幕僚就不多带了,军务须简不须繁,卫将军府诸曹中除司马朗、韩浩、王象外,其余全都随叔治(王修)、元常(钟繇)、文和(贾诩)三人留守,哦,刚从徐州来的王景兴以朝廷使者名义,也持节随我同行……”
  听到这里,众人精神纷纷一振,而被点到的十人中,除了一个不在此处的王朗,也都纷纷出列。
  “其中,叔治统揽幕府,兼领关中民政,务必保障半月后两万大军东行的后勤!”公孙珣恳切叮嘱。“元常好生安抚朝廷,兼领关中治安事,务必要关中安靖!最后文和……”
  刚刚从刘表处回来的贾诩闻言再上前一步。
  “文和南行许久方回,未知刘表何许人也?”公孙珣正色相询。
  “回禀明公。”贾诩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刘景升治世之三公,乱世之守户犬也!”
  这话当着不知道多少卫将军府的幕僚还有诸多将军的面说来,却是一时让人惊疑。
  而公孙珣手扶椅背,也是当即失笑:“治世之三公,乃是治世之极致,为何乱世反而沦为守户之犬?”
  “明公误会了,守户犬之言非只是贬斥。”贾诩依旧表情淡然。
  “你是说,其人性格使然,加上年龄偏大,所以并无扩张称雄之意,不会动摇大局,但谨守一方,自有韧性,却也不是谁轻易能吞并的……是这个意思吗?”公孙珣恍然醒悟。
  “正是此意。”贾诩点头称是。
  公孙珣若有所思,却又一时感慨摇头:“本想与文和论一论中原局势,再说一说袁术、曹操、孙坚、刘备、陶谦众人将来的,但既然要走,而时局也一日三变,有些事情不说也罢……文和,你上前来!”
  贾诩闻言稍微一怔,却还是再度往前一步。
  而公孙珣也起身绕到对方身前,握其手而言:“这便是我要文和留守的缘故了,你刚刚从那边回来,对彼处局势与各路豪杰知之甚详,而我此去河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你在长安,中原乱局,乃至于凉州、益州若生乱,就全都交给你了……发什么旨意给谁,任命谁做什么官,征召谁入朝,派朝中某人为某任,调用那只部队,想怎么定就怎么定!总之,朝中事在元常、关中事在叔治,而三辅之外,文和自为之。而若你三人所论事有相抗,可寻老夫人作证,于密室自决便可!”
  堂中鸦雀无声。
  话说,贾诩的获得如此大的权责实在是出人意料……王修统揽关中政务已经早有预兆,他本就是公孙珣元从,入关前就是仅次于吕范的幕中权重人物,而且任劳任怨,上下皆服;而钟繇虽然算是重用,但是两个职责,关中治安倒也罢了,那么监视朝廷的意思在如今这个局势中总是有些会被人鄙视和诟病的;唯独贾诩,一个降服刚刚一年多的人,一个西凉人,虽然在讨董中立下大功,却名声始终不佳,如今却居然获得了如此高的权限,实在是让众人五味陈杂,各有所思。
  而贾诩本人,也是中途几度欲言,却终究没有说出来,最后,其人干脆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后退数步,认真俯身一礼:“明公以大权付在下,在下必当九死以报!”
  王修和钟繇也赶紧回神俯首,公孙珣则哑然失笑。
  建安元年七月下旬,袁绍败走邯后转身另辟蹊径,从魏郡、河内开始,试图清理千里南太行山。而与此同时,对河北局势一无所知,更不知道自己被泼了一盆污水的公孙珣却干脆引白马义从先行出关,出蒲津入河东,经王屋山向北而去。
  双方两山之隔而已,却不知道何时能相见。
  ——————我是不知何时能相会的分割线——————
  “贾诩出使归长安,太祖与之论行见之英才,言及刘表,乃问:‘君以刘景升何许人也?’诩对曰:‘治世之三公,乱世之守户犬耳!’太祖笑而不语。及诩退,左右奇而问之,太祖乃实言告之:‘文和固知刘景升,却未知己,因其言而笑。’左右复问:‘其若如何?’对曰:‘贾文和者,治世之三公吏,乱世之伏陇虎也!’”——《新燕书》.卷七十.列传第二十
  ps:接着推书,《无双庶子》,将白作者新书,喜欢看权斗流的可以去瞅瞅。
  这个月就13万字,也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