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唐农圣 > 第643章 甜蜜的负担
  整个国家的变化,根本说不完,人们在新环境下,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新认知,从前,民间的百姓觉得背井离乡是受罪,现在,他们已经逐渐不这么认为了,去到他乡,同样有温暖,还能挣到钱。
  所以,今年到山南道参加筑垸工程的北方百姓,比去年又多了两成左右,其中,还出现了很多胡人身影,汉化越发严重的他们,在文工团的宣传下,也知道努力挣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了。
  而越是汇聚过来的人口多,九垸县的各种低端食品小吃的摊位,生意就越好,现在,纪南,钟祥两县的百姓,已经全面采取九垸县的发展模式,属于他们的小摊,甚至是店铺,已经在逐渐开始成型的江陵城开张了,三个县,十多万户百姓,也才勉强将本地的生意做的差不多,未来,想要向外地扩张,把这些产业做到全国去,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然而,这个时候,孙享福已经先他们一步,开始考虑未来即将面临的问题了。
  九垸县,民学课堂上,孙享福讲完了一堂冬季比较常食用的蘑菇种植课之后,道,“你们其中啊!很多人来听民学课,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于各种农作物的了解,种植知识,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我建议啊!你们可以去善阳的农学院,学习更加高深的农学技术,学习进步,可不都是少年小娃的事情,你们这些成年人,同样也可以学习成才,等未来,你们有了更全面,更扎实的农学技术之后,说不定可以去农部为官,或者开发自己的农业产业,做更大的事,而不是窝在自家地里,一辈子种那二三十亩田地。”
  “做更大的事?”许多百姓们有些发愣道,也不知道是在问孙享福,还是在问自己。
  “对,做更大的事,你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以带动更多的人富裕为己任,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年后,就会有很多人来找你们。”
  “找我们?”课堂上的百姓们,有些意外的齐声反问道。
  孙享福点了点头扫了一眼大家道,“是的,朝廷现在在很多地方开发项目,推动当地民生发展,这就需要更多懂得种植技术的人,去带动当地百姓,教那些边远地方的百姓,更好的打理农田,树立新的地方风气,你们只要去三五户,就可以改变一个村子,十几二十户,就可以改变一个镇,百户,则能让一个县大变样,即便没有去善阳学习的人,也具备成为朝廷推动更多地方发展的种子。
  而咱们九垸县,随着人口的增长,后备土地,和宅基地逐渐的不够新成长起来的所有人口的使用,也必须进入一轮变革,所以,你们回去了之后,要考虑考虑自己的未来了。”
  许多百姓突然听到孙享福说这些话,显得有些茫然,他们本以为,自己在九垸县的生活会一直这么继续下去,可是,想到自己家里的几个娃,以及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娃,他们不得不认同孙享福说的这些。
  九垸县,就是九块被大堤框死了的土地,它只有这么大点地方,十万人的时候,它还能供所有人使用,可二十万人,三十万人,甚至更多人的时候呢?这里,根本不具备让所有人世世代代住下去的条件,所以,必须有人要走出去。
  可是,他们又舍不得这里,毕竟,这里对他们来说,太美好了,很快,便有人提出了问题道,“可是,我们真的不想去一个陌生的,左邻右舍都不认识的地方啊!”
  孙享福笑着看了看那个开口说话的人道,“嗯,我也不愿意搬迁到那样的地方去,应该说,大家都不愿意舍弃现在的环境,搬到那样的地方去。
  所以,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即让咱们能够解决后代的生存空间问题,还要让咱们不与乡亲邻里分开,最好,还能带动那些其它地方的百姓的发展。
  这,就是我今天留给你们的课后题,你们回去之后如果有了好的想法,可以用纸和笔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自家的孩子,写好了之后,不用交给我,直接投到县衙的建议箱里面去,咱们的县令,会集合大家的智慧,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
  要说孙享福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民学的目的,就是开启民智,不仅要让他们懂得更多的生产知识,还要让他们懂得思考未来,有的时候,不是人们不够聪明,只是人们不愿意去想,因为想到了的东西,话事者也不会听,而只要他们想到的办法,有话事者认真去听,去分析可行性,大家就会愿意去开动脑筋想办法,笨人都还能想出一些笨办法来呢,何况是众多并不算笨的正常人。
  北风刮起来之后,火锅就成为了各家各户的最爱,孙家也不例外,每天下午上完课回去的时候,家里的火锅汤都炖的正香,如果是鱼头锅底,孙享福会先来一大碗汤,今天的饭桌上有点热闹,坐在卧室里坐了一个月的虞秀儿出来饭厅吃饭了,小宝宝孙康,也被抱出来见人,按照排行算,他是孙享福的五子,也是嫡次子,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封爵,所以,虞秀儿没有少在孙享福念叨。
  “咱康宝宝还是喜欢人多的环境,瞧他那双大眼睛,满屋子乱瞄呢!”孙享福做了几个逗趣的表情,儿子明显不买他的帐,目光朝着饭桌子上的其它人看,现在,孙家的饭桌上,人可不少,一妻四妾,七个娃,还有一个小姑子,能将一张大八仙桌围的满满的,不过,没有几个在正经吃饭的。
  像孙珣和孙昂这样才学会走的小家伙,都是咿咿呀呀的玩桌子上的勺子,筷子,红梅和春桃光是照顾他们,就忙的手忙脚乱的了。
  三岁的孙丰和孙婉瑜,则是从来不好好吃饭,需要挺着大肚子的李香蝶和姚红袖慢慢喂他们,每吃一口,得表扬他们好几句,说很多好话,他们才愿意吃下一口。
  大一些的孙靖和孙婉婷,倒是能够自己用筷子吃饭了,但是这两小家伙都不是安生的主,孙享福之所以回家就赶紧先喝一碗汤,那是因为,不喝的话,等他们两个小家伙上桌了,自己就很难把吃食搞上嘴了,弟弟孙靖要是让孙享福帮自己挑鱼刺,那么姐姐孙婉婷肯定会夹一块刺更多的鱼,让爹爹帮他挑。
  孙靖要是嫌饭菜太热,要孙享福帮他吹冷,那么,孙婉婷这里,绝对会有一碗滚汤准备着让孙享福吹,一个皮的要死,一个个性强的要死,不等他们在饭桌子上折腾够了,孙享福是没有自己吃东西的时间的。
  有时候虞秀儿就笑他,没有树立起父亲的威严,好好管教孩子,但是孙享福却乐此不彼,说这个是甜蜜的负担,一点也没有要改变的意思。
  孙小妹是餐桌上唯一能够清净些的人,她只会在孙享福招架不住的时候,出手帮一帮,多数的时候,她会占据孙享福的思维,因为,孙享福和妻妾们说话,大多是些日常,不用费脑子,跟她说话的时候,就经常涉及到一些学术性的问题和正事,孙享福觉得,她现在,至少有一个后世高中生的数学水平,以及一个农科大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了。
  今天她没有问学术性的问题,而是说起了正事。
  “大哥,我想开年之后,去纪南县。”
  “去纪南县?为何?”
  “九垸县这个边,有你在,各方面,已经趋于饱和,纪南县的地方更大一些,后备空田也多,明年我想把我今年种植出来的那些蔬菜品种,大面积的种植,对外推广,而且你不觉得,那么多县的百姓,都挤到九垸县学这边来,太拥挤了么?我觉得,纪南和钟祥两县,也可以开民学,教本县百姓一些种植常识。”
  闻言,孙享福有些意外的看向了孙小妹,原来。一向愿意安静的做女学霸的小妹,不只是爱读书,她更加想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让孙享福很欣慰,点了点头道,“如果,你觉得你今年试种的种子,已经能够稳定生长,百姓也有自己种植的条件,就去做吧!长孙总管应该很乐意你去纪南县开民学课的。
  这样吧!我让跟我种稻的几个农部官员没事的时候,也去纪南,钟祥两县讲课,有时候替换你,反正他们将我这一年多在九垸县民学课上讲的东西,都做了笔记,正好让他们过去从头讲起,让那些没有学全的普通百姓们,都从头听一听。”
  民学,涉及到的知识并不高深,多数是老百姓们生产生活中要碰到要解决的事情,有时候,孙享福甚至会让县学的高年级学生,来课堂上带他们学习认字,写字,并没有规范什么教学内容,它只是孙享福在这种不可能实现全民教育的时期,想出来的,对现有成年百姓的知识提升的一种手段,而九垸县的能量,真正爆发的时候,是现在真正学校里读书的这帮孩子们走上社会的时候。
  “那就多谢大哥了,对了,明年春上,咱们种植的那些西域葡萄就要牵藤了,得弄一些竹篙,搭葡萄架。”
  “我让李泰李恪那帮小子组织人去弄吧!对了,他们最近老实吗?”
  “学的还算好,就是动手能力很差,光爱动嘴,不爱动手,尤其是天冷了以后。”
  “这就是他们从小养尊处优养成的毛病,不实际去做,就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真意,想到办法改良进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倒退,这样,搭葡萄架的事情,你让他们自己多动动手,如果只是动嘴的话,明年让他们去给周边各县的百姓去上民学课。”
  “这样啊!估计他们还求之不得呢!对了,听说,明年他们中间就有人到就藩的年龄了,估计,学业也就到现在这种半上不下的水平为止了。”
  “就藩?”突然听到这个词,孙享福貌似想起了后世某些电视剧里的内容,貌似,李泰就得到了李世民的特别宠爱,没有让他去封地就藩,然之后,与李承乾在长安斗的不可开交。
  而现在,大唐的分封制已经全部改革了,藩王和公侯一样,并不给食邑封地,而是直接拿固定的爵位俸禄,不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安排这些年满十六岁的王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