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到达高句丽后,高句丽王故国川王听从大臣安留和乙巴素的建议,隆重召见了孔融。
孔融此番前来就是奉着大汉朝廷和吕布的诏令,希望故国川王一起出兵对付公孙度。
但故国川王在此之前屡次三番被公孙度强大的辽东骑兵击败,畏公孙度如虎,他思虑再三,还是不敢下最后的决定。
孔融便听从副使刘政的建议,去拜见了高句丽的国相乙巴素,乙巴素在高句丽是个传奇人物。
数年前,故国川王后的亲戚於畀留和左可虑掌握了朝廷实权,将高句丽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终于在故国川王13年,也就是公元191年,他们起兵造反,并袭击国王,故国川王将反叛镇压下来以后,对王室的势力加强了警惕,要求中央以外的四部举荐人才,这时朝中群臣纷纷举荐一个叫做安留的人,但安留却举荐了一个叫做乙巴素的农夫,说乙巴素比自己更有才能。
故国川王听从了安留的意见,派人去请乙巴素,故国川王授予乙巴素“中畏大夫”的官职,相当于大汉的六部尚书,但乙巴素却拒绝了,故国川王最终任命乙巴素为国相。这一决定引起了众多贵族的反对,故国川王却强硬地说:“谁再反对,定会诛九族!”。
故国川王给了乙巴素坚定的支持和绝对的信任,为了报答国王,乙巴素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才能展现出来。他通过改革教育体制。防止**的发生,又通过强化人才选拔和经济的改革。使社会政治制度有所改善,使高句丽慢慢富强起来,特别是这一年刚刚实施的“赈贷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福祉政策,在3月到7月的春荒期,朝廷先把粮食贷给百姓,然后再到10月的秋收季节收回,这种抚恤制度使得百姓可以更加安心耕作。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高句丽的名声也因此而传开,吸引了周边更多的人,而高句丽也慢慢变得更加强大。
乙巴素从农夫而变成高句丽的一代贤相,让世家子弟孔融感触颇深,等回到大汉时,他变得坚定不移地支持吕布的人才政策。世家门第观念没有以前那样强了。
乙巴素不像后来的诸葛亮、陆逊、司马懿那样是军政全能的人物,他只懂得治政,他分析不清楚跟大汉朝廷联合对付公孙度的利弊,便陪着孔融去找安留。
安留对军事上稍微懂一些,知道吕布兵力强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讨伐公孙度是以正义伐无道,便建议故国川王答应跟大汉结盟对付公孙度。
高句丽现有五十多万民众,带甲之士仅有五万多人,便拨出两万人马。在安留的带领下,攻打公孙度的玄菟郡。牵制公孙度的兵力。
大汉使团的副使刘政是军政皆通的人才,他看完高句丽将士的战力,心里不无感叹,整个东北地区,除了鲜卑人的战力勉强可以跟大汉一战,其他的势力如乌桓、扶余、百济、高句丽、三韩,是一个不如一个,都是猪一样的战友,他们顶多能起到牵制公孙度的作用,要让他们独当一面地进攻公孙度,完全是奢望了,不过刘政很快就会看到一个强悍的民族。
孔融带着大汉使团,又访问了高句丽的两个藩属小国东濊和东沃沮。
东濊北边接着高句丽和沃沮,南边靠近辰韩,西边与乐浪郡接壤,其领土包括后来朝鲜的咸镜南道和江原道以及韩国的江原道,现在东濊是高句丽的藩属,百年后,高句丽好太王吞并东濊,高句丽从此称霸朝鲜半岛北部和后世东北大部分地区。
东濊与高句丽、沃沮同属扶余分支,语言文化相似,东濊人与高句丽人同在每年的第十个月举行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的祭天仪式,东濊人还视东北虎为神物,东濊以农耕为生,东濊法律严惩占用公用土地者。
因东濊是高句丽的藩属国,唯高句丽马首是瞻,得知高句丽跟大汉签订对付公孙度的盟约,便从两万户国民中抽调四千人马,跟随安留率领的高句丽大军后面去对付公孙度。
随后孔融又到了东濊北边的东沃沮。
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沮南与东濊相邻,也是一个农耕与渔猎混杂的民族,他们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的国家,现在是高句丽藩属。
历史上的公元244年,曹魏大将攻打高句丽时,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鲜卑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因东沃沮是高句丽的藩属国,唯高句丽马首是瞻,得知高句丽跟大汉签订对付公孙度的盟约,便从三万户国民中抽调六千青壮,跟随安留率领的高句丽大军后面去对付公孙度。
随后孔融的使者团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扶余国。
扶余国曾经是东北地区第一大国,最强盛的时候最南边到达秦长城,幅员二千里,有八万户民众,但被东部鲜卑攻击,地盘逐渐萎缩,现在只有方圆一千多里,户口五万多。
但扶余国在东北地区这么多国家里面地位超然,因为高句丽是扶余国王子**建立的,而百济是**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创建的,所以说高句丽、百济的王室都是扶余人,此外北沃沮、东沃沮、东濊和扶余的族属关系也很密切,大汉朝廷若能跟扶余的关系若能保持好,对大汉在东北地区的稳定很有益处。
现在的扶余国国王名为尉仇台,因高句丽、鲜卑强盛,扶余在两强之间,势力日渐萎缩,扶余王便依附于辽东王公孙度,公孙度送了一个侄女给尉仇台做王妃,孔融前来出使,那个扶余国公孙王妃自然强烈反对跟大汉结盟。
但偷偷前来扶余国的阎志已经用忘忧丹、神仙丹打点过扶余国重臣贵族,有那些贵族们的强烈支持,再加上吕布大破东部鲜卑的消息传来,扶余国上下震动,扶余国王被迫处死公孙王妃,转而跟大汉结盟。
扶余王尉仇台派出四万人马,全力擒获那些溃逃入扶余国的东部鲜卑部众,用鲜卑人来换取供扶余贵族们享受的神仙丹、忘忧丹。
此外,吕布还让孔融出使扶余后,去了一趟挹娄,贿赂当地头人,考察那里的情形。
挹娄又叫肃慎,在夫余东北千余里,靠近大海,南与北沃沮接,北边一直蔓延到北冰洋,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人,言语则跟夫余、高句丽不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骁勇,没有君主,各个部落有首领统辖,这些肃慎人都生活在山林间,常常挖树洞山洞居住,“挹娄”原来指的便是岩穴的意思。
吕布读到孔融的报告时,读到这里,还觉得肃慎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
可当吕布读到“挹娄土气寒,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矢施毒,人中皆死。自汉已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便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
吕布不禁拍案大声骂道:“跟后来的女真人、满清人一个鸟样!绝对是野猪皮的祖先!”
吕布心中暗暗发誓:“为了北宋,为了大明,为了无数惨死的中华同胞,为了中华百年耻辱,必须要将这些野猪皮诛杀干净!”
吕布想起后世被这些野猪皮后裔搞得惨不忍睹的大汉子民,心中狂恨,但因为那些野猪皮们都善用毒箭,而且善射,能射中人的眼睛,中者皆死,吕布不想让大汉将士惨死在野猪皮的毒箭下,又没有多余兵力去那么远的地方,便让扶余人去对付肃慎人。
吕布密令孔融、刘政以及吕岱、甘宁水师,支援扶余国五千件弓弩、五千件长枪、五千套盔甲,让扶余国在对付东部鲜卑的同时,集中剩余国力,遏制肃慎的发展。
吕布从刘政的密报里得知扶余人也惧怕野猪皮的毒箭,为了激励扶余人去对付只有三四万人的肃慎野猪皮让他们互相残杀,吕布想出一个血腥的交易,让孔融告诉扶余王,拿一个肃慎野猪皮的人头换一颗忘忧丹,因为郭嘉掌控下的军情部下面的军情司、暗香司已经将忘忧丹、神仙丹的生意做到了扶余,郭嘉、贾诩、步梵很明白吕布的心意,对待这些异族人就要不择手段地铲除,所以他们做这样的声音问心无愧。
扶余国已经建立了二百多年,现在的扶余王是第八代国王,他长于妇人之手,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只懂得玩乐,已经沉溺于忘忧丹带给他的快感上,扶余国的贵族们大多也都沉溺在忘忧丹上,吕布的提议顺利得到认可。
扶余王和扶余国的贵族们为了得到大汉的忘忧丹,便倾发全国国力对付肃慎野猪皮,一时之间野猪皮死亡了二万多人,剩余的都退入山林藏匿不出,扶余国折损更多,有利于吕布日后占领扶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