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国士 > 第127章 移交
  这几个卫兵都是面黄肌瘦,身上的鸳鸯战袍也不知道穿了多少年,上面满是补丁,都已经洗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再加上又不讲究卫生,若不是腰上还别着一把腰刀,还真要被人当成街上的叫花子了。
  这也是兵,这也叫兵?
  在他看来,如费洪、犟驴子这种身壮如牛,一米八十以上的大汉才算是兵。眼前这几人,犟驴子一只手就能打倒一片。
  费洪等人也早就听人说过南方卫所兵不堪使用,根本就比不上九边精锐,也有心理准备,但今天见着人,还是大吃一惊。尤其是看到他们细得更麻秆一样的手脚,都露出了难受的表情。
  孙元抽了一口冷气,忍不住问:“起来吧,你们可都是千户所的亲兵?”
  那小吏明显地看出孙元面上的不满,听到他问,忙朝几个卫兵摆了摆手,叫他们都退了下去。
  然后尴尬地说:“回千户老爷的话,卫所本有三十家丁,上一任千户老爷调离的时候,都带走了。小人早就听说老爷要来上任,就从下面的军户里点了几个还算过得去的过来侍侯。”
  “这也算过得去?”犟驴子叫了一声。
  温老三也讽刺地说:“就这样的兵,在咱们太原镇,就算是拉夫子,也没人肯费力去抓。肩不能挑,背不能扛,强征来做辅兵,都嫌浪费粮食。”
  小吏:“是是是,咱们千户所的军户日子过得清苦,自然不能同孙老爷的亲兵相提并论。”
  按照这个时代军界的潜规则,所有军官都会养家丁亲兵,无论是装备还是军饷都是一等,离职的时候也会将家丁带走。而家丁同军官的关系,就如同奴仆和主人。家丁数量的多寡,直接反映出这个军官的实力。
  比如一个千户军官一般都要养三到五十家丁,卫指挥使一级,则多达两百。
  到了九边总兵官,则有千人之巨。比如这次救援凤阳,围剿农民军的辽东总兵祖宽,就亲率三千主力来攻,这三千骑兵都是他的亲兵。就因为这支精锐,祖宽就能在辽东将门中占有一席之地,被人称之为敢战的猛将。
  至于手下其他士兵,在军官们看来不过是充人数的,一场战斗通常由家丁包打。
  而其他士兵则多是打酱油的。
  说到这里,小吏又偷偷地看了孙元身边众人一眼,心中却是一阵震撼:孙千户这次来宁乡上任,带了二十多个亲兵。人数虽然不多,可这些军汉一看就是上过战场的杀坯。而且,一个个壮得跟牛一样。我的老天,这还叫人吗,都是牲口啊!可见,孙千户孙老爷的实力强到何等程度!
  孙元这才明白,这几个士兵都是千户所临时叫来当值班的卫兵。
  明朝军户穷苦他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却没想在江南膏腴之地的军户也贫弱到这等程度,就伸手将那小吏扶起来,温和地问:“起来吧,你叫什么名字,可能识字写文章?”
  那小吏回答说:“小人姓郭名道理,军户出身,读过几天私塾,在千户所当差十三年了。”
  “哦,原来是所里老人了。”孙元点点头,道:“天色已晚,烦劳你安置一下。”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办。”郭道理连连点头哈腰。
  路途劳顿,情况也不太好。
  众人的脸色都不是太好,只孙元却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当下,众人就在郭道理的殷勤时候下安顿下来。
  孙元和母亲、韶虞人自然住在官署之中。所说官署,其实这里实在破得厉害,地方倒是大,却全是破旧房屋,很多屋顶上的都破了洞,需要找人修葺才能住人。
  至于费洪和管陶等人,则住在官署旁边的几排平房里。
  晚饭自然乏善可陈,都是糙米,没办法,只能让郭道理拿了银子去向百姓买了几只鸡一头猪,总算让大家吃饱了。
  接着,就该是移交千户所的各项公务了。
  孙元见大家情绪不高,又因为这几日行路走得累了,就说公务的事情明日一大早再说,然后再开个会,今天先歇了。
  郭道理在城中自有家,也要告辞。孙元却将他叫住:“郭吏目且留一下,陪我四处走走。”
  “是,千户老爷。”郭道理的正式职务是千户所吏目,不入流。不像卫指挥使司的吏目,好歹也是个从九品。
  夕阳如火,郭道理心中忐忑又小心翼翼地陪孙元在城郊走着。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来说,一个千户军官走的时候都会将他以前的亲信和家丁通通带走。前一任千户离职的时候,也问过他要不要一道过去,郭道理也曾经心动过。可想了想,却拒绝了,毕竟他从小就长在宁乡,家眷亲友都在宁乡,却是离不开的。况且,就算随前任千户过去又能如何,不也是一个小小的吏目?
  可今天他却有些后悔了,这个孙千户上任的时候就带了二十多个家丁。而且,看他手下那个姓管的精明能干,想来定然是要顶替自己这个吏目职位的。
  一个没有品级的吏目,如何离职之后,也只能回乡下去做普通军户种田营生了。
  正乱七八糟地想着,孙元突然问:“郭吏目,我宁乡千户所可有军营?”
  “有有有,就在前方不到一里地的地方。”郭道理收起纷乱的思绪,指了指西面不到两百步的地方,说:“这军营还是嘉靖年倭寇入寇时建的,听老人说,当时里面驻有上千人马,很是热闹。不过,国家承平日久。而且,一旦边境有事,打仗的事情又都是边军包圆了,也没咱们军户什么事。所以,这地方也就荒废了。”
  孙元大感意外:“引老爷我去看看。”
  走了不片刻,就看到一片乱七八糟的房屋,地方倒是极大,又有围墙,很有些后世普通中学的味道。更妙的是,里面还有一片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校场。
  只不过,这地方许久没有使用,不但校场里长满了草,就连房屋里也是又湿又黑。
  夕阳中,整个军营里满是草虫的呢喃声,清风吹来,很是幽静。
  “好地方,这几日,郭吏目你受些累,找人过来将这里修葺一下,至于工钱,问管陶要。”
  “是,小人这就去办。”郭道理忙连声应允。
  “我给你三天时间。”孙元竖起三根手指:“能不能办到?”
  “小人一定将这差事办得妥帖。”说到这里,郭道理忍不住好奇地问:“老爷要整治这个军营做什么,还花那么多银子?”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
  “是,小人多嘴。”郭道理连忙应了一声,看得出来这个新任的千户老爷是个很温和的人,也没什么架子。他就打着胆子再插了一句嘴:“孙老爷,其实修葺军营你大可征发几十户军户来做的,没必要花这个钱。”
  “你说的话倒对,可惜本千户急着要用这片军营,也没时间征召人手。就这么办吧。”
  “是。”
  逛完自己的产业之后,孙元非常满意地回屋去睡觉了。
  躺在床上,他想了想,表面上看来虽然这宁乡千户又穷又闭塞,应该说在大河卫的十个千户所中算是最差劲的地头。不过这样也好,繁荣的地方可不好练兵。越是穷的地方出来的兵,战斗力越强。就如万历年间的军神戚继光,招兵专去义乌山区招收矿工,只选那种看起来憨厚老实的粮家子。
  而有因为这个地方实在不受上头重视,正适合自己慢慢积累实力,也免受到不必要的制约。
  最妙的时候,前一任千户将所里的军官和家丁一并带走。孙元来做这个千户,一张白纸好作画,也少了整顿人事的麻烦。
  第二日乃是孙元上任后的第一天,首先就是郭道理移交千户所的各项事务。
  首先是印信、兵符,接着就是几大本厚厚的册子,上面记录着千户所的人口、土地、房屋的数字。
  孙元首先翻看的是户籍黄册,一看,倒是小小地惊喜了一场。宁乡千户所有人口七千六百二十四人,也就是说,他手下每户有口六人上下。这七千多人中有三千是妇女,剩余男丁中,扣除老人和孩子,十三岁到五十岁的男人约有两千一百多人,这口都是他将来可用的兵源。
  按照明朝卫所军队的编制,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兵数大抵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百户所有总旗二,各辖五十人,小旗十,各辖十人。
  两千多人,足可以让两个千户所满编了。
  这人力资源,倒很是充分。
  不过,又有看所里耕地的数字,孙元却大摇其头。实在是太少了,且都是丘陵山坡旱地。靠这点土地,要想养活这么多人口,简直没有可能,难怪昨天看到的那几个卫兵穷得跟叫花子一样。
  但转念一想,这也正常。首先,军队所占的土地本就贫瘠;其次,江南本就富庶,承平多年,人口大量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就显得特别突出。别说是军所,就算是在地方,也是人稠地狭。还好,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漕运、盐运、纺织吸纳了大量人口,这才使得社会秩序没有受到人口膨胀的冲击。有明一朝,江南一地都没有出现过大的农民起义。但北方就不行,一旦遇到天,百姓除了逃荒和造反,就再没有任何活路。
  可见,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若是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