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对诸葛亮还是很照顾的,同时刘福也知道这时候让诸葛亮替自己做事那是绝对不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福压根就向诸葛亮表露出任何招揽的意思。反正诸葛亮已经被俘了,就像是在池塘里捞鱼,把池塘里的水放尽,到时刘福就可以想怎么捞,就这么捞。更何况刘福手下也并不是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大才,诸葛亮来投对现在的刘福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谈不上雪中送炭。
诸葛亮不是圣人,与平常人一样也有封侯拜将之心,辛苦学习十几年,到头来做个山野闲人,这种结果不就等于以前所学全都白费了。诸葛亮可不想那样,只不过自己刚一被抓就表示投降,那面子上总有点过不去。
刘福的安排正合此时诸葛亮的心意,这样挺好,虽然身份是俘虏,但却可以在西汉军中随意走动,了解西汉军的虚实。只是越了解,诸葛亮就越是心惊。被俘之前还觉得西汉只不过是比荆州要强上那么一点,只要联合了江东,就足以与西汉抗衡,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之后,诸葛亮是越比较越没信心。
完全没有胜算啊!西汉的根基已经被刘福及其手下群臣夯得结实无比,即便这次无功而返,只要刘福下狠心,那完全可以在孙刘两家还没有缓过气的时候再发动一次南征。
“先生,你怎么了?”马谡关心的问诸葛亮道。这几天随着诸葛亮一起在营中走动,马谡也对战胜西汉军不再报什么希望。虽然马谡还是坚持认为只要能够杀了刘福就能解除荆州的危机,但看看那对形影不离的影虎卫,马谡已经清楚认识到这种想法只是空想。
负责照顾诸葛亮的那对影虎卫除非诸葛亮有事询问,平时根本就不现身,马谡也曾经想过找出二人的藏身处,但次次都是徒劳无功,那两个人总是会在马谡意想不到的地方现身。几天下来,马谡也就不再费那个劲了。
诸葛亮听到马谡的话后摆了摆手,轻声问一旁正在看书的马良道:“季常,这几日都在看什么书?”
“先生,良这几日都在看兴汉学院里出的书。”马良合上书本答道。
“兄长,你看那个做什么?”马谡不解的问道。
“幼常,为兄只是在为日后打算。父亲及几位兄长还在主公身边效力,生死难料。若是他们有什么不测,马家日后就只能靠你我二人支撑。而想要让马家重振门楣,除了效力西汉,别无他法。”
“兄长,你要投降?”马谡有些惊讶的看着马良质问道。
“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阻拦,想要让马家延续下去,那就只能认命。”马良皱眉看了马谡一眼,似乎不愿与兄弟争执,说完这话重新拿起书本准备看起来。
诸葛亮拦住了要与马良争论的马谡,微笑着对马良说道:“季常,能把你看的书让我看看吗?”
“……先生请看。”马良犹豫了一下,将手里的书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书随意翻看了几页,还给马良鼓励道:“季常既然有心仕途,那就要多多努力才是。”
“马良明白。”马良沉声答道。
对于马良的选择,诸葛亮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就如马良所说,他的父兄如今都还在刘备帐下效力,战场凶险,保不齐就会出什么意外。马良作为马谡的兄长,所需考虑的自然就是在父兄出现意外之时,马家的未来。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句话并不是说马良是马氏五兄弟中才能最出众的,而是说马良的性格是最稳重的,也是马家最合适的家主候选人。相比起马良,马谡就显得性格跳脱了一些。
没有责怪马良准备背主的作法,为了避免马谡跟马良吵起来,诸葛亮招呼马谡推着自己去营外走走,只留下马良独自留在营帐中苦读。
“先生,你不要怪我兄长好不好?”一路上显得有些沉默的马谡终于还是没忍住向诸葛亮请求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伸手揉了揉马谡的脑袋,温言说道:“幼常多心了,我并没有要责怪你兄长的意思。其实你兄长的做法并没有错,就如你兄长所言,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阻拦。你年纪尚小,应该多为你马家的日后多考虑考虑。”
“……忠臣不仕二主,更何况我与兄长若是投了西汉,日后在战场上与父兄相见,岂不是要骨肉相残?”
“噗嗤~”马谡话音刚落,身背后就传来一声轻笑。马谡连头也没回,没好气的说道:“你们能不能走路带点声响?跟鬼似的,就知道偷听。”
“小家伙莫怪,只是听你刚才所言觉得有些好笑,一时没忍住。”影虎卫中的一人出声解释道。
“哪里好笑了?难道我担心的有错?”马谡闻言不由怒道。
“呵呵……别生气呀,听我给你解释。首先,你想要在战场上与你父兄相遇,那必须要等你年满十八岁以后,否则,你只能在学堂里待着,是上不了战场的。其次,等你年龄够了,这次的战事早已结束,天下已经完成一统,你就算是想要上战场,那战场也只会是在大汉境外,而那时,你的父兄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也或许早就陪在你身边。”
“你方才说西汉的士卒必须年满十八岁才能从军?”诸葛亮出声问道。
“是的,这是陛下与群臣商议之后重新修订的兵役法。但凡是想要从军之人,都必须年满十八岁。”
“那之后呢?从军之人就只能在军中待一辈子?”诸葛亮又问道。
“当然不是,从军之人在军中只能待五年,只有成绩优异之人才能继续留在军中,而那些不合格的人则只能离开军队另谋出路。当然陛下也不会不管那些离开军伍的人,在确定那些需要卸甲的人之后,会安排他们进行一年的培训,教授他们一技之长也好让他们有一项安身立命的本事。”
“那若是在从军期间伤残的人呢?”
“那些人除了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更有资格去读书。因为那部分人日后会被安排到各地去担任村正,里正。”
“……这些安排都是你们皇帝想出来的?”
“陛下只是提出一个构想,然后由群臣加以补充完善。这种制度在大汉已经施行了数十年,早已成为定制。诸葛先生,陛下是个好皇帝,但终究只是一个人,没有群臣的辅佐,他也是办不成什么事的。”
“你不怕我将你刚才所说的话告诉你们的皇帝?”
“这是陛下亲口所言,诸葛先生就是去说了陛下也不会治我大不敬的罪。”影虎卫无所谓的笑道。
“……早听人言西汉军中士卒人人识字,你也识字?”诸葛亮沉默了片刻,又问道。
“那是自然,不过我也只是会写几封家书,比不上那些从兴汉学院里出来的,那些人才是有大学问的人。”影虎卫一脸谦虚的答道。
马谡听眼前这个影虎卫说西汉军中人人识字,当即不信的拦住路过的一人,蹲在地上写了行字,让被拦住的那人念出来。被拦住的人也没计较马谡的无礼,随口念出了马谡在地上所写的字,随后便又去忙自己的事情。
马谡不信邪,又连续拦下了几个人,结果那几个人与第一个被马谡拦住的人一样,随口就念出了马谡在地上所写的字。
“幼常,别试了,看来西汉军中人人识字是真的。”诸葛亮轻声对马谡说道。
“先生,你说西汉皇帝干嘛要这么做?书上不是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马谡有些沮丧的问诸葛亮道。被俘的时候,马谡还以为西汉军卒都是一些大字不识的匹夫,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总有种高人一等的错觉。结果现在却发现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而别人知道的他自己未必就知道。
诸葛亮也不知道该如何跟马谡解释,反倒是一旁的影虎卫开口对马谡说道:“小家伙理解错了,这句话应该这样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陛下说过,任何一道政令的施行,最终都需要落到百姓的头上。可如果百姓连官府想要让他们做什么都不明白,那他们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去出力。”
“你,你胡说。”马谡涨红了脸叫道。
“我可没蒙你,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古籍因每个人的读书习惯不同,所能理解的意思也各不相同。但自从陛下提出标点符号这个想法,然后由兴汉学院内的那些大儒进行整理,古人所留下的话也就有了几种解释,你刚才所言也只不过是几种解释中的一种而已。”影虎卫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向马谡晃了晃后说道。
马谡求助般的望向诸葛亮,可诸葛亮此时也被影虎卫的话所惊,没有注意到马谡求助的目光,只是盯着影虎卫手中的书问道:“可否借来一观?”
“先生请看。”影虎卫将手里的书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书翻看起来,马谡见诸葛亮短时间内不会理会自己,只能站在一边生起了闷气。
……
诸葛亮很忙,一直在为刘备的事情东奔西走,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看什么书,对于西汉那边新出的什么著作,诸葛亮也无暇去看。眼下终于有了个机会,诸葛亮不由看入了迷,直到瞧不清书本上的文字,这才发觉天色已晚。
“多谢。”诸葛亮将书还给了影虎卫。
“诸葛先生若是想要看书,不如到陛下那里去借几本。”影虎卫收好书对诸葛亮建议道。诸葛亮闻言一愣,不过随即摇了摇头,招呼马谡随自己回帐。等到回到营帐的时候,诸葛亮就发现之前留在帐中读书的马良已经不在,正要找人询问马良的下落,就见马良抱着一堆书走了进来。
“季常,这些书你是从何而来?”诸葛亮好奇的问道。
“从陛下那里借来的。陛下得知良想要读书,便让人找来这些书借给了良。先生请看,这些书都是好书。”马良神色有些兴奋的对诸葛亮说道。
“兄长!你真的打算投降了?”马谡颇有些气急败坏的问马良道。在马谡的眼里,兄长已经成了叛徒。
“幼常住嘴!季常所作之事并无不妥之处。”诸葛亮不满的轻喝了一声,随手拿起一本书对马良说道:“季常,这本书先借与我看可否?”
“先生要看,自然没有问题。”马良满口答应道。
马谡自视甚高,也正是因为觉得自己聪明,所以平时对读书这种事马谡一向是能躲就躲。只不过这回他似乎躲不过去了,诸葛亮跟马良在得到一堆书籍以后就足不出帐,整日里就留在帐内苦读,而马谡自己一个人又不敢在营地中随便溜达,只能耐着性子陪着兄长一起看书。
环境会影响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当诸葛亮与马良都陷入书本的海洋不可自拔的时候,马谡也不可避免的陷了进去。与以往所读的那些书相比,马良所拿来的书本要更有意思,马谡看着看着就入迷了。
负责保护诸葛亮的影虎卫对此乐见其成,总是随着诸葛亮在营中四处转悠,也耽搁了他们自己的看书时间,现在好了,诸葛亮跟两个马家子都老实待在了营帐里,他们也可以忙里偷闲,乐得轻松。
不过诸葛亮能够清闲读书,可遭到西汉军攻击的武陵却清闲不下来。严格来说,西汉军还没对武陵发起攻势,可西汉的大军就在城外一摆,武陵城内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主要还是武陵太守刘度与负责镇守此处的荆州军大将沙摩柯意见相左。
沙摩柯主战,而刘度却觉得西汉军势大,应固守以待转机出现。沙摩柯大骂刘度胆小,而刘度也视沙摩柯是一只知武力的匹夫。蛮人就是蛮人,哪里知道什么叫运筹帷幄。
将帅不合,兵家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