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劝一个钻进牛角尖的人回心转意是很困难的。辛评想要以死回报袁家的知遇之恩,辛毗并不反对,但辛评想要临死拖平原城百姓做陪葬的想法,辛毗却不得不反对。你愿意死是你自己的事,可拉着别人跟你一起死,那就过分了。
凭啥呀?你要死你就去死,凭啥拖着不愿意去死的人跟你一起死。辛毗不认为平原上下的所有人都跟辛评一个心思。袁尚上位以后对辛家的确不错,对辛评也很是信任,但对治下的百姓,却并不能说是善待。
对世家,袁尚是以拉拢为主,可对百姓,打仗是需要钱的,也是需要人的,为了维持自己手下几十万人马,袁尚对百姓的盘剥甚至超过了袁绍时期。这也是让袁尚感到无奈的地方,袁尚也清楚这样做无异于杀鸡取卵,可除了盘剥百姓,袁尚也没别的办法。盘剥世家?那样做的后果只会是将世家推到袁谭那边。
如今袁谭已死,可紧跟着西汉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袁尚没有时间去收拢民心,原本指望这次击败西汉,将西汉的大军堵在关中,自己也能喘口气,跟百姓一点休养生息的机会,可偏偏事与愿违,强大的西汉攻入了冀州,南皮被破,最大的原因就是南皮城中的百姓作乱,主动打开城门迎接西汉军进城。
辛评也知道袁家大势已去,这才冒出了杀身成仁的念头。只是这种念头却没有去考虑平原的百姓是否愿意跟着辛评继续替袁家卖命。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袁尚与刘福相比,明显百姓更愿意在刘福的治下生活。西汉治下,基本已经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只要是在官府登记在册的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这份田地虽然不可买卖,但只要耕种,总是有收获的。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家有良田,心里不慌。只要有可以耕种的土地,那百姓就可以忍受上位者的剥削。更何况西汉的田赋很低,三十税一,百姓只要肯卖力气,那就不愁吃喝。
可在袁尚治下就不同,大量土地集中在世家的手中,百姓只不过是世家的佃户,辛苦一年的所得也仅仅只够果腹,更别说还有兵役、徭役这种事情需要承担。
谁都想过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以前是因为西汉没有打过来,百姓们也只能在心里盼望,可眼下西汉南下了,为了自家的美好未来,谁又不想搏一把。而西汉同样也没有令那些搏一把的百姓失望,跟随龙骑军之后的西汉官吏迅速接手已经被龙骑军攻占的郡县,登记造册重新划分田地,至于世家的反对,一个通逆的罪名就足以叫这些世家闭嘴。
与西汉治下百姓欢天喜地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袁尚治下百姓的愁云惨淡。他们盼望自己也可以享受西汉治下百姓的待遇,为了这点美好愿望,他们就没有什么事是不敢干的。也就在西汉大肆收拢河北民心的时候,辛评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
自从龙骑军出现在平原城外,平原城内的百姓就在盼望着太守大人辛评带着他们开城投降,可辛评的一连串动作却让百姓感到了绝望。这是准备死守啊,可你辛评想死又为什么要拖着老子一起死?老子不想死!
不光是平原百姓不想陪着辛评一起死,就是守城的官兵,在看到城外龙骑军的军阵以后,也没有几个有想要以死报答袁家的。袁尚的主力如今都聚集在邺城,平原城里只有一些老弱残兵,想凭这些人守住平原,很困难。
未战先怯乃兵家大忌,辛评自然也明白这点道理,可他却不肯承认眼前的事实,只是想着杀身成仁,哪怕辛毗这个亲兄弟亲自来劝,他也不改初衷。
辛毗愤而离家,不过没有出城,而是去见了负责守城的审荣。审荣是审配的儿子,这次来平原,名为辅佐辛评,但实际上却是负责监视辛评。但在大势面前,审荣已经不记得自己来这里的任务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放在审荣身上很是合适。与审配不同,审荣对袁家并没有太多归属感,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为了河北百姓的将来,审荣都觉得投降西汉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次辛毗进城,其实就是审荣私放。原本审荣还对辛毗去劝说辛评感到有些不满,觉得献城大功从自己手中飞了,但见到辛毗来找自己,审荣大喜过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辛毗所提的要求。
开城献降!审荣作为守城的主将,有资格下令开城向城外的龙骑军投降,至于辛评的意见,审荣不打算去听。明明大势已去,干嘛不能识时务一些。
正在家中生闷气的辛评听到审荣开城放龙骑军进城的消息以后大惊失色,急忙想要赶去阻止,可刚到家门口就被门外的家丁给拦住了。
“放肆!你们想做什么?让开!”辛评勃然大怒,怒声喝问道。
“老爷,您就消停一会吧,二爷说了,有什么话等他回来了再说。”家中老仆轻声劝辛评道。
辛评闻言脸色发白,他没想到就连伺候自己数十年的老仆此时都不和自己站在一起,自己眼下恐怕真的已经是孤家寡人。身子摇晃了两下,辛评失神落魄的回到院中,无意中摸到自己腰间的佩剑,辛评浑身一个激灵,抽出宝剑,迈步走出了房门。
辛评想要先杀了自己的家眷然后再自杀,可溜溜在院中转了一圈,自己的家小却一个也没看到。等遇到辛毗的时候,辛毗皱眉看着辛评问道:“大哥你提着剑在瞎转悠什么?”
“二弟,你的嫂嫂与侄儿们呢?”辛评瞪着辛毗问道。
“干嘛?你想死还要拖累嫂嫂跟侄儿不成?大哥,大势已去,袁家必亡,为了辛家日后,你还是降了吧。”辛毗出声劝道。
“……辛评生是袁家的臣,死是袁家的鬼……”不等辛评把话说完以后抹脖子,站在辛毗身后的一人突然出手,一粒石子打在了辛评的手腕上。辛评愤怒的瞪着辛毗喝道:“难道我想死你也要拦着我?”
“你想做袁家的忠臣我不拦着,如今袁尚还有邺城在手,你要实在不愿投降,那就去邺城好了。不过嫂嫂和侄儿不会跟你同去。你想死我拦不住,可我不能看着你的血脉就此断绝。”辛毗有些无奈的对辛评说道。
辛评闻言也没有再说什么,迈步就往外走,临出门时,辛毗追上来说道:“大哥且慢。”
“干嘛?你反悔了?”
“从这去邺城一路并不太平,你的佩剑带上,也好有个护身之物。”辛毗说着向手下招招手,牵过一匹马来对辛评说道:“大哥,这匹马权且与你代步,有些话等小弟与兄长见面以后再详谈。”
“……日后辛家由你做主。”辛评翻身上马,扔下一句话就准备离开。辛毗眼疾手快,拉住马缰对辛评说道:“兄长,事不可为当留有用身,答应小弟,即便兄长一心赴死,也千万要等袁尚身死以后,万一袁尚最后选择投降,那兄长的死岂不是显得没有一点意义。”
“……”辛评等辛毗说完松开马缰,催马直奔城外。一路上倒是无人阻拦,等到出城之时,辛评遇到了审荣,就见审荣正陪在一员汉将身边,见到辛评后审荣抱拳一礼,“辛大人一路保重。”
“审荣,你可想过你父的处境?”辛评出声喝问道。
“……为了审家的日后,审荣只能如此。”
话不投机半句多,见审荣这样说,辛评也懒得跟审荣争辩,催马出了城,直奔邺城而去。
归心似箭,辛评恨不得背生双翅赶到邺城将平原失守的消息告诉袁尚,也好让袁尚早做准备。可偏偏事不从人愿,辛评出城没有半个时辰,他就遇到了绊马索,被一帮面黄肌瘦的百姓给劫了。
好在那些百姓没有要辛评的性命,只是拿走了辛评的马跟武器,辛评赤手空拳,等到他徒步赶到邺城的时候,平原失守的消息早已传到了邺城。而此时的辛评,也早已没有了杀身成仁的念头。
自杀是人在情绪失控时的一种表现,当情绪稳定以后,别说自杀,你杀他都不干。辛评就是如此,在平原时多重压力逼迫的辛评情绪失控,产生了杀身成仁的念头,可等这段路程走下来,辛评忽然想通了。
何必呢?何苦呢?好死不如赖活着!自袁家一统河北以来,对治下百姓并没有多少实惠,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以往只是有所耳闻,但等亲眼所见之后,辛评的心里不由感到一阵阵的羞愧。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场面话。袁家失去了河北得民心,在没有外力入侵时,袁家还能维持统治,可一旦遭受外力入侵,那民心就会跑。这一路上辛评看到太多百姓欢天喜地的去迎接西汉军的到来,那种将入侵者当做自家子弟兵的举动,叫辛评感到心里隐隐作疼。
认清现实的辛评到达了邺城,得知辛评到来,袁尚亲自将辛评迎进了城。面对袁尚,辛评一脸羞愧的将平原失守的经过讲述了一遍,袁尚听后久久无语,命人带辛评下去歇息,自己则独坐厅中,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大势已去!袁尚此时满脑子回荡的就是这四个字。邺城此时虽然还在自己的手中,但大片土地的陷落也让袁尚如坐针毡。袁尚很清楚不能继续这样坐以待毙,可让他出城与龙骑军一战,袁尚又鼓不起那份勇气。
早在辛评抵达邺城之前,匆匆赶回邺城的袁尚也率兵出城与赵云的龙骑军打过一仗,可结果却是让袁尚连提都不愿提起。
惨败呐!要不是袁尚见机逃得快,辛评来到邺城能不能见到袁尚都是一个问题。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骑对骑,可袁尚手下的骑兵对上赵云所率领的龙骑时,袁尚军的骑兵就像是纸糊的一般,根本就挡不住龙骑的铁蹄,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被击溃。
那一战不仅让袁尚失去了有限的骑兵,更让袁尚失去了与龙骑在城外作战的勇气。只能龟缩在城中期待奇迹的出现,只是奇迹没有出现,赵云一面率领龙骑将袁尚困在城中,一面派出人马去接收邺城周边的郡县。袁尚就如同被围困在了一座孤岛之上,除了坐以待毙,就没有第二个选择。
到了此时,平原失守对袁尚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连前往平原的道路都已经被龙骑军给隔断,平原就算守住那也跟邺城一样成为了一座孤城,守不守得住又有什么意义。这是袁尚没有追求辛评失城大罪的根本原因,能在这时还想着回到自己身边,袁尚感到很欣慰。
辛评到了住处以后见到了一个熟人,审配。自从平原失守的消息传回邺城,审配知道自己的儿子审荣向西汉献城投降以后,就自囚在了这里听候袁尚的发落。不过袁尚却没有怪罪审配,只是温言安慰,可审配却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
见到辛评,审配忍不住询问辛评平原失守的详细经过,等听完辛评的讲述,审配长叹一声,一语不发的往自己的小院走,辛评见状叫住审配问道:“正南意欲何为?”
“……审配愧对老主公信任,如今唯有一死谢罪。”
“正南,一死容易,可你想过主公日后吗?”辛评拦住审配问道。
“此话何意?莫非你辛评此次来邺城是充当西汉的说客?”审配上下打量了辛评一番后问道。
“在平原时,辛评也想过一死以报袁家知遇之恩,可在来邺城的路上,辛评却又想通了,我等一死容易,可留下主公一人在这世上,又有何人来照顾?”
“……二公子尚在……”
“二公子与主公早已势同水火,日后又怎可能会照顾主公。正南,听我一言,且再活段时日,看主公如何决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