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健和杨瑞的关系在那日之事后变的缓和,虽然杨瑞对韩健还是显得很生分,不会主动跟韩健说什么,韩健也不去刻意打扰杨瑞的生活,却总能在杨瑞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随着腊月将尽,新的一年又即将到来,韩健已着手将东王府搬迁到皇宫之中。一连几天,东王府内都是不断有马车进出皇宫侧门,将东王府里各院的摆设送进宫中,韩健也准备在年底之前将所有的女眷也迁居到宫中。
腊月十六,朝廷再次下旨犒赏北方将士,各地运往北方的物资会作为对三军将士的犒赏,连同北方原有的一些物资,将士都会在年底之前从北关以外撤回,也会在开春之前调回黄河以南。将士在北方作战年余,很多人思归心切,韩健也是想让将士早些能回归故土安顿家业。至于原本的江都将士,也都会陆续返乡,韩健所担心的问题反而是仍旧在北关之外的苏廷夏所部。
腊月十九,韩健下旨册封嫔妃,领尚书台大臣宁原的女儿宁绣言以及林詹的妹妹林小夙同时被册封为贵妃,至于其他的女眷也都各自有赏,但在皇后之位上韩健没有作出任何的安排,顾欣儿、杨苁儿两位名义上韩健的正妃,也没有在这次的赐封之列,而宫中的杨瑞更是连半个字都没提。
除了皇后没有赐封,连储君之位也没有任何消息,原本韩健的长子韩曦是应该作为太子来敕封的,但韩健有意没有提及,也是想对世人表明他暂时没有立储之心。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韩健给杨瑞面子,虽然杨瑞现在仅有女儿,但将来还不定是否会生下儿子,而韩健跟杨瑞的儿子也是很有可能作为新朝的皇储。
到腊月二十前后,朝廷里已经有传言,关于新朝国号和年号的问题。因为江都地处江淮,因而朝中有人以为韩健会以“淮”来作为新朝的国号,至于年号则是“更褚”。传闻越来越像真的,甚至消息而已传到了民间,作为事件当事人的韩健,反倒成为后知者,当韩健得知城中传闻时,也只能无奈一叹,因为他对于魏朝旧制的保存,而一反常态没有马上更替原本魏朝旧有物事,加上北方与鲜卑一战的大获全胜,使得太多的人觉得他已经具备了作为开国皇帝的能力和威望,先给他铺舆论的道路。
至于是谁在后面作为舆论的始作俑者韩健还不得而知,但料想不过是两类人,一类是谄媚者,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攫取到好处。第二类则是心怀不轨者,这些人有可能想借着造谣生事,而令原本魏朝的百姓和官员对新朝憎恶,从而引发朝廷上下的矛盾。
作为首辅的宁原,倒是屡次向韩健进言,都未得到韩健明确的答案,也就在此时,南朝的使节秘密来到洛阳。南朝女皇萧旃亲自派了使节李方唯北上,中间也得到司马藉的授意,这件事在两朝朝廷中都是机密,因为难保两朝中不会有人通风报信将事情张扬,韩健对于此事只是跟少有的亲信曾谈及,连宁原他都未曾知会。
李方唯于年底之前到来,所谈的不过是两国邦交之事,看似简单但实际却关乎到两国是战是和的问题。如今北方已经彻底趋于平定,韩健下一步很可能会举兵南下,连魏朝的市井百姓都在谈论关于新皇是否会马上举兵南下一统山河,这种情况下李方唯的压力也很大,一旦事情谈不拢,他可能都不用回江南去见萧旃。
韩健没有派谁去接待李方唯,李方唯到洛阳后也没有居住在国驿馆内,而是被秘密安置在城中一处官所,对于李方唯到来的事对外算是绝对的机密。
腊月二十二,韩健在烨安阁会见朝臣,这是韩健当政后第三次在烨安阁议事。朝中六部三品以上官员皆要听奏议奏,尽管韩健登基的事自始至终都显得很低调,但韩健成为帝王已经成为事实,韩健没有大肆张扬开朝议,也是为旧朝的老臣保留了颜面。
在奏议中,宁原直接提出了国号和年号的问题,也是他在屡次私下奏议没有得到答案之后,有些跟韩健杠上的意思。
“……朕屡次说过,如今战事未除,尚且不能做到国泰民安,一切旧制当保全是为让百姓能安居乐业。此事暂且不提,若再有人私下议论,朕定当追究其责!”
韩健没有发怒,而是带着一股恐吓的语气。原本宁原像是貌似进谏的模样,但在韩健话说完后,很多朝臣都觉得这好像是韩健跟宁原唱双簧。宁原能感觉到韩健对他的几分排斥,现在他为首辅大臣,而他的女儿也终于有名分被封为贵妃,他在朝局中的地位应该是节节攀高,但东王府派系对他的打压却是与日俱增,他想将自己拥戴新皇第一功臣的名头坐实,也是为将来自己和家族的利益着想,韩健却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朝廷奏议之事,多半还是跟北方的战事有关。犒赏暂且还在进行中,地方上的秋粮征调之后,许多地方也出现亏空和赤字,这些事都是韩健所能提前预料的。
韩健也希望与南朝暂时达成合议,至少在短时间内,与南朝一战并非明智,这会让北方的百姓跟着被拖垮,若战事能一战得胜还好,若战事要拖下去的话,南方以现有的国力远在北方之上,战争很可能会出现扭转。就算北方将士再骁勇善战,也不能饿着肚子上战场,光靠苏廷夏那套以战养战也不适合眼下的战争环境。
烨安阁的奏议结束,朝臣陆续出宫,韩健也没有循例留下什么大臣问话。离开烨安阁后韩健直奔皇宫內苑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和整理,宫院已经算是恢复了常态,韩健也算是考察一下自己的新家。虽然东王府里的女人也有些不太想搬进宫门,但怎么说韩健现下已为帝王,作为帝王的妃子,就不再是单纯的王妃,而要为整个国家的体面着想。一些本该有的排场和规矩,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