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拍了拍木头的肩膀,开口道:“木头,这次的新式火铳射程远而且精度高,你带那一百人赶快熟悉一下--”
顿了一顿,张力眉头紧锁了起来:“十天!我给你们十天时间,要熟悉这批秘密火铳。木头,有问题吗?”
木头虽说不知道张力口中的“秘密火铳”到底是何方神圣,不过既然是火铳,在自己手中捣鼓两三天没有弄不明白的,于是朗声应道:“大人,若说熟悉新火铳的话,十天绰绰有余!”
张力点了点头,木头的能力自己是信得过的。现在也不是要求这帮人真的如后世那些特种兵狙击手一样,只是说能够正常使用就可以了,想必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从大校场离开之后,张力径直去了团山堡医馆,在那里下午还有很重要的课程要给军医队员们上。
团山堡处于紧张的备战之中,而最忙的那个人,非张力莫属。
……
大明崇祯六年六月十三日--这注定是一个记入团山军史册的日子。
因为就在前一天,斥候队长夜生手下的人从沈阳传来消息,金国满、汉、蒙八旗一共十五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已经离开沈阳,浩浩荡荡地往大明朝宣府、大同一线杀去。
其实消息还是来得迟了一些,因为沈阳城在大军开拔以后封了三天城。直到第四天,沈阳城中团山堡的眼线才能叫消息往回传递。
经过昨日一整天紧张的准备,团山军终于出征了!
此刻张力全身戎装,雄赳赳气昂昂地骑在高大雪白的骏马上,在护卫队的护卫下缓步出堡。紧跟在他身后的是大队的人马--团山军中最最精锐的五千人马!
辽东的夏天并不算炎热,甚至今日天气还有些湿闷,但这五千人却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团山堡的兵卒经常外出拉练,故而堡民们也早已习惯目送军队出堡而去--不过今天却不一样,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张大人带走最精锐的五千老兵,是去打建奴!
五千人对“八十万”?!
小老百姓们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建奴号称“八十万”这个数字,昨日很是在堡内引起了一阵骚动。
好在宋应星、戈希梦、王奇峰等主管民事的官儿,及时出来辟谣,说建奴只有十余万人--真奴只有三万,其余都是蒙、汉二鞑子。
饶是如此,五千人对三万女真八旗那也足够老百姓们心惊胆战的了!
张大人要怎么打?
知道张力计划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高元良。
五千大军出了团山堡之后,并没有如人们猜测一般往西北的朵颜卫方向行进--而是往东南,往宁远中右所方向开拔!
这尼玛--张大人要跑路?!带走最精锐的兵士,往南边闪人了?
有些最近两三个月迁来的堡民隐隐有些猜测,不过他们却不敢说出来。
……
金国大军在熟悉路径的蒙古二鞑子的导向下,非常顺利而且隐秘地一路前行。也只是十余日光景,大军就到达了朵颜卫喀喇沁部的建昌。
休整三日之后,黄台吉兵分五路,开始了“五路伐明”的战略!
就在黄台吉大军往宣府行进的时候,北京城却压根儿也没有半点战争的气氛。
百姓们还在为了生计而终日奔波,朝廷衮衮诸公们依然还为了“权力”那点儿破事争得脸红脖子粗。
发现建奴大举兴兵的,张力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广宁卫的左都督、辽东总兵官祖大寿,已经连续往京师发了三次“八百里急报”了。
可是,正如“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朝中重臣没有一个相信他说的话。
到了最后,祖大寿也消停了,反正打的是宣府,关他广宁卫鸟事?
要说勤王,不还有吴三龟的老爹山海关总兵吴襄顶前面么?
蓟辽总督洪承畴人品低劣,可是人却相当精明。建奴那么大的动静,他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然则他给首辅温体仁报告了此事之后,见温大人兴趣不大,便决定三缄其口,反正建奴打的也不是自己的辖区,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宣府,大同,亦或者京师,爱谁谁……
眼下洪总督还有一件大事儿要办,那就是拔出辽东那根“毒刺”--呃,在他眼中最毒的那一根毒刺,可不就是张力的团山军么?
于是,一道张力私通建奴,铁证如山的奏报,同样以“八百里加急”递送往了京师!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建奴来了皇上您别惊讶,辽东有“带路党”呀!带路党么,自然就是张力了……
宁远中右所守御官厅。
原本镇守此处的潘霸天已经坐镇团山堡,现在这里由团山军一位千总负责把守。张力来了以后,守御官厅自然便成为了议事大厅。
此刻张力端坐于帅位之上,厅内武将以高元良为首,分左右依次站着伊泽、万治、木头、朝鲁等人。
厅内气氛有些紧张,因为除了高元良之外,余者众人都不知道张大人到底带着五千精锐到底想要干什么?
木头是个心思活泛的,他现在虽然躬身立于伊泽身后,可是心里却开始琢磨起张大人此次出兵的用意。
木头甚至心里微微有些激动,因为张大人行军打仗,往往有些天马行空的做法--譬如浅石滩伏击北虏,团山堡守卫战夜袭祖泽溥,再如曹庄驿吊打关宁铁骑……
至于为什么激动么,就是木头忽然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张大人也许……难道……该不会--是要打沈阳吧?
这绝对疯狂!
可是,以张大人的雷霆手段,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自己的老家就是沈阳附近的一个小屯子,爹娘和妹妹都死于沈阳陷落之战……
听说这段时间宁远中右所收购了不少运输用的货船,宁远水师虽然战船不多,然则货运的大福船已经接近三十艘了。
这,足够运输这五千名兵士!
木头抬起了头,整个人虽然有些微微发抖,但还是满怀期待地看着高坐在主位上的张力。
少小离家老大回……后面是什么词儿来着?木头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这是教读书识字的李夫子曾经吟过的诗--
我木头,也能有打回沈阳老家的一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