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进行到现在,打败日本军阀占领日本本土已经是板上钉钉子的事。
这时刘潇考虑的是(1)战后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家实际领导权的问题(2)如何消化日本并将其纳入大中国版图的问题。
其实早在刘潇成为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初就已经开始为今后的政治格局进行了安排。
刘潇首先调任徐向前将军担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进入军委会。之后是周副主席担任国民行政院院长,最后是毛爷爷担任拥有实际权利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从那时起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开始进入国民政府并陆续在政府中担任要职。
随着中国军队在刘潇的指挥下,不断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其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已经是无人能够撼动。借此东风,刘潇的改组动作也随之加大。
在政治上:
在政府机构中,刘潇通过各地县乡政府民主选举的办法,让共产党逐步合法的取得领导权。
在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共产党合理运用各项政策的发展了经济,保障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从而取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将国民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局(简称军统)并入原陕西军事情报局,成立了国民军事委员会军事情报局,直接归军委会领导。成为专职对国外敌对势力进行侦查和打击的强有力部门,有关情报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共享。
将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局(简称中统)与原陕西国家安全局合并,成立国家安全局,直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该部门专职对中国境内进行诋毁、破坏国家安全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缜密的侦查和严厉的打击。
中共党员汪友成和李克农成为上述两部门的领导人,使军统、中统这两支原来打击、残害共产党人的特务机关,转变成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一把无形的利剑。同时也保证了民主思潮的兴起,共产党振兴发展国家的思想、理论得以付诸于行动,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是适合于中国发展的,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正常而广泛的传播,并深入人心。
在军事上:
除了对战役设想和战役规模提出自己的想法外,有关战役的组织和具体计划,刘潇则基本上交给顾祝同、白崇禧和徐向前等军委会委员去办理。
在部队的发展上,刘潇保证所有军队正常的武器装备更换,将所有的部队始终团结在军委会的周围,地方军阀的实力在部队的觉醒中被不断地削弱。
同时猛烈的壮大共产党的原八路军和新四军,使之成为共产党牢牢掌握的,国家军事力量中一支不可轻视的队伍。
在军队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免上,刘潇本着有功赏有过罚的基本原则,在公正对待前线军官的同时,难免有倾向共产党的地方,毕竟这是一个自己为之奋斗的政党。
所以刘潇借助日军“风字一号”行动,利用粤军在战役中一连串的失误,采取或取消番号或重新整编或掺沙子的办法,将粤军的四个军分拆开来。
第62军调入第9集团军,军长由刘潇越级提拔的李宏达担任,集团军完成整编后离开广东进入越南境内作战;
将第12集团军中的63军调出,与共产党的地方武装和原四十四集团军独立旅混编,另行组建新的第35集团军的63、64两个军,集团军司令由共产党人的原重庆警备司令谭希林来担任,部队进入福建同日军作战。这样即可以在今后国共两党万一交恶时,成为东南野战军南面的一颗钉子,又可以迅速的接受台湾;
即使是集团军司令部没有什么变动的第12集团军,由于有粟裕的第20军的加入,虽然同为广东人,但国共两党的人员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12集团军红色的成分也使得余汉谋在国内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有所顾忌。
刘潇的用心在军界不是没有人看出来,李宗仁和白崇禧就解决反对,但粤军在日军“风字一号”作战行动中的糟糕表现,让他们俩也有苦难言有口难辨,只能接受部队改编事实。
考虑到粤军大佬李济深、陈济棠等的感受,刘潇将第12集团军放在了广州驻守,也算是对粤军的一个安慰。但第四十四集团军在广州周边地区的驻扎,则起到威慑的作用。
在解决掉老蒋都深感头疼的粤军问题后,刘潇将目光转向云南和缅甸。早在7月初,华北战场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刘潇就命令完成攻击北平任务的第十三集团军,由北平乘火车,沿京汉铁路从郑州转宝鸡,经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再沿正在修建的昆明到曼德勒铁路,转进到缅甸战场,准备接替要求参加对日本本地进攻的远征军第39集团军。
叶剑英调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任弼时为副司令(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参谋长周希汉。杜聿明被任命为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兼第39集团军司令。两个集团军的调防一直进行到45年底方才完成。
中国驻缅甸的远征军经过这次调防,总体实力得到加强,为今后占据缅甸北部将其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军事基础。同时也增强了该地区共产党控制下的军事实力,对云南的滇军从西面形成压迫。
为了进一步拉拢第9集团军司令关麟征和第26集团军司令蒋在珍,刘潇将二人同时擢升为陆军二级上将,滇越边区副司令。
在刘潇刻意的安排下,此时的第26集团军中,共产党员的数量已经达到20%,部队基本上为共产党所掌握。在完成西南战役后,第26集团军移防贵阳、南宁、柳州一线,负责监视海南岛日军,保证第9集团军后方安全。同时隔断广州、越南、云南三地陆路通道联系,并对云南的滇军,从东、北两个方向构成无形的威胁。
在经济上:
在周副主席领导下的行政院,通过减轻农民税赋,大力推广优良种子和小额贷款的使用,使得中国广大区域内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稳定了后方支援了前线,保证部队的粮食供给。加上刘潇在军队中要求严格执行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军队和民众的关系达到历史上最融洽的地步。民众的支持,反过来提高了部队官兵热爱国家保卫国家的激情,部队的战斗力无形中得到增强。
在工业上:
刘潇提出以轻养重,以重促轻,轻重共同发展的思路,得到周副主席的赞同和执行。大力发展的轻工业,在满足民众生活需要的同时,快速的回笼了大量的资金,大量回笼的资金又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保证。
江汉油田、锡林格勒油田的开发和生产,解决中国军队使用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通过对缅甸和苏联战场盟军的输送,赚取了大量的硬通货。而光复地区工业的恢复和重建,使得中国的工业实力迅速得到加强和提升。
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成都-重庆-武汉,重庆-遵义-贵阳,三条铁路已经全线通车。刘潇早期在西南、西北建设的厂矿和学校,将大量的工业原料和人才,源源不断的通过建成的铁路输送到中原、西北国家重工业基地,有力的支援了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武汉-南京和昆明-曼德勒的铁路也在紧张的建设中,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刘潇把几个野战军俘获的近30万日军俘虏,在保证他们正常生活供应的情况下,全部调到这两条铁路建设沿线来,进行正常的施工。
上述两条铁路预计分别在45年底和46年6月完工通车。届时,中原、西北、西南、华北包括即将光复的东北地区,将会得益于现在的铁路交通运输,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将再上一个台阶。
对日本和朝鲜的问题:
近30万被俘的日本军人已经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去,缓解国内劳动力缺乏问题的同时,让他们在劳动中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进行忏悔和补赎。
将劳动中思想改造好的日军俘虏挑选出来,交给共产党方面进行再教育。之后,在这些人中挑选文化水品较高、对政策理解透彻的约一万人,进行行政管理培训,使之成为将来改造日本的本民族管理人员。
另外组建20支相互独立、联队一级的日本人民解放军,尽快完成组建和训练任务,届时配合中国军队,用于计划于明年开始的对日本本土的进攻中去。
经过刘潇一连串的动作,国家的工农业和经济上去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在不断的更新,火力和运动能力大幅提高。政权处于稳定的状态。
此时的中国政局,如果不考虑刘潇的因素,国共两党处于平分天下之势。
在完成了预先所有的构想后,现在到了将日本人从东北和朝鲜土地上赶出去的时候了。
1945年8月1日,刘潇在南京修缮一新的军委会大楼里,签署了夺取东北和朝鲜的作战命令,并委任张学良将军为国民军事委员会代表,亲赴前线督战。此次战役命名为“北极寒潮”。
一场让全世界和日本人口瞪目呆的大战开始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