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诗酒趁年华 > 第286章
  郁陶军事上很不错,但是民政上,还是需要有个帮手的。同时,也得重建机构,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去了。不能将这里全交给旧族!
  同样的,山璞与卢慎也看出苗头来了,卢慎有心请缨,留在这里与郁陶配合。颜肃之却不许,对他道:“你诸般事务娴熟,还是跟在我身边吧。”他比较中意的文职人选,反而是杜黎。杜黎这个人,有上进心,或者说,野心,但是脑筋十分清楚。又有心机,对京城也是十分熟悉的。
  照常理说,颜孝之或者是颜希贤这样的自家人应该更合适,但是这二位对旧族有着莫名其妙的感情,颜肃之怕他们头脑发热,被忽悠了。故而不用他们。
  山璞却又进言道:“从逆之伪官,又当如何?”
  颜肃之露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来,这还真是一个再次打击旧族的好理由啊!阮梅初时作践旧族,等安定下来,陆桥先发现情况不对,劝说阮梅,用了一些旧族为官。大多数人是不乐意的,也有少数一说就同意的。阮梅又不是个正常人!干得拿全家要胁这种事儿。但凡节操没那么高的,也就从了。当然,也有不从的,那就相当惨了。
  颜肃之道:“吾当惩恶扬善。”
  然后就让李今赶紧去甄别!
  李今被他支使得团团转,卢慎也不能幸免。卢慎长于庶务,便被他派遣先收拾京中残局,他自己,就在皇宫跟前搭了个帐篷——家也不回了,嫌不知道有什么人住过了——等着虞堃的棺材运了过来,奉安之后,他就启程回去。
  理由都想好了,就是这里的伤心事太多了,他呆不下去,得缓一缓。反正,他是不会让旧族再有机会干预到他的决策的。
  ————————————————————————————————
  临安离京城并不算太远,虞堃的梓宫启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紧赶慢赶,也就到了。
  此前,郁陶已经率军驻防,到了第一件事先是查探周围环境,第二件事就是跟颜肃之商量:“恐怕得征发。”
  颜肃之:“眼下恐怕不妥吧?”
  郁陶道:“不须太多,只要修一矮墙。”他想将敖仓也给圈到京城的范围里来。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么个乱七八糟的时候,粮食就尤其重要,不能有失。修一圈矮墙,将敖仓与京城相连,守也好守。
  颜肃之道:“这倒可行。”工程量也不算太大,并且士卒也能动手,百姓也会出力——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敌当前,吃点苦也是没关系的。
  杜黎原本有点小失望,本来以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结果颜神佑不走了。他又成了助手。现在让他去京城,风险是不小,然而富贵险中求!他麻溜收拾了包袱,又跟大家拜别,一道烟往京城来了,到了就跟卢慎办了交割,开始整顿京师。他下手,可比卢慎利落得多,有些地方也颇狠,却是将局面彻底给稳定了下来。
  京城一片井然之中,虞堃的梓宫到了。
  颜肃之亲自出迎。
  见了先吓一跳:“您老怎么来了?”
  却是大长公主亲自扶灵而来,唐仪没办法,跟着来了。临安城中好些个旧族也跟着来了,颜肃之一见这些人,没来由又是一阵头疼。
  大长公主这些日子更憔悴了,头发已经全发了,人也瘦了很多。也许是哭得太多了,现在也没什么眼泪了,眼皮有些耷拉着,看一眼颜肃之,声音颇为冷淡地道:“你有心啦,这么快就打下京城来了。”
  颜肃之一脸苦瓜样:“您别埋汰我了成不成?这地儿,它不大安生,对面儿就是阮贼,我现在只敢守,不敢攻。我手里没马,冲不远。您再过来了,我真害怕。”
  大长公主迟缓地露出一个笑容来:“我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好啦,这事儿了了,你也该正一正名了。”
  颜肃之连忙摆手道:“咱不说这个事儿,那一位尸骨未寒的,这样不好。”依旧称摄政,却并不提称帝一类的事儿。还对大长公主执臣礼,请她住进已经勉强清出点模样的皇宫里。大长公主入城一看,秩序已经恢复了,生意买卖的都开张了。颜肃之就在皇宫门口打地铺。
  不管这是不是作戏,大长公主的心里,都十分熨帖。唐仪却不干了:“大冷的天儿,住这外头,这怎么行?”
  颜肃之道:“别再提了,我一想起……反正,我不想住太久,我还得南下。”又轻声说了自己的安排。
  大长公主道:“这样危险,三郎还要在此地奉安么?”
  颜肃之道:“不过是以防万一,大将军的本事,您还信不过么?这事儿,活人不安全,死者却还安生的。”
  大长公主道:“那也还罢了。”
  叶琛又解释道:“此处是前线,只怕诸帝之遗骸,是不好迁的。一迁就泄了气势,以后的事儿,怕要难办。”
  大长公主道:“我妇道人家,管不得这许多,你们看着办罢,我便信你们不会辜负我。”
  颜肃之连说不敢。又商定了下葬的日期,且跟大长公主汇报了“伪官”的清查情况。大长公主咬牙切齿:“便是亏待了你们这样的忠良,也不曾亏待过他们。偏偏最害人的就是他们!”必要重罚。
  颜肃之唯唯,说是会请蒋廷尉来判罚的。数百里外,蒋廷尉真是躺着也中枪!
  因在战时,也不甚讲究,择了个最近的吉日,就将虞堃安葬。又给大长公主安排去祭一祭高祖等人,大长公主到了陵前,见诸陵都有士卒守卫,且有翻新的痕迹,又见有祭品。虽然丢了天下让她气恼,却不得不承认,颜肃之做事还是有良心的。
  颜肃之还有些担心,怕阮梅在这个时候来找茬。叶琛道:“不然,我观阮梅其人,虽无耻无行,却还是有几分眼光的。此时他当巩固根基,再来一争长短,而非争一时之气,来攻坚城。”
  阮梅果然如他所料,知道之后掀了八张桌子,还是忍下来没有提前反击。相反,他择了冀州府城为基础,暂时扎营,开始巩固后方。
  颜肃之埋完了虞堃,亲自奉大长公主南下,这一回,大长公主一点也没有犹豫:“也罢,我跟你们走。”唐仪与颜肃之都松了一口气。
  又将京中旧族之名单录下,带到临安,许两地互相交通,年后再定籍。两地旧族人心沸腾,虽然死了很多的亲人,但是现在大家都还活着,彼此联系上之后,重振家业也未可知。更兼颜肃之有令:凡旧族,确认没有献城、不曾附逆的,皆给田宅。
  因为原本的档案烧了一大半,也没个准数儿了,干脆就按着人头,重新发了。谁抗议,让他们自己拿文书来。逃难的时候,还要什么田契啊?这些人,带着金银细软,顶天再带着家谱礼器。田契等倒是比较早就抛弃了的东西。
  也罢,好歹有了站脚的地方了。至于原本的田地奴婢,包括隐田隐户……只要天下太平了,还能依着姓氏做官,那这些早晚都得回来。所以杜黎在跟京畿百姓搞授田的时候,旧族虽然不开心,倒也按捺住了。
  阮梅也搞授田,只可惜手下长于庶务的人少,也没有经验,授田的许多规定都还不完善,中间钻空子的人很多。杜黎带来的,却是昂州已经推了数年的经验,自然比阮梅的授田制更得民心。京畿周围,渐渐稳定了下来。郁陶和颜肃之也腾出了手来,将京畿诸县的阮军清理了出去。
  颜肃之以为事到如今,连阮梅都不闹腾了,大家就都埋头发展生产,等劲儿攒足了,再互相拍板砖,暂时别生事。
  没想到有个人比他还不按牌理出牌——济阳王称帝了!果然像颜神佑忽悠李彦的那样,自命正统,国号都没变,这个家伙改元就叫中兴。就问大家,还认不认他虞家的天下。
  正在与他对阵的楚丰:……
  ☆、242·为难的楚丰
  楚丰原本对五王的态度虽然不粉,却也没那么黑的。甚而至于,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存着那么一点“随便五王里哪一个来换掉虞喆这个不靠谱的皇帝”的想法。作为一个政坛老手,他对虞喆父子的感观真的是相当的差了!
  相反,五王虽然跟虞喆他爹是一个爹生的,却不像虞喆他爹那样无礼。几个孩子都挺乖的,对世家也有着相当的尊敬,是很不错的替补选项。
  不过,那是在之前。
  自从自家外甥有了蹿起的苗头之后,楚丰要考虑的情况自然就更多了。他跑到雍州去,也是为了将来铺路。这种情况之下,他会给外甥搭把手,正常。虞堃没死,跟他家求婚,他会答应,也很正常。但是对济阳王,那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明摆着的,济阳王这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虞堃比济阳王还短命,但是虞堃有着一个大义的名份,济阳王是个反贼。这就不一样了。所以他拒绝了济阳王的要求。心说,你都快死了,实力也没那么强,我才不怕。再者,济阳王这么多年都没有成事儿,现在看来,也就这个熊样了。跟济阳王混,还不如跟外甥合作呢。
  楚丰看得出来南方小朝廷的短板在于后勤,知道他外甥只要大脑正常,就得休养生息,至少停战个一、两年,才能再打下一场大战。而阮梅才吃了一那么大一个亏,轻易也不至于南下。可阮梅是个二百五,一肚子气没处撒,他是不会安静下来的。济阳王就是现成的出气筒。
  到时候,阮梅和济阳王两个死掐,他就在一边看热闹,兼等着拣点便宜,壮大一下实力。跟外甥分红的时候能多拿一点,也就行了。
  谁想到这三个人都不按他考虑的来,全特么是逗比。他外甥去搞京城,阮梅去搞钉子户,济阳王可不就腾出手来搞他了么?
  做不成亲家,那就只好做仇家了。
  楚丰不得不跟济阳王扛上了。
  他遇上了一个比他外甥还要严重的问题:部队没有战斗经验。
  济阳王这里,有一个陆弧,称不上用兵如神,却也是像模像样,五王起事至今,大小战役打了百多回了,早早磨练了出来。济阳王的兵也是,百战之余。楚丰的雍州兵就不行了,顶多抓过几个土匪,再大的阵仗,就没有过了。颜神佑的玄衣、颜肃之的昂州兵,在大战之前,好歹还主动出击过n回,杀了很多山贼海盗呢。
  楚丰这里,以逸待劳,济阳王那边,却是经验丰富。两家扯得旗鼓相当,谁也没搞得动谁。
  最让楚丰觉得憋屈的是,因为济阳王等人对世家一向友善,居然还有本地世家为济阳王做说客,让两处休兵,握手言和。更有一些人家,两处联姻,想做个纵横家,将两处捏和在一起,指点个江山。
  楚丰听着这一位口沫横飞地说:“王乃高祖亲子,如今伪帝已亡,太尉天下士望,何不奉新主而争天下?”这倒也是个好办法,两处联合,先搞已经丢了后勤基地的阮梅,然后据北而争南。
  一般的称呼里,乃是南下北上,是说由北出兵,一统天下,如高屋建瓴,由南往北,则如逆水行舟。论起来,颜肃之的根据地选得,实在不得地利之便,乃是北方已经插不下脚的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主意打得不错,也颇有些谋士气概,只可惜楚丰想的跟他不一样。天下大势,只看某一条是不行的。地势只是基础,大概齐分完了片儿,就得看人了。
  济阳王一味依靠世家,这是不行的,阮梅一味打击,那更不可取。身为世家一份子,楚丰太清楚世家的臭毛病了,不能惯着,惯着就要出事儿。可是世家里有真本事的也不少,一旦弃之不用,那也不可能成事。
  他不行,因为他自己就是世家,牵太多,想翻脸都难,济阳王同样不行。算来算去,也就是他外甥能成事儿了——只要颜肃之别再犯病,那就行了。
  所以,死都不能答应济阳王的要求!
  这就干上了。
  两边都很辛苦。济阳王要担心阮梅抄他的后路,一听说阮梅在清钉子户,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楚丰这里,也没有办法多颜肃之那儿得到什么支援。他知道,颜肃之正陷在虞堃之死的泥潭里,一时半会儿拔不出脚来。
  扛着扛着,楚丰就有那么一点吃不消。自己人都不理解他:干嘛跟济阳王这么死磕呢?握手言和不是挺好的吗?于是就有了来回游说的人。
  也是楚丰硬气,死咬着不肯答应,他又素有威望,换一个人,估计早就要歇菜了。毕竟当初五王起兵的时候,是颇得门阀支持的,便是现在,大家对济阳王的印象也不坏。楚丰有威望,这个威望却又不足以支持他自立。是以北方豪强都不明白:你究竟强撑个什么鬼?!
  至于南方颜肃之那里,北方门阀还是不想考虑的。颜肃之到现在身边的人也不少了,该占的好位置都已经有人占了。楚丰过去了,靠着裙带关系还有实力,能有一席之地,其他人就不好了。与其这样,何不干脆就在北方这俩人里选一个呢?
  楚丰前边儿打仗,后边儿跟着一群泄气的,也是苦不堪言。
  现在更可乐了,虞堃死了,原本的虞家王朝的男丁,就剩济阳王系和汝南王系了。汝南王先前被打得满头包,势力大减,可不就只有济阳王了么?哪怕济阳王等人已经被先前的朝廷定性为逆贼,虞家只剩他弟兄两个也是不争的事实。北方门阀便有意推举他为共主,依旧奉他为帝,号称是虞氏的正朔。
  楚丰再生气也没办法,只能一边打仗,一边打嘴仗。苦口婆心,又召了许多学者来,四处讲解济阳王是非法的。收效甚微。
  现在济阳王再次招降,还许诺,以前的条件不变。言辞中间,也不太客气了起来,指明了:虞堃已经死了,你家孙女儿先前的婚约也没办法执行了,不如从了我吧!
  将楚丰气了个倒仰,好险没厥过去。
  不能答应,死也不能答应,楚丰又爬了起来,指示:济阳王就是逆贼份子,哪怕虞堃死了,他也不会跟这种反贼合作的!此举却又引得一些门阀不满,开始三心二意了起来。
  楚丰无奈,只得摆出年酒,邀大家过来吃酒,席间暗示大家:“想昔日京中诸公与阮贼议和,妻离子散,性命不保,又留万事不忠之名。忠孝仁义之士,皆有福报。”
  这样的暗示,镇住了一部分人,却还有一些人以为:“太尉此言差矣!王与阮贼,毕竟不同。自发家时,便目中无人,王却礼贤下士。”
  最后两人争吵,谁也没有说服谁。利益当前的时候,傻子还是少的。这是楚丰拿自己的威望来压,也压不下来的。
  楚丰不得不再说得明白一点:“他日讨平逆贼,公等又有何面目见忠义之士?”
  “少帝已崩,太尉不怕见了高祖之后无言以对么?”
  弄到最后,谁都没说服得了谁。饶是楚丰明示暗示,别跟济阳王走,以后分红的时候万事好商量,还是有许多人不肯相信他。
  于是济阳王正月称帝之后,雍州居然有不少人携家带口,去投奔济阳王了。
  楚丰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他是个聪明人,平素也有决断,然而论起争天下来,就少的那么点敢当领头羊的气势。又担心强留之下,这些人姻亲遍布四处,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只得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去跟济阳王混去了。
  济阳王大喜过望,人人许以官爵——他正式组建自己的中央政府了。不消几日,便似模似样地拉起了一个朝廷的架子来了。
  他还嫌不够恶心人的,仗着自己跟颜肃之的地盘中间还隔着一个阮梅,两处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就几十里的交界,特意发了一封公开信给颜肃之。内容与给楚丰的几乎一样,就是改了个称呼和一点细节,也是问:你不是说自己是忠臣吗?现在我爹的后代就剩我跟我弟了,我弟不跟我争,所以我称帝了,你是不是要效忠一下?
  他也没觉得颜肃之会俯首称臣,这纯粹是给颜肃之添堵,拉他下水:梯子都架墙头上了,你装什么贞洁烈女呀?
  ————————————————————————————————
  颜肃之这头才回昂州,还没来得及接见各界人士,好去庆一庆功,就收到了这么一封公开信,新年都差点没过好!
  当时颜肃之正在摆酒,跟大家一起欢度新年呢。这一回,不止是拿下了京城,手下的将士得到了不错的锻炼。玄衣里的封千户与戴千户表现得颇为出色,何大也痛定思痛,很是勇敢。更可喜是昂州兵里,却又有一人,居然能在围敖仓的时候,当机立断,招呼了袍泽去拦住了阮军,难得的是他准备地判断出了敌军逃跑的路线。又不是硬拼,乃是斜插而入,一击而退。反复骚乱,堪称少数截击多数的经典案例了。
  颜肃之果断将此人提升做了校尉,有意重点栽培。左看右看,现在自己这里的人材也不算很少了,与初到归义时那小猫三两只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颜肃之十分开心,也破了在公开场合不喝酒的例,跟大家一起喝得畅快。还打趣阿胡:“多努力。多生几个小儿郎!”一时间哄堂大笑。
  这样的场合,原本颜神佑应该多呆一会儿的,姜氏和楚氏却认为胎教很重要,不让她往混乱的地方去。颜神佑只在开席的时候往前面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很快就又被丁琳等人给拥回到了后堂。
  后堂里,原当是楚氏为尊的,大长公主却又寓居于此,便十分大长公主去往上首坐去。大长公主如今这心态似乎平和了许多,将年轻时跟楚氏互看不顺眼的那一点旧冤放下,十分推让。最后两人并坐了上首。
  姜氏将女儿带在身边,得空就盯着闺女,生怕她出什么故障。也没人去跟颜神佑争她下手的这个位子,言语间还都要捧着这一对母女。
  唐仪的妻子蔡氏坐在大长公主下手,恰与姜氏对面。看着这一对母女,她的心情也是不错的。虞家的生死,她还真不是那么关注的,不过在婆母面前,也只得装出些悲戚。看着颜神佑已经显怀了,蔡氏还很关切地问她怀孕感想。
  颜神佑道:“就是不耐久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