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 > 山河不夜天[穿越] > 第64节
  唐慎给他倒了杯醒酒茶:“也没你说的那么糟糕吧。”
  梅胜泽:“没我说的这么糟糕?确实,修三条通北官道,这事绝对是今年的大工程。无论是民间的工匠调动,还是官道的选址规划,内里都大有门路。”
  碰到这种大工程,哪怕不用贪墨,经手的官员都能蹭到一笔不错的油水。
  “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梅胜泽仰天长叹,“圣上到底为何突然要修官路,这是哪位天杀的大人提出这种主意。他是嘴巴一张,我们这些小官可是要累死累活干一年了!”
  唐慎义正言辞:“提出这种主意的,简直没人性!”神情大义凛然,仿佛真的同仇敌忾。
  送走了梅胜泽后,唐慎又意外地又收到几张请柬。
  其一是原五品起居郎张思的。起居郎共有三人,唐慎擢升为起居郎,张思就被他顶走,变为四品虞部郎中。原本张思以为这是明升暗降,心中大苦。但随即朝廷要修三条官道,他瞬间咸鱼大翻身。
  梅胜泽才是六品小官,修路的事他只能分到一点油沫,大头和他无关。但张思不同。一时间,张思风头无两。他宴请同僚,准备动身前往幽州。
  酒宴上,张思主动敬了唐慎一杯,唐慎恭敬地回酒。
  张思主动道:“原来陛下如此深谋远虑,此前是我心中狭隘了。我还曾经嫉羡于你,景则,真是对不住。”
  唐慎:“祝张大人一路顺风。”
  要是官道修得好,张思可不仅仅能从中赚一笔,说不定还能升官。
  张思走后,第二个要走的,竟然是王霄。
  开平二十七年,状元姚僐、探花唐慎都进入中书省,成了五品起居郎。只有榜眼王霄,仿佛被赵辅遗忘了似的,一直待在翰林院做七品翰林编撰,做了整整一年。如今朝廷要修官路,他忽然接到授命,擢升为五品虞部员外,即日赶往宁州修路。
  当真是沉寂一载,一朝翻身。
  他们这一榜的进士,有一大半已经离开了盛京,还有一小半相聚在千里楼。
  唐慎和姚僐半年不见王霄,如今再相见,三人都是感慨万千。
  王霄仿佛苍老了五岁,明明才不过而立之年,鬓间就有了白发。他举杯敬唐慎和姚僐,三人没说太多的话,只是喝酒。入了午夜,王霄兴致返家。三日后,他收拾了行囊,北上宁州。然而临走前,竟然有客人来访。
  王霄亲自出门迎接,是户部尚书府的管家。
  王霄将王溱的管家迎进门,管家将一封信送与王霄,道:“尚书大人公务繁忙,不能亲自送你。他写了这封信,特意嘱咐我送来。王公子去到宁州后,若遇急事,将信交给工部左侍郎大人便可。”
  来盛京两年,王霄早就没想过攀上王溱这门远房亲戚,如今拿着这封信,他忽然潸然泪下。
  “多谢尚书大人!”
  十年寒窗读书苦,一载盛京人情凉。
  如今,他踏上北去的路,迎来自己崭新的人生。
  朝廷要修的这三条官路,分别通到幽州、刺州和宁州。三州都在大宋与辽国的交界处,分别位于西北、正北和东北。实际上,修三条官道是假,大宋真正要修的是通往幽州的这条官道。
  幽州官道由工部尚书袁穆亲自监修。
  幽州是大宋防御辽军最重要的关卡,修建一条直达幽州的官道,是为了寻常时传递军情方便,更是为了日后两国交战,能用更快的速度将军粮送往前线。
  唐慎只是在奏折里提出建议,建议赵辅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虚实相间,修三条官道,用另外两条官道来掩护真正想修的幽州官道。不过他也没料到,赵辅的第三条官道选的竟然是通往宁州。
  宁州,位于大宋的东北部,落河镇便在宁州北部!
  宁州官道是最好修的,路途最短。如此一来,哪怕细霞楼今年没能打出自己的渠道,年底时他们也能通过官道运送羊肉、牛肉,不用再看辽国商人耶律究的脸色。
  得知朝廷要修路的事,姚三和陆掌柜喜出望外。
  三月,姚三动身打算前往落河镇,打探一下修官道的情况。唐璜在盛京待了半年,闷得很,一定要姚三带她去。姚三拗不过,只能带唐璜一起上路。
  四月,两人从落河镇回来。
  姚三道:“小东家,宁州官道修得真快!这一路上本就没有什么山川阻隔,大多是平原。如今一路修过去,我沿路瞧着,至少已经修了六分之一了。想来年底时肯定能修好!”
  唐慎作为起居郎,在记录皇帝起居的时候也听过不少工部官员从北边回来的报信,和姚三说的工程进度差不多。往幽州的官道最难修,刺州其次,最好修的就是宁州官道。
  唐璜:“其实大宋一直有往北的官道,只是新修的这三条不同。新修的三条是直通北方,没有一点绕路,且道路更宽,遇到容易下雨的地方,甚至还有了碎石铺路。”
  唐慎这才看向唐璜。
  他穿到这个世界整整四年,唐璜也从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变成如今十三岁的姑娘。
  寻常姑娘都喜欢养在深闺,刺绣描花,唐璜来到盛京后,却经常往细霞楼走。
  这次唐璜要去落河镇,唐慎原本要阻拦,但是望着妹妹坚毅的神情,还有那与其他姑娘截然不同的、不那么白皙的脸庞,才没有阻止。
  百姓是不得有国家地图的,唐璜便拿了一张宣纸,按照自己一路北上的记忆,在宣纸上画了粗糙的草图。她道:“辽国与大宋进行贸易往来,大多在宁州。宁州官道,最迟年底就能修好。如此一来,除非是极其恶劣的天气,宁州的货物一日就能送到盛京。再看往南。”
  小姑娘用不那么细腻的手,往南又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盛京往南,有大运河。寻常客船,半月可从盛京抵达钱塘。但这是走得慢、走得稳,若要快点,最多五日,就可以从南往北。”
  唐慎望着自家妹妹,语气认真:“所以?”
  突然被问,唐璜一下子懵逼,她张着嘴,又变成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
  想了半天,唐璜吞吞吐吐地道:“哥,我只是觉得这么好的运输条件,好像还能做点什么……你不是说么,咱们细霞楼、珍宝阁在姑苏府最大的优势不是肥皂,而是唐氏物流。”
  唐慎认真地看着唐璜,良久,他笑道:“你说得对,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起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第55章
  初入五月, 开平皇帝赵辅突染头风, 病倒在了龙榻上。
  赵辅早有头风症, 十几年前还曾经因此大病一场,醒来后便一心向道,寻求长生不老。赵辅年年都犯头风症, 如今或许是年岁大了,这次的头风来势汹汹,赵辅休了早朝, 将朝堂事务交给中书省, 自己在福宁殿中休养。
  唐慎身为起居郎,并没有因此放假。
  每日,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都要守在福宁殿外。他们记录不了什么东西,可也得守着。到了傍晚, 就要去中书省向各位相公述职。唐慎去述职,主要就是将自己今天碰到的事大致与相公们说说。比如赵辅的病情有没有恶化, 赵辅有没有什么话要对相公们说;第二天赵辅有什么打算,是继续停朝,还是再做想法。
  在福宁殿外守了一整天, 唐慎与两个起居舍人离开福宁殿。那两人先从偏门离开了皇宫, 唐慎却拐了个弯,绕到勤政殿。
  勤政殿,是中书省几位相公入宫后待的地方。
  每日朝堂上的大小事务都先传到勤政殿,由中书省官员们审理后,写上建议, 再递交给赵辅。赵辅看过后可能自己就给了批复,再发到勤政殿。要是相公们没什么意见,这折子就传下去了。要是相公们有其他建议,便会再把折子递上去,赵辅再阅。
  唐慎来到勤政殿,先入一道帘花门,再往内,抬头便看到一扇镶着四朵梅花门簪的宫门。
  入门后,唐慎被小吏引到左丞陈相公的屋子里。
  “下官唐慎,见过陈相公。”
  陈凌海正在翻阅一本折子,听到声音,他抬头看见唐慎。小吏朝他行了礼,便离开堂屋。陈凌海一手拿着折子,一面饶有兴致地打量唐慎。他笑道:“唐大人来了。”
  唐慎作揖道:“臣来述职。”
  接着,唐慎将今天福宁殿的事说了一遍。其实没什么事,赵辅在福宁殿里躺了一天,没见官员、没出门走动。临到傍晚就对唐慎说,让中书省继续代理前朝,然后就服下太医熬的药,昏昏沉沉地睡了。
  陈凌海听完后,道:“唐大人辛苦了。”
  唐慎略有惊讶,他明明是第一次见陈凌海,怎么这陈凌海对他反而有几分奇怪的亲近。
  中书省共有四位丞相,分别是左相、右相、左丞和右丞。两相为尊,是当朝宰相;两丞为辅,是当朝副相。陈凌海便是副相之一。他们四人是正儿八经的大宋相公,除此以外,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也勉强可以被尊称一声“相公”。王溱就是后面这种“假相公”。
  唐慎心中犯嘀咕,说道:“下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述职结束,唐慎向陈凌海告辞,准备出宫。然后他才刚出陈凌海的屋子,就碰见一个蓄着小胡、身穿二品官袍的中年男人从对面花廊里走来。见到唐慎,他面露诧异。这时陈大人走出来,笑道:“孟大人。”
  来人竟是礼部尚书孟阆。
  孟阆见到唐慎,那目光可比陈相公更赤裸直接。他上下打量了唐慎许久,明明当初就是他在殿试上读了唐慎的名字,宣读他是开平二十七年的探花。可如今他竟然装作一脸不认识的模样,故意大声道:“陈大人,这是何人,我怎么没在勤政殿见过。”
  陈相公道:“这是起居郎唐慎唐大人。”
  孟尚书一唱一和:“哦,原来是唐大人。唐大人来这是作甚呢?”
  唐慎:“……”
  “回孟大人的话,陛下龙体有恙,下官来述职。”
  孟尚书拉长了声音:“来中书省述职,只朝陈大人一人述职,那我等其他人呢?”
  唐慎:“……”
  孟尚书:“唐大人可不能厚此薄彼,咱们可都关心陛下的龙体。如此,你先与我说一番,等说完后,我再带你去向钟大人、徐大人……他们都说一遍。”
  唐慎:“……”
  这都什么人啊!
  唐慎一开始还以为孟阆是故意找自己麻烦。
  然而孟尚书兴致冲冲地带唐慎先去找当朝左相纪大人,纪大人不在。他又去找王大人,巧得很,王大人也不在。如此,本朝最权贵的四位相公、一品大员,有两位就不在了。不过右丞徐大人在,徐大人是个头发花白、笑容和蔼的老者,他听说唐慎是谁后,笑眯眯地盯着看了一会儿,道:“还有尚书六部吧?最后再去户部好了。”
  孟尚书微微一笑:“是。”
  六部尚书是二品官员,不能像四位相公一样一人拥有一间屋子,他们都是两人一屋。孟尚书坏得很,先带唐慎去了吏部、工部、刑部、兵部,最后才来到户部和礼部共用的这间屋子。
  孟尚书推开门,王溱抬起头,看到走在孟阆身后的唐慎,王大人挑了挑眉。
  孟尚书道:“王大人,宫中来官员述职了。”
  王溱起身,来到唐慎面前,笑道:“小师弟。”
  孟尚书大惊道:“原来王大人和唐大人竟然是师兄弟?对,我一时间竟忘了。”
  唐慎:“……”
  我看你的脸皮配得上你的二品大员的官袍!
  王大人悠然道:“既然是来述职的,便说说吧。”
  唐慎恭恭敬敬地把赵辅的情况又说了一遍。他语气温和,神色镇定,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然而他态度有多谦卑,内心里就有多骂爹。
  王溱听完后:“陛下龙体抱恙,我等官员不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实乃失责。孟大人,听闻周朝时有一古礼,在宫中建台为陛下诵经九日,可为天子祈福,庇佑天子万福。此事古来是由大祭司做,如今怕是只有孟大人才有此地位。我明日便写了折子上去,请陛下恩准,让孟大人为天子祈福。如此好事,微臣也时刻挂记,可惜未曾执掌礼部,是便宜了孟大人了。”
  孟阆一愣:“我怎的从未听说过这种周礼?”
  王溱认真道:“有的,在《尔雅》中。”
  孟阆:“真的?”
  王溱:“真的。”
  孟阆:“……”
  孟阆:“想起家中还有事,先行告辞,就不打扰王大人和唐大人叙旧了。”
  孟尚书转身就走,唐慎从没见过这么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当朝权臣。
  王溱收拾了一下东西,道:“我们也走吧。”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