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幻想 > 我本闲凉 > 第001章原来是她
  立春刚过,天还没回暖。
  昨夜下了场雪,盖得满山银白。
  山腰处,便是京城鼎鼎有名的大昭寺。
  金黄的琉璃顶上堆着厚厚的积雪,过了晌午,才见雪水滴滴答答地,顺着檐角往下走。
  天空一片铅灰色,有些阴沉压抑,还没有放晴的意思。
  觉远方丈年纪很大了,皱纹满脸。
  走在山道上,他向下望了望,又看一眼前面那一道身影,道:“十日后,便是他五十大寿……你该回去了吧?”
  顾觉非没有说话。
  他是个读书人,却没那股文弱气。
  脊背挺直如青竹,朗朗昭昭。
  身量颀长,穿着暗竹叶文的藏蓝缎袍,外面虽披了一件玄青云鹤纹大氅,却掩不住宽肩窄腰。
  眉如墨画,鬓若刀裁。
  眼底一片寂寂的深邃,天生一副好相貌。
  六年前年少成名的狂气一洗,岁月磋磨之下,已是一身沉似深渊、稳如泰山的镇定老成。
  若非亲眼见证他变化,便是觉远方丈,也很难把那些过往,和如今这人联系起来。
  眼见对方不开口,觉远便是一叹。
  “我虽不知你为什么上山,可父子之间,哪有隔夜的仇?何况都过了六年。再过个几年,他也快到致仕的年纪。”
  “听闻府上二公子争气,去年考了举人,今年又逢科举,该要参加春闱。”
  “你乃家中嫡长,若回去指点他一二……”
  “你从谁处听闻的?”
  顾觉非听到“嫡长”两个字,终于不耐烦再听,撩了眼皮,看了觉远一眼,似笑非笑,打断了他。
  若仔细瞧,便会发现他眸底覆着一层寒冰,没有半点笑意。
  觉远知道瞒他不过:“是你父亲。昨天下午来的,在禅房里跟我谈了许久,到了亥时才下山。那时,雪很大……”
  当朝太师顾承谦,官拜一品,乃是文官中的第一流。
  十三年前宫变,他为保护当时的三皇子,被流矢射中了腿。
  后来三皇子登基,加封他为太师,可病根却落下了。每到天阴湿寒季节,总如针扎斧凿,痛苦不堪,请遍名医,也没能治好。
  新皇感念他当初护驾有功,体恤他如今为国操劳,特准了雨雪不朝。
  可昨夜天寒地冻,冒雪下山,又该是何等情状?
  觉远方丈还记得,这一位手握权柄的朝廷重臣,在开门告辞的时候,头上那白发,看着竟跟寒夜里飘飞的雪花一个颜色。
  有时候,话不用说尽,尤其是对着聪明人。
  觉远看了顾觉非一眼,他也果然陷入了沉默。
  长长的山道上一个行人也无,已经开始融化的白雪上,只有觉远方丈上来找他时,留下的一串脚印。
  山腰的寺庙里,隐隐传来了诵《佛说阿弥陀佛经》的声音。
  风,不知何时急了一些,刮面生寒。
  顾觉非只觉得一双脚都有些僵了,才想起自己是要往山下去的。
  他重又迈开脚步,到底还是没说话。
  觉远方丈也不打扰,由着他慢慢去考虑,只是心里却不由想起那些陈年往事。
  顾觉非,昔日人称一声“顾大公子”。
  出身京城名门顾氏,乃是长房嫡子,自幼饱读诗书。
  十一岁师从酉阳先生,十五岁出门游学,待十九岁归京,已是名满天下的少年才俊。
  他行冠礼那一日,京城里的名门,有多少就去了多少。
  顾太师满面肃然,为这个嫡长子,取了“让先”为字。
  不久后,顾觉非参加科举。
  一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才学惊艳了朝野。直到殿试,才因为年纪尚轻,被皇上往下压了压,仅点了个探花。
  饶是如此,他也是大夏最年轻的探花郎。
  那时候,京城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哪个不肖想嫁给他?
  去说媒的冰人,险些没把顾家门槛踏破。
  可谁也想不到,就是那年,顾家老太爷驾鹤西去。顾觉非无端端跟家里闹翻,在一个雨夜来到了大昭寺,从此再没回过家。
  多少人想不明白?
  一个二十三岁的探花郎,父亲又是当朝太师,万里鹏程摆在面前,竟然说舍就舍,跑去庙里住着,当个劳什子的俗家弟子!
  人们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给他按了个理由——
  为情所伤。
  传闻,顾大公子极为心慕的卫太傅家三姑娘卫仪,那年十九,被选召入宫,成了皇上的宠妃。
  无巧不巧,就在顾觉非住进大昭寺的前一阵儿。
  至于顾觉非是不是个痴情种?
  这就没人知道了。
  就连眼看着他这六年变化的觉远,也不大说得清楚。
  觉远一路走着,也一路想着。
  这些想法再深,到最后也似清风,终究了无痕迹。
  没多一会儿,两个人已经一前一后,顺着山道下到了山腰,前面就是大昭寺了。
  顺着墙根绕过去,就是入寺的山门。
  这时候,山下来了一拨人。
  男女都有,皆穿得素净,齐整没声,前后簇拥着一顶青帷小轿,停在了山门前。
  轿子一落,一个身穿绿夹袄梳着双髻的丫头紧走两步,到得轿前,便忙招呼轿夫。
  “压轿”。
  声音软软的。
  远远看见这一幕,顾觉非停了步。
  那小轿是女眷用的,他不好贸然往前。
  乍一看,这一行人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他却能敏锐地觉出,这是大家族里才有的整肃。
  而且,有些奇怪。
  这样的天气,又不逢节日,寺里本不该有什么香客来。
  觉远方丈也远远望着,一双苍老的眼睛里,却流露出几分悲悯与叹息:“是将军府的轿子。前阵生了场大病,不然本该半个月前就来了的。”
  他没提“生了一场大病”的到底是谁,可顾觉非在听到“将军府”三个字之后,心底的疑惑,一下解了。
  于是,有片刻的恍惚。
  “原来是她……”
  轿子里坐的,大约是陆氏吧?
  将军府掌事夫人,大将军薛况的孀妻。
  今年该有二十七,是四个孩子的娘了。
  十一年前,她与卫仪、孙雪黛并称为京城三大美人。
  那时候,因着卫仪,对这个陆家小姐,顾觉非也依稀知道一些。
  与卫仪海棠桃李般的秾艳鲜妍不同,区别于孙雪黛清高寒梅似的冰冷娴雅,陆锦惜是清淡婉约,性情柔和的。
  即便容色同样出众,可在其余两位的光芒映衬下,她实在没什么存在感。
  在及笄后的次年,她便得了新帝赐婚,嫁给了将军府二公子薛况。
  薛况出身将门,年纪轻轻已随父出征数次,身上有清贵子弟绝不会有的铁血傲骨,曾引得不少闺秀垂青。
  赐婚旨意下去的时候,他人还在边关,接旨之后才马不停蹄,赶回来成亲。
  只是,同他一起回京的,还有一个妖娆的女人,一个有腿疾的小孩。
  当时听说这件事,整个京城都炸开了锅。
  谁都没想到,薛况镇守边关,竟然已经纳了一门妾室,还生了个五岁的孩子!
  想想这一年薛况二十二,血气方刚年纪,有个通房再正常不过。
  只是连儿子都搞出来了,家里人一个不知道不说,还在被赐婚这当口,带着小妾回京,这不是打人陆家的脸吗?
  陆大人爱女心切,当夜便气得长跪在宫门前,大骂武夫粗人不知廉耻,坏了礼法,不给人活路。哭天抢地,央求新皇收回成命。
  可皇帝开口,金科玉律,岂能随意更改?
  陆大人到底还是被同僚强劝了回去。
  没过两天,薛况带回来的那一名妾室便传水土不服,得了急病,不幸没了。被人抬出府去,草席一裹,扔去了乱葬岗。
  大概是将军府那几位话事的也知道,此事是他们薛府理亏。
  不过那五岁的小孩儿,却没处置,养在了府里。
  陆氏一门诗书传家,一屋子读书人,没想过把人逼上绝路,更没歹毒到还要个瘸腿小孩儿的性命。再又是薛家血脉,回头得叫自家小姐一声“母亲”,到底没再追究,由了他去。
  等到成亲的那一日,一家子吞了千般万般的不忿进肚,忍气把个心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宝贝姑娘,嫁进了薛府。
  薛家长房长嫡前些年参战,葬身沙场,嫡次子薛况便成了继承家业的人。
  陆锦惜虽性情温婉,处事懦弱,也没什么手段。可因着薛况的身份,也有惊无险地成为了将军府的掌事夫人,勉强处理着府中大小事宜。
  成亲的当年,她便怀了身孕,生了位千金。
  次年薛况被调去了边疆,开始领兵作战。
  三年荡平敌寇,五年收复玉门,执掌虎符,可调兵百万,官封大将军,一时令夷狄闻风丧胆。
  于大夏而言,那无疑是难得的风光时期。
  只是这段时间,薛况极少回府。
  少年夫妻,聚少离多。
  陆锦惜封了一品诰命,陆续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到第六年终于怀了第三胎。
  也就是这一年,西边匈奴大举进犯。
  薛况百战百胜无败绩,已经是大夏最亮的一杆军旗,自然责无旁贷,领命之后,立刻发兵,西进迎击。
  一月里,函山关一役,夏军大败匈奴,彻底击退敌人。
  可在捷报从边关传来的同时,一个惊天的噩耗也随之传来,震动了朝野——
  年仅二十七岁的大将军薛况,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薛况久战匈奴,杀敌无数,西域上下各族无一不恨之入骨。
  函山关一役,匈奴军队得了号令,薛况若死,大夏三十万大军,不堪一击,不足为虑。
  所以,此战不惜一切,先斩薛况头颅!
  幸存的将士说,那是一场极为惨烈的围杀。
  最终,他们甚至连薛况的尸首都没找齐,仅拼凑出了残缺的宝剑银枪,牵回了那一匹瞎了左眼的乌云踏雪……
  京中将军府里的陆锦惜,听了这消息后,惊痛交加,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她人在孕中,受惊之下,自然早产。
  当时情况凶险万分,皇上给太医院下了死命:一个是薛况孀妻,一个是他遗腹子,大人小孩一个也不许出事!
  于是,大半个太医院都挤到了将军府,乱做一团。
  幸好老天垂怜,陆锦惜险险从鬼门关前捡了条命回来,平安诞下麟儿,便是薛况唯一的嫡子。
  她抹着泪,为此子取名为“迟”。
  后来……
  顾觉非就不大清楚了。
  因为在那之后不久,他便心灰意冷,一怒上了大昭寺,再没回过京城。
  不过猜也知道,陆锦惜性子太温软,在家宅里显得懦弱好欺。
  偌大一个将军府,头上有太夫人、夫人和长公主,左右有小叔子、小姑子和妯娌,下面有四个儿女,其中一个还不是亲生,日子能顺心到哪里去?
  寺里的僧人,好像也曾唏嘘,说将军夫人可怜。
  薛家在大昭寺给薛况供了个往生超度的牌位,夫人每月廿十都会来看一回,顺道给寺里添几分香油钱。
  如果说,顾觉非是最年轻的探花郎,薛况便是最年轻的大将军。
  只是他们绝非同类,是以顾觉非从未与此人攀谈深交。
  他到底瞧不上薛况,从边关带妾与子回来,给正妻没脸。
  可没想到,昔日无甚交集,今日却是一个供奉在佛堂,一个隐居在禅房,难得“有缘”。
  目似古井,不起波澜。
  顾觉非静静地看着那一顶轿子,眼底甚至不带半分烟火气,像是在想什么。
  山门前,轿子早已经压了下来。
  “夫人,我们到了。”
  那绿衣的丫鬟唤作白鹭,上前打起了轿帘。
  轿内隐约露出女子服帖的月白色裙摆,上头用暗暗的银线勾了几朵遍地金,硬生生在一片冷清添了几许柔和,又通透又干净。
  她身形一动,略垂着头,躬身从轿里出来。
  两只手都揣在绣着缠枝莲的兔毛手笼里,是股透着暖意的端庄。
  从顾觉非这个方向,看不见她脸容,仅瞧得见一个侧影。
  素净的月白比甲外罩了水貂披风,挡着外头阵阵的寒风。
  身形纤细袅娜,肌肤雪白胜过冰雪,满头青丝堪比鸦翎。白玉似的耳垂上空无一物,檀唇微抿,是浅粉色。
  唯那一双眼丹凤眼里,藏着几分难言的变幻,只慢慢抬头,向高伫的山门看去。
  山风吹来,她脊背挺着,动也没动,倒有些拔俗。
  仅有几片衣角,轻轻翻飞。
  这样的姿态……
  顾觉非看着,忽然就皱了眉,觉出几分说不出的古怪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