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288节
  她现在对孙女已经很迷信了。孙女说话,那可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从来不信口雌黄,完全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熙姐儿既说能考上,那就一定能考上。
  至于多少名,就没必要追求那个了。
  没看多少男儿,寒窗苦读十年、二十年,还蹉跎在考进士的路上吗?他们家熙姐儿还不到十六岁。不说女孩儿家,便是男孩子,都没几个能在这种年纪考上进士的。
  这还不够荣耀吗?哪怕是只中一个同进士,都能让他们绥平伯府荣耀整个大晋了。没看熙姐儿的成绩还没出来,户部就跑来抢人了吗?
  能做到这个地步的,放眼整个京城,就问还有谁?还有谁?
  朱氏看到婆婆这样,一直忐忑的心也放下了不少。
  可不是,她也是魔障了。
  “你还是私下里替熙姐儿准备准备,看看她要是真的外放,给她带什么下人和行李吧。行李还好办,京城这里咱们还留着人,到时候缺什么,她派人回来拿就成,不行就在那里买,咱家也不缺钱。就是这人不好办。”
  说到这里,老夫人就发愁。
  一个女孩儿家家,还是个小姑娘,竟然要去陌生的地方做官。简直是愁死她老人家了。
  原来在京城,有康时霖他老人家和尚德长公主这个山长罩着,谁也不敢对熙姐儿说半句不好听的。即便说了,以枯木先生和尚德长公主那护短的性子,还有三位师兄,直接就给打脸回去了。
  可到了那陌生的小地方,那些人没见识,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枯木先生是谁,尚德长公主的手也伸不到那里去。到时候他家熙姐儿不说做事了,她说什么别人都不理她,最后还得挤兑、羞辱她两句,自家孙女岂不是受大罪?
  想想老夫人就睡不着觉。
  但这些想法,她没敢跟儿媳妇说。儿媳妇本来就很替熙姐儿担忧了,要是再想着这些事,她恐怕到时候都不去丈夫、儿子那里,非得跟着女儿去上任了。
  想起这个,老夫人又叹了一口气。
  她自己倒想跟着孙女去上任呢。可她知道不成。不光帮不了赵如熙,还得让赵如熙花精力来照顾她。
  便是朱氏除了发愁、担忧,也帮不上什么忙。
  心里的这番担忧烦闷,她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要是能替她出出主意,那是再好不过了。
  可纵观整个京城,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虽说卫国公府老夫人是个好的,对他们这些败落的亲戚也没有瞧不起,还是个有见识的,但无论身份地位还是交情都差得远。而且卫国公府人多口杂,自己这番言论,没准就要被人传出去,惹出麻烦来。
  因此老夫人只得自己一个人担忧,只跟金嬷嬷说一说,两人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不光老夫人和朱氏在京城里为赵如熙担忧,便是赵元勋在姑苏府也在替女儿发着愁,今天在衙门里办差都有些心不在焉。
  姑苏府知府张顺,早在朱氏离开姑苏回京时,也从夫人那里知道了赵元勋的女儿参加会试的消息,十分理解赵元勋的心情。
  看看到下衙时间了,他主动道:“赵大人,下衙了,要不要来府上喝一盅?”
  当初绥平伯府查赵如熙的身世的时候,张顺虽然没见着赵元勋,而是跟赵元勋的舅兄朱和豫见了一面,但他对赵元勋和他互换女儿赵如熙的事还是很了解的。
  当初接到通知,发现来他手下任通判的是绥平伯府赵元勋,张顺当时的心情不知道有多复杂。
  这位当初的侯爷,后来的伯爷,手段实在是厉害,直接就把魏丘那个三品大员给撂倒了。这是张顺这种寒门出身、一步一步从底层爬上来的官员所不能想像的。
  所以当初他看到赵元勋的名字时,心里那叫一个担忧啊。写信跟京城的恩师一打听,更是发现这个赵元勋并无功名,直接就进了大理寺做了大理寺右寺寺副,从六品;不到半年,又升了半阶,还到姑苏这么个好地方来做了通判这么个跟他平起平坐的实权官。
  这简直是手眼通天啊。
  他心里更加诚惶诚恐起来。
  要是这位伯爷是个性格霸道、喜欢揽权的,他这个知府该如何自处?他那位舅兄手里,还拿着自己在漕运上贪墨的证据呢。
  张顺都想到自己一百零一种凄惨的下场了。
  第593章 是个厉害人物
  结果赵元勋到任后,张顺发现赵元勋不光为人谦和有礼,对他这个知府恭敬有加,十分恪守自己的本份,不光不仗着自己的后台和身份指手划脚,还总是谦虚地向自己请教。他也闭口不提漕运的事。
  而且赵元勋不光谦和,对公事还十分勤勉,办事能力也还过得去,完全能担得起通判一职。
  当时张顺都想要给菩萨烧一柱香了。老天真是眷顾他啊。
  放下一颗心后,张顺就竭尽全力地跟赵元勋搞好关系。
  开玩笑,凭这位的后台,下来任职也不过是镀一层金,很快就能升上去了。跟他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虽说他口风紧,并不提自己有什么后台,但张顺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会儿见赵元勋一天都心神不宁,张顺自然要为赵元勋排解一下烦恼。
  赵元勋也有意跟张顺搞好关系的。而且他回去,也只能是坐卧不宁,便答应下来,让下人回府跟赵靖泰说一声后,下了衙后就跟着张顺去了他家里。
  张顺是寒门出身,做了官后虽得恩师提携,再加上自身能干、政绩出众,调到了这富庶的姑苏来做知府,但他为官还是极谨慎的。即便贪墨漕运银子,也都是随大流——别人都拿你不拿,别人就担心你去举报他。你不光不能在这里混下去,没准哪时就被阴一把,背了黑锅,掉了脑袋。
  他惜命,也还有原则和底限。所以即便随大流贪墨了,贪墨的银子也不多。
  他至今仍然住在衙门后面的知府后宅里。
  张夫人听闻丈夫要跟通判赵大人一起喝酒,赶紧叫厨房把原先准备的饭菜送到前院,又叮嘱厨房再做几个硬菜。
  酒过三巡,张顺问道:“赵大人可是为令爱的科举考试发愁?我听夫人说,尊夫人说令爱念书极为厉害,写的文章都得国子监先生夸赞的,而且她还是去年京城的乡试解元。这样的高才,只有会元和第二、第三名的区别,赵大人大可不必为此发愁。”
  赵元勋摇摇头。
  他对女儿也是迷之自信,觉得女儿会试不成问题,进士也如探囊取物。就如张顺所说,要担心的只是会元和第二、第三名的问题。
  他愁的内容,跟老夫人和朱氏一样。
  “唉,张大人你不知道。”在张顺的不懈努力下,赵元勋现在也当对方是个好兄弟了,能吐露一些心声,“我那女儿跟一般女子不一样。她要是考上了进士,是想要外放的。我也是遇着了你,在这里才能事事顺意,并没人为难于我。我女儿要是外放,不定怎么被人为难呢。”
  他也是外放了,才知道新官上任有多艰难。上司提防,同僚排挤,衙门里那些老吏更是跟泥鳅一样滑不溜手,你叫他做什么他都不配合,你还拿不住他的把柄。
  他来姑苏府,饶是张顺有意结交他,他都被人不轻不重地阴了两次,下去查案更是阻力重重。这还没到秋天收粮的时候,否则各处里长也是十分难缠的。
  他一个大男人,还有张顺罩着尚且如此,赵如熙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不定怎么艰难呢。
  想想他都要愁得睡不着觉。
  张顺一听,也替赵元勋愁上了。
  他是一步步爬到这位置的。再没人知道下放到一个陌生地方时的各种艰难了。
  “何必外放呢?令爱呆在京城任职再合适不过了。”他道,“你们京城有祖宅和奴仆,亲戚朋友也都在京城,令爱不管去哪个部,他们都能照应到。而且看在你的面上,衙门里的同僚也不敢对令爱不敬。”
  赵元勋摇摇头:“她想到下面看看,了解民生疾苦,好好体验一番地方官的辛劳。”
  赵如熙为什么要下放,他再清楚不过了。他可是为了这个原因才来姑苏的。
  张顺:“……”
  果然京城豪门权贵跟他们这些屁民的想法就是不一样。他们是迫不得已,人家只是体验人生。
  他叹道:“可惜你跟令爱有回避原则,不能同在一个地方为官。否则让令爱到咱们这里来,再好不过了。”
  他想了想:“我的同年、同乡不少,在各地做知府、县令都有。要是赵大人能操作一番,让令爱指定到我要好的同年、同乡所管辖的地方去,我就写信让他们多照应照应。即便令爱做县令,有知府在上头发一句话,下面的人也不敢明着欺负她了。你看看这样操作如何?我记得赵大人的舅兄是在吏部任职的吧?给令爱谋个相应的地方,应该是不难的。”
  他这话也是带了某种试探。
  要是这样都能操作成功,这位伯爷真是手眼通天了。
  赵元勋一听大喜,连忙站起来拱手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多谢张大人。”
  坐下后他又问道:“不知张大人那些同年、同乡里为官清正且好相处的,他们都在何处任官?有没有离京城近一些的?”
  张顺虽出身寒门,但念书极为厉害,在乡试时被当时的学政大人当场收为学生。他又是个擅交际会钻营的,通过恩师这条人脉,广交朋友,否则姑苏府这个地方,还真轮不到他来做知府,而且还一做就几年。
  看到赵元勋这样的表现,他心里很是震惊。
  他的恩师现在为礼部官员,官居三品,想要直接指派某位新晋进士到某地做官,那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需得花费许多财力,搭上无数人脉。要是被皇上发现,还有被降罪的危险。所以恩师从不做这种事。
  可看赵伯爷的样子,似乎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他不由对赵元勋的态度又殷勤了几分,立刻叫人拿了纸笔,写了几个地方和官职以及姓名,交给赵元勋:“赵大人看看这些合不合适。”
  见赵元勋又要站起来行礼,他连忙按住对方:“你我兄弟,不必这么客套。要是赵大人不嫌弃,我虚长赵大人几岁,赵大人唤我一帆兄即便,我唤你建瓴。”
  一帆是张顺的字,赵元勋字建瓴。张顺这一改称呼,两人的关系迅速拉近了几分。
  赵元勋自然无不答应。
  第594章 会试第二名
  “老夫人,夫人,姑娘中了,中了。”京城里,小乐飞奔着跑进绥平伯府的大门,一路无阻碍,直接跑到老夫人院子前面。
  老夫人和朱氏早就等着心焦了。
  倒是赵如熙仍在稳如泰山,正对着池塘和池塘旁边穿红衣的点绛,在画一幅《春日闲游》图。
  她的画以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为主,但她并不喜欢把自己的路走得太窄,前段时间是没把山水图练到极致,觉得还有进步空间,所以她一直有空画画的时候都在画山水画。
  可现在山水图画得感觉到瓶颈了,她干脆转过头来,去尝试别的画法了。
  这幅图仍然是她画山水画的手法,只是气势不同,那种春日闲适而慵懒的感觉被她画出来了。画上的小姑娘神色灵动,正在伸手去摘池塘旁边的一朵鸢尾花。在人物上她采用的画法是中西结合,既有西方画法里的立体,用的又是国画的水墨与笔法。
  当初龚城在看了她的画后得到顿悟,在他画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立体画法,让骏马更立体灵动;这人物的画法赵如熙本想留给吴宗的,她现在有了山水画的名声,不需要再在人物画上继续创新。倒是吴宗以人物画出名,如果他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西方手法,也能让他的画更进一步。
  可吴宗自从边关动乱,代替张常慎处理大理寺事务后,就日趋繁忙,似乎根本没有功夫和心思画画;此时赵如熙技痒,想要尝试一下,就把这种画法给画出来了。
  “恭喜宿主,智慧值+1000。”系统播报。
  这不是有意识的统子,而是无意识的统计分值的部分。赵如熙这算是创新,系统仍然给了她一千积分。
  只是现在财大气粗、每天都能赚很多积分的赵如熙对于这一千积分不怎么看重了。
  她从画里抬起头来,正要叫点绛回来,就见彩蝶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嘴里叫道:“姑娘,你中了,中了第二名。”
  “第二?”赵如熙的眉头微皱了皱,不过很快就舒展开了。
  她在现代向来拿第一,这段时间写的文章也总被彭国安等人夸赞,她对自己的期待值又高了起来,潜意识里还是盼着自己能考个会元的。不过大晋人才济济,有人的文章写得比她好也不意外。
  “老夫人和夫人叫您过去呢。”彩蝶又道。
  “好,我就这来。”赵如熙放下笔,洗了洗手,吩咐倚翠把她用过的笔洗了,等画纸上的颜料干了,将画收起来,这才去了老夫人院里。
  因赵如熙仍然名列前茅,小乐等到最后红榜出来才回来报消息,跟来报喜的衙役也就是前后脚的事儿。
  赵如熙去前面时,朱氏刚刚把来报喜的衙役给打发走,正跟老夫人正喜笑颜开地说着什么。
  见赵如熙进来,老夫人忙拉着她的手道:“你知道了吧?你考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