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古言 > 知足常乐 快穿 > 第42章
  别说是他了,就是皇上,也没办法阻止这群视律法如无物的人。
  并不是说皇帝没有比这些人更厉害的人手,但那些人,皇帝是不可能派到下面来帮着县城阻挡这些江湖人。
  所以,底下的官府,百姓,也就遭殃了呗。
  好一点的就损失点财物,全算作破财挡灾了。倒霉点的,那就是受伤流血啥的。更悲催点的,那不好意思了,断胳膊断腿啥的,也是正常,一个不小心,连命都会没了。
  对此,官府的官员们也很头疼啊:打是肯定打不过这群江湖人的了,可是讲道理,人家也不听你的啊!
  于是,就算有心整顿江湖,底下的官府官员们也都无能为力,只能就这样,睁只眼闭只眼。
  洋通县的知县大人也是如此,实在是没办法了。
  唉……
  其实他带着自己儿子跟那个师妹过来,并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他只是想着让那师妹帮忙说和一下,看是哪家的人过来闹事。
  没想到,一过来,看到的却是现在这种场面,让知县大人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
  那位师妹却吓了一跳,直直扑向受伤的老者,哭着喊道:“爷爷!”
  刘芳:……
  得,原来是一家人。
  只是她挺好奇这姑娘是咋回事
  儿?看她的模样也不像是被人“强抢”啊?
  那位水军参将跟知县大人说了说事情的始末,知县大人无语地看了看自家儿子:你招惹的祸患!你解决!
  知县大人家的公子:……(ー_ー)!!
  他也不知道怎么就会变成了这样啊!
  他哪里强抢民女了啊?分明是人家看到他长得好看,缠上他了好吗。
  他也很无语啊!
  刘芳知道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之后,更是想翻白眼了,事实上她也的确是翻白眼了。
  她对那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师妹说:“行了,别哭了。你既然平安无事,为何不给家人报平安?让你的家人误会至此,竟然带着这么多人来烧杀码头,还杀了这么多人?你还有脸哭?”
  那师妹抽泣着说:“我,我离家出走了嘛,一时赌气,所以就……”
  刘芳:……
  其他人:……
  事情如此荒谬,却偏偏是真的,这真是……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不管如何,事情也总算是弄清楚了,也都解决了。
  之后的事情自有知县大人处理。
  刘芳只压着那些杀了人的水盗们去衙门,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反抗啥的,让他们服下了一种暂时失去功力的药——
  这也是上个任务她学到的药方,是后来女帝时期为了整顿江湖人士而来的。她因为姐姐们都是女帝的心腹,所以也就有了这个药方。
  最让刘芳觉得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水盗,其实根本也不是真的水盗,而是一个叫水月门的门派弟子。却假装成水盗,自以为是地来救人。
  这次的事情,最无辜的就是那些被杀的水军们了,刘芳还特意留了几天,陪同知县大人一起去这些殉职的水军家中吊唁。
  看到他们的家人那悲痛的表情,刘芳只觉得沉重。
  只可惜,她的能力有限,并无法为这些人多做什么,也无法改变现在这样的情况。
  她只能留下一些钱给这些人家,好歹让他们的日子不至于太过艰难。
  秋云跟着刘芳往回走,今天他们就要继续上路,很快就可以到洛洲府了。
  秋云见刘芳一路上面无表情,不由问道:“姑娘,您还在想这次的事?”
  刘芳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道:“嗯。不过是一个小姑娘的
  任性之举,却硬生生地害死了这么多人。他们死的太不值了。这些江湖人,也太乱,太目无法纪了。”
  她叹息,“可惜,我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切。”
  秋云想了想,道:“姑娘,其实您可以去参加武林大会。以您的武功,定然能当上武林盟主的,到那时,您不就可以改变了吗?”
  刘芳嗤笑,她转头看了看秋云:“怎么?是你的主子让你来试探的?”
  秋云摇头,“姑娘,奴婢现在的主子是您,以后的主子也只会是您。”
  刘芳笑笑,回头看着那些依旧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百姓们。
  “要是事情真的都这么简单就好了。当了武林盟主就可以改变这一切?呵。”
  她摇着头,缓缓往前:“别说武林盟主了,就算是当今圣上要改变这一切都不是简单的事儿,我啊,没这么大的本事。”
  秋云看着她道:“可是姑娘,您的武功已经是世间少有的了,只要您出手,谁敢不从?”
  刘芳摇头,正好到了码头,她登上客船,秋云紧跟其后。
  “没那么简单。就像这次的事一样,知县大人为何最后还是放了那些人?还不就是因为他不敢得罪他们吗?
  这些所谓的门派啊,打起架来那是不管不顾的,官府力量有限,所以知县大人也只能妥协,不敢真的依照律法办了他们。
  至于我,也是一样的。我就一个人,还有一家老小,这都是我的弱点。我即使武力再高,心智再厉害,也敌不过人家全是疯子啊。
  那些门派的人不都是只听师傅门派的吗?动不动就义气当头,视律法如无物。
  当然,我出手压制,可以压一时,却无法压一世。而且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针对为难,更会牵连我的家人受难。
  所以,秋云,我就算再厉害,现在,也只能是做到顾好自己,顾好自家。
  我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你明白吗?”
  秋云颔首,沉默不语。
  跟在姑娘身边久了,她也时不时会想,这些到底做得对不对?
  正如姑娘所说,就算她觉得不对,可是她也真的暂时没有这种能力去改变。
  刘芳带着她跟刘父等人见了见,这才各自安歇不提。
  之后一路上倒是没
  再发生什么事了,一路平平安安地到了洛洲府,行了两天就到了临山县,再歇了一天,便到了通河镇。
  …………
  通河镇,位于洛洲府的最西南,因镇上河道纵横,因此这里的水路是四通八达。
  近些年因上游大运河之故,这里是越发繁华了。
  而且也正如陈家三兄弟所说的一般,这里修了防洪的堤坝,使得这里二十多年来再未遭受过旱涝之灾。
  因此,这里的百姓们日子也越发地好了。附近的村落也因此而脱贫致富,过上了人人都有青砖瓦房的好日子。
  陈家历代居住在此,虽先祖一直都是农户,但因后代勤劳,现在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
  第43章 第15章
  对了, 陈姨娘家中还有一位四哥, 她的父母双亲虽然年纪很大了,但还在世, 身子骨尚且硬朗。
  从镇上下船,陈四哥带着侄儿们一同过来接他们,赶了八辆大骡车, 把一行人连同行李都全部接上, 这才往青山村而去。
  到了村子里安顿, 亲人相见之间又是一番热闹这不细述。
  只说刘家众人在在村子里居住了几日, 刘父便决定一家人真正在此定居。
  一来,陈家人在村子里已经是大户了, 兄弟四人娶妻生子各自又分了家, 各自子女成婚后又再次分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因日子过得富足,各家又都有了各自的新房, 全是青砖瓦房不说,面积也很大,要不然也安置不下刘家众人。
  他们在此定居, 有陈家作为依靠,就不必担心太多。
  二来,村里的民风淳朴, 基本都是些日常的鸡毛蒜皮之事,日子过得既热闹有生气,也没那么多勾心斗角。
  如此, 刘家人也就愿意在此定居了。
  既然已经决定定居,那就得买地盖房什么的,总不能一直住在陈家里吧。
  于是,刘范几兄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刘大奶奶等人也都开始跟村里人打听,这边的风俗如何等,免得到时候盖房买地还闹出笑话,那就不好了。
  农家人的日子说忙碌,是真忙,一年到头似乎都没个停歇的时候,但要说不忙,有的时候也挺闲的。
  正值农闲时候,刘家人盖房,村里的人都过来凑热闹了。人手也足,因此不过半月,刘家的房子也就盖好了,搬迁摆酒,闹腾了好几日,这才真正地完事儿。
  刘父此次盖房,并没有盖一座大院子,一家人继续住一起,而是直接趁此机会分了家,买了一大片地,盖了七座院子,一排过去,也是很壮观了。
  不过院子实际都不怎么大,农村嘛,什么一进二进,前院后院啥的,这里没那么多规矩。
  只不过刘家人还是各自盖了两进大的院子。毕竟他们习惯了,一下子如这里的人那样,打开院门就是后院啥的,他们也受不了。于是就盖了两进,好歹是有个缓和的空间。
  但实际的面积真是不算大,只是正常。
  另外
  就是刘芳她现在跟陈姨娘住在了六哥刘莫那儿,并不是住在刘范家了。
  倒不是刘夫人不愿意与陈姨娘同住,也不是刘范夫妻不愿意让她们住这儿,而是陈姨娘自己不乐意。
  那陈姨娘不乐意,刘芳觉得大家住得也挺近的,也就跟着姨娘住一起了。
  刘父与刘夫人自然是要跟长子刘范住一块儿,因而他们也就分开了。
  有了新居,真正安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各家该如何生活的事儿了。
  刘父思前想后,他们家,也不会种地,就算是以后买了田地,也只能租给别人种。
  虽然吧,他们私下里都藏了不少钱,买田也能买不少,到时候光是田租就足够他们生活的了。
  但却不能让孩子们都闲着无事干不是?
  所以,刘父就决定开个私塾。反正他们父子八人都是正经科考过,身上各有功名,就算不是官儿了,也还是文化人,给村里的孩子启蒙啥的,那是绰绰有余。
  对此,刘范等人也都赞同,就是吧,七爷刘苼想要自己去镇上开个店铺,做生意。
  刘父看他实在是不乐意当夫子,也就答应了:现在他们家,也讲究不了什么做商贾不好这些事了。